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中学生对教学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逻辑的推理中充分感受美.文章就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培养学习兴趣,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才文 《考试》2009,(6):74-74,92
数学美丰富多彩,教学中充分发掘数学自身所具有的美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真实美、简洁美、和谐美为特点的数学美,会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美的丰富多彩,因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数学也就感到乐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3.
学习本身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一项活动,教师应综合运用诸多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让学生达到将知识进行有效实现的建构目标.数学审美教学其含义就是以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作为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感知美、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之“美”的魅力,将审美与求真二者完美统一起来,使审美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都能获得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揭示、展现数学之美,有力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93):42-43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本文从分析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入手,进而详细分析各个种类的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渗透,使教师了解该如何将数学美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是可行,通过数学文化课程--数学之美教学,来揭示数学文化内涵,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通过数学文化课程让学生们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6.
品味数学美     
数学美是一种和谐的、抽象的艺术美,具有简洁性、统一性、对称性、奇异性等表现形式,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应揭示教材里潜在的关系因素,使学生认识数学美;要给学生提供创造数学美的机会,发现和感受数学美.  相似文献   

7.
数学的美是多方面的.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学习、研究数学的激情;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之美感能使人们达到以美启智,进而提高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教会学生掌握有趣的数学,为他们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自己捕捉灵感的方法.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处处充满着美.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提出学习兴趣在学生自觉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出数学美在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主要从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得以体现,以及在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相关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一、数学美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中揭示数学美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建筑设计的精巧、人体科学的奥秘、美术作品的高雅风格、音乐作品的优美节奏,交融于数的对称美与和谐美之中。在教学中适时揭示数学美将会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生带着美感学习将不会把学习当作负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奇异美、和谐美、简洁美、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并不断地去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训练解题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渗透审美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数学文化教学的需要,还是提升数学教学活力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实情境创设、学习体验与实践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欣赏美,学会评述美,更学会创造美,从而让数学学习与美育教育得以完美融合,也让学生的美育素养获得应有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学美,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动听的音符,只有匀称优美的体态、简洁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及给人以求新求异的想象空闻,这就是数学本质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美.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数学的和谐美、数字美、符号美等,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美的热爱,并通过学生的“内化”,逐步迁移为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美体现在生活和学习各个方面,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忽略了数学美,就无法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美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注重课堂数学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多讨论,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审视数学美,挖掘数学美,创造数学美,追求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①揭示数学特征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展现数学形式美,发展学生智能。③鉴赏数学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美育与德育和智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应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力求把美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受到求真、求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力求把美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受到求真、求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数学美客观存在于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以及其思想方法之中,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人的数学思维结构呈现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体现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和追求、体现科学和艺术的教学.在教学中利用数学美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数学美具有在语言、体系、结构、模式、形式、思维、方法等各方面的丰富表现形式。数学审美教育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要以审美的眼光和激情去充分发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科学美,并把它同典型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之熏陶,感染学生。要锤炼富有感染力的美的教学用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威力和魅力;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和剖析问题,用美的数学方法论进行审美教育;要主动进行数学审美资源的开发,别让美丽悄悄溜走。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有文字美,数学有逻辑美。信息学科也有美,教师要在信息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感染,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从而在享受中学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