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入WTO后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根据我市农村经济的实际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文章分析了我市农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笑扬  李宁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3):43-44,59
加强农业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河南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文章结合河南省社会经济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甘肃以科学发展为理念,坚持不懈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安全农业,并取得明显成效。我省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效地促进了我省农业结构向质量和效益型方向的转变,农、牧、渔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使甘肃农业向科学化迈进,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安全方向发展。但是,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甘肃以科学发展为理念,坚持不懈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安全农业,并取得明显成效。我省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效地促进了我省农业结构向质量和效益型方向的转变,农、牧、渔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使甘肃农业向科学化迈进,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安全方向发展。但是,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借助1988、2001、2009年的Landsat/TM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分类,对广阳岛的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演变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方法,对广阳岛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总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广阳岛的生态服务总价值呈现出先减增后减的波动变化趋势,但变化不大,相对稳定。水田和灌木林下降幅度大;有林地呈持续增长态势,林地(有林地和灌木林)对广阳岛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达到43.07%~48.82%;面积变化变化对广阳岛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分析了平凉市农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对平凉市农民收入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库兹涅茨曲线,构建了平凉市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倒"U"型曲线。  相似文献   

7.
丛培鑫 《职业技术》2007,(4):153-15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要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型的农业生产结构,建立弹性的农业生产结构,建立有地方优势的农业生产结构。这涉及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涉及到农民自身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之间的协调对于科学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用地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为研究区,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的经济水平有较为显著的增长,逐渐由工业化阶段步入经济发达阶段;各地市在2009年及2019年的产业结构有序性均高于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各地市的耦合度、协调度以及耦合协调度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且内部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Shannon等人提出的Shannon熵理论,研究衡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动态演变与空间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较全国水平低,具有时间上的动态性,在研究年限内呈单调递增趋势,土地利用系统向无序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城市及城郊类型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最大,其次是中部岗平类型区、北部丘岗类型区和东南部山丘类型区,南岳旅游类型区信息熵值最小;各个县(市)、区之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也具有明显差异。衡阳市城镇化与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导致的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农业内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转变是影响该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建设用地、林地所占比重的高低是影响该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空间分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可发现影响河北省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河北省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保定市满城县为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提取该区域2000年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信息,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优化配置有限土地资源,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陕北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环境问题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研究,可为人工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郊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研究利用,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安顺市城郊区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乡镇为研究单元,研究城郊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城郊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研究利用,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安顺市城郊区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乡镇为研究单元,研究城郊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作为依据,将沱江流域30个县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4种类型:发达经济初级阶段、工业化高级阶段、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初级阶段;利用流域2010年TM遥感影像图进行解译,在GIS技术支持下,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并分析各县市的各类产业用地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均产值(VA)指标分析各类产业的用地效益,采用产值占地比值比(OR)指标分析各个产业的产值与用地量之间的关联方式.结果表明,沱江流域总体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特征;各县市第二产业地均产值要远高于第三产业远高于第一产业;三次产业产值与用地之间关系并不协调.研究结果以期为流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合理化土地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构建后,学科建设成为教育行业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对学科建设提出的要求,强调实践教学在学科建设中的意义。分析认为多学科交叉、宽厚专业基础、多技能综合应用是“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教学的特色与难点。从实践环节构成、实践目的、内容要求等方面,总结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成效与不足,分析对“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教学借鉴之处,探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实践教学的构想,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江西境内有相当数量的棚民。他们在江西的山区进行垦殖,种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棚民在垦殖山区的同时,也是利用山区土地的过程。棚民的土地利用主要是农业土地利用,包括对待土地的态度、开垦山地的方式以及耕作制度。棚民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表现在: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江河淤塞、洪涝灾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以1987—2008年江西省高安市的三大产业产值和人均GDP为统计分析数据,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三大产业产值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从长期看,第二产业产值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第三产业产值对区域经济增长有阻碍作用,但第二产业产值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仅为24.35%,排在第三产业产值(41.66%)的后面.因此,第二产业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而建筑陶瓷产业是第二产业支柱之一,高安市应加大对建筑陶瓷产业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及空间差异是因地制宜地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根据2005年和2010年2期coverage 格式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和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0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数量变化及空间差异。数量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水域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地显著增加,而林地和草地变化不大。数量变化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从土地利用综合区来看,豫北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最大、耕地减幅最大;豫西南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最小、耕地减幅最小;中原城市群区的林地显著增加,而其余3个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二是从省辖市来看,鹤壁等市的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幅较大,而三门峡等市的增幅相对较小;郑州等市的耕地减幅较大,信阳等市减幅较小,洛阳和三门峡稍有增加;开封等5个市的林地显著增加,濮阳等13个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研究结果为《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