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标:1.乐意制作水果串,体验制作的乐趣。2.学习按标记串水果,并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准备:1.将各种水果(香蕉、梨、西瓜、葡萄等)切成多种形状。2.布置串串水果店场景。3.每人一只盆,里面有各种标记图(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小棒。4.小猴布偶一个,头饰两个。过程:(一)产生兴趣师:(出示小猴布偶)“小猴新开了一家‘串串水果店’,生意可好了。它来不及做水果串,想请小朋友帮帮它,你们愿意吗?”(二)认识标记图师:“小猴说串水果有个要求,要按它带来的标记图串,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标记。”1.师:(出示颜色标记图)“这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表…  相似文献   

2.
串串水果店     
目标:1.乐意制作水果串,体验制作的乐趣。2.学习按标记串水果,并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准备:1.将各种水果(香蕉、梨、西瓜、葡萄等)切成多种形状。2.布置串串水果店场景。3.每人一只盆,里面有各种标记图(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小棒。4.小猴布偶一个,头饰两个。过程:一、产生兴趣师:(出示小猴布偶。)小猴新开了一家“串串水果店”,生意可好了。它来不及做水果串,想请小朋友帮帮它,你们愿意吗?二、认识标记图师:小猴说串水果有个要求,要按它带来的标记图串,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标记。1.师:(出示颜色标记图。)这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红色…  相似文献   

3.
整个活动似乎给人以一种教师操控活动,幼儿被动应对的感觉,我觉得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探究,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一、创设情景观察发现是获得知识经验的前提,因此,教师可事先布置好“串串水果店”的场景,直接导入课题:“小猴的‘串串水果店’开张了,里面有些什么好吃的水果串呢?”这一提问既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自然地引导幼儿观察小猴店里各种不同的水果,初步感知水果串的不同制作方法,为后面的操作作铺垫。二、展开讨论讨论是对知识的深加工,也是深入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问…  相似文献   

4.
“串串水果店”的设计虽然能引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操作兴趣,但我觉得小班幼儿不宜用真实的水果来操作。首先,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相对薄弱,面对那么多好吃的水果难免想品尝,因此很可能转移注意,达不到按标记串水果串的目标。其次,水果被剥皮、切块后会有许多汁水流出,不便操作,也无法保证卫生。第三,如果最后要让幼儿品尝水果串,那就不太卫生。倘若丢弃,又与我们倡导的节俭的生活习惯和低成本的教育理念相矛盾。其实,把真实的水果换成各种颜色、形状的小纸片、小泡沫块、木珠等,不仅不会降低幼儿的兴趣和影响操作的效果,还能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5.
该方案借助水果来排列,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但当多种水果以多种形状出现在小班幼儿面前时,干扰因素太多,不利于幼儿操作。我觉得该方案的具体环节可作适当调整。第一,可提供各种水果,大的水果可切块,但不要强调形状。能力稍弱的幼儿可以选择两种最好操作的水果进行排列,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根据不同的标记串不同的水果串。第二,在按标记图串水果的环节中,可增加幼儿互相讲述的环节,既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又减少等待。第三,在送水果串的环节中,可将泡沫板排成一排让幼儿自己插放,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幼儿观察。尽量排除干扰因素$江苏海安县第…  相似文献   

6.
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如今的数学课上教师往往喜欢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不失为一件利举。但片面的理解“轻结果、重过程”也会带来弊端。如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课标本第二册“多得多、少得多”一课时,这样教学:出示挂图,图中小猴有28块糖果,小猪有11块糖果。师问:谁比谁的糖果多得多?(生回答:小猴的比小猪的多得多)师又问:你是怎么想的?一生说:小猴有一大堆,小猪只有一点点。又有一生说:图上说小猴有28块…  相似文献   

7.
〖案例〗这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的教学片段。一、激发兴趣,启动探究。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你们中有谁自己去买过水果?今天,我们就来模拟买水果的活动,看哪一组的同学会看、会买、会算。愿意参加吗?生:(齐)想。教师出示水果店的四种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说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标 :利用蔬菜制作玩具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使学生习作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课前准备 :1 教师用小红辣椒做一串“鞭炮”。2 学生选一种准备做玩具的蔬菜。教学过程 :1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作文活动课———做玩具。(板书课题)2 你们桌上有各种各样的蔬菜 ,能介绍一下你带的蔬菜吗?请学生说 :我带来了什么样的蔬菜(大小、形状、颜色)。3 你们带来了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各种蔬菜 ,今天你准备做什么呢?请学生说 :我准备用什么做什么。4 出示教具 :看看老师用什么做了什么。(老师用小红辣椒做了一串“鞭炮”)5…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的: 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类能力。活动准备: 1.在三张白纸上分别画好下面的几何图形:(?)(?)(?) 图一图二图三2.幼儿每人一把剪刀、一张正方形纸,每人一份剪好的几何图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各若干个)。3.教师用的几何图形一套(七种)。活动过程: 一、几何形娃娃过生日教师先后出示正方形、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请幼儿个别回答)  相似文献   

10.
教师和家长一般对幼儿说完整句都很重视,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每堂课几乎都要强调。可是有的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省略句,教师却硬要幼儿说完整句,让幼儿一遍遍重说,一遍遍订正。我以为,这样反而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听过大班一节教《咏鹅》的语言课。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却纠正说:“小明友,说话要说完整句,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在教师已说清楚“这幅图”这一特指成分的情况下,幼儿回答时省略了“这幅图”这一不说自明的成份,使语言简洁精练,这有什么不好。教师接着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又纠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该活动可以让幼儿进行分组操作,采取多种方式串水果。教师首先肯定幼儿的每一串作品(即便是无序的),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喜悦。接着,引导幼儿欣赏有序排列的水果串。例如:紫莹莹的一串葡萄、红彤彤的一串西瓜,可以让爱吃葡萄、西瓜的人痛痛快快地解馋;一块西瓜一块苹果,有红有白,颜色搭配得真好看;一块西瓜一块梨子两颗葡萄,方方圆圆多有趣。教师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评价幼儿作品,也可用参与小组制作等方式暗示幼儿,鼓励幼儿按照某种序列串水果。接着,可组织水果串展示会。教师可先引导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再请幼儿挑选自己满意的、有趣的…  相似文献   

12.
一、看看。首先,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话简介刀豆花这种民间食品。“刀豆花是我们宁乡的一种特产。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食品誉满三湘大地。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有制作。现年产量达五千公斤左右。刀豆花历史悠久,制作精美,你想看看、尝尝这种食品吗?”这样,把学生带入情境后.出示刀豆花,提问:1.刀豆花是什么颜色的?(大红、深红、鲜红,红中透亮);2.刀豆花有些什么形状?像什么?(有的像盛开的红玫瑰,有的像一只煮熟的大龙虾;有的像二龙戏珠;有的像弯弯的月儿……);3.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刀豆花形状的特点吗?(突出“各种各样”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在计算教学中,善于抓住幼儿不正确的思维进行辨析,启发幼儿的正确思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有些教师,甚至学过幼教专业的教师,却常忽略这点,下面就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谈点认识。我在某幼儿园大班听“求两数差”的计算课:上课开始,教师先出示一张画有7只蹲着的青蛙的图片,然后又出示一张画有5只跳起的青蛙的图片。老师让小朋友们观察后提问。教师:“蹲着的青蛙多,还是跳起的青蛙多?”幼儿:“蹲着的青蛙多。”老师:“蹲着的青蛙比跳起的青蛙多几只?”幼儿:“蹲着的青蛙比跳起的青蛙多两只。”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幼儿:“用加法算的。”  相似文献   

14.
小朋友们往往搞不清苹果、香蕉、桔子等水果各是在什么季节成熟的。想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画了一幅小猴双手托着个大盘子的画贴在教室里,请小朋友按上市的季节给小猴送水果,效果就比较好。例如,我对小朋友说:“小猴子可喜欢吃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水果。你们想一想,现在有哪些水果可以采摘了呢?”有的小朋友说“枇杷”,有的说“杨梅、梅子”。于是,我和小朋友一起用红、黄、绿色绒线做成大大小小的枇杷、杨梅和梅子,放到小猴捧着的盘子里,  相似文献   

15.
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观察一下,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上面都有些什么? 生:量角器是半圆形的,上面有一些“线”,还有一些“数”。 (出示量角器的外形示意图,如图)  相似文献   

16.
<正>一、精准的提问——主动向幼儿抛"球"案例一:某教师组织的大班数学活动《旺旺的生日派对》中一个环节教师出示了一个大蛋糕,提问:"蛋糕上有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有奶油、花纹、小动物……",其中有一个孩子说到了"蜡烛"。此时,教师及时追问"这些‘蜡烛’告诉我们什么?几岁生日?",马上引导孩子关注到数概念上。随后,教师出示了一份自制的请柬,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该"请柬"上有:图、文字、数字。师问:"请柬上有什么?"(开放的问题能够让每一个幼儿通过观察"请柬",捕捉信  相似文献   

17.
活动设计情况分析: 幼儿曾根据彩色几何图形的某一特征进行过单一的分类,并用自己制作的特征标记(附图三)加以表示;教师曾提供特征标记,让幼儿来选择符合特征的几何图形;还曾让幼儿对一组彩色几何图形片用特征标记对其颜色、形状、大小,分别进行单项分类。这一系列的分类找标记活动给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基础上,我们再设计了“给图形找标记”这一教学活动,将使幼儿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曾听过大班的一节语言课《咏鹅》。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立即纠正说:“小朋友说话要完整,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接着,教师又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再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  相似文献   

19.
一天,幼儿园中班正在区域活动,一幼儿跑来对他们年轻的老师说:“老师, 我想画画。”老师说:“画去吧。”“画什么呢?”幼儿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问老师。老师说:“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话正好让园长听见了,园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老师:“你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年轻老师感到很茫然,“我怎么不负责任?”一上午,这位年轻教师都因此而闷闷不乐。一会儿,那位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欣喜地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老师看后故意问幼儿说:“小猪钓鱼? 故事里明明是小猫钓鱼你怎么画的是小猪  相似文献   

20.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生:喜欢!师:喜欢吃什么呢?生1:我喜欢吃橘子!生2:我喜欢吃香蕉!……师:多吃水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逛一逛水果店。你们愿意吗?生:愿意!【评:从学生熟悉的水果入手谈话引出新课,学生感到很亲切。】二、数水果师:(课件出示水果图)图上有什么水果?生1:最上面的是菠萝。生2:菠萝下面是柠檬、苹果。……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每一种水果,那么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书上的图数一数。学生先利用书上的实物图数每一种水果的个数,然后全班交流。师:任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