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2.
台州读者楼明来信问:女儿今年刚上小学,每次逛百货商店她必定要求我买一样玩具给她,否则就大哭大闹。我受不了大庭广众之下别人的注目,每次都屈服于她的要求。我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但不知如何摆脱孩子的要挟。主持:孩子往往利用父母的爱,以不肯吃饭、不做作业、不上学等手段强迫父母答应自己的要求。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同样的情况,该如何摆脱孩子的要挟?我们来听听有过这方面成功经验的父母怎么说。观点一尊重孩子,和孩子签订协议。我以前认为我是孩子的家长,我让孩子干什么孩子就得干什么,无论是叫他学习,还是双休日让他参…  相似文献   

3.
王秉德 《中华家教》2011,(11):26-27
在和年轻的父母们谈到关于孩子的"健康长寿"问题时,不少人都有点异样的感觉:我的孩子才上小学(或幼儿园),这个时候就谈他(她)的"健康长寿",是不是早了点?问题就在这里:本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应该认真考虑的时候,很多家长却根本没有在意!现实很严峻我们先看一下实际情况吧!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个教师,原以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在学校不用家长操心,顺顺利利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是孩子的成功,做父母的会感到莫大的骄傲。但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变了我的想法。这个故事让我陷入深深的反思,我们让孩子从懂事起就开始学习,学习,但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什么才是对他一生成长最重要的?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是成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步。一、自理能力是父母、教师对孩子进行的起步教育自理能力指人们在生活上的能自已处理日常生活琐事,比如说做饭吃饭,讲卫生,  相似文献   

5.
读了刘艳兰女士和她儿子李涛的信,使我感到他们母子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强烈反差: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够学有所成,但却对孩子的表现“伤透了心”;而另一方面,孩子渴望独立,对父母的要求、唠叨感到心烦、压抑,对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并不领情。刘艳兰女士的处境的确令人同情,但从刘女士的诉说中可以看出,家长始终就没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家长对孩子缺少理解和尊重,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几乎全是自己的一相情愿,而并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的学习走下坡  相似文献   

6.
许多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幼年时,很乖,很听话,但到10岁左右以后,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大人说东,他(她)偏向西,大人认为应该这样做,他(她)偏要那样做。回到家后,同父母的话很少。有心里话愿跟同学讲,不愿对父母说。父母多说几句,就嫌唠叨。许多父母亲为此苦恼不已。为什么会这样呢?本刊这期的“重头企划”发表了两封家长来信,他们提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我们又针对这两封来信及此类普遍问题,约请了两位心理学专家对父母同孩子如何进行心灵沟通,从科学的角度谈了他们的看法,并提出了父母同孩子进行心灵沟通的一些方法。我们也摘编了几位家长同孩子交心的体会。相信读者看过之后,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俞敏洪 《课外阅读》2010,(11):26-27
一 我认为家长给予孩子最重要的是时间。有的家长说自己辛辛苦苦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送他到最好的贵族学校去。但所有这一切都不是最好的家长应该做的。我父母在农村,我从小天天看到的就是父母在干活,因此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父母勤劳,我肯定就不会懒惰。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给孩子什么都照顾得好好的,为孩子创造了一切条件,可孩子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长得体魄健壮、心智发达,他竟然常常感到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其实家长应该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一:不了解孩子,不懂得孩子的需要。我们所讲的家长不了解孩子,是指家长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揣度孩子的心理。他们很难客观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以孩子的心理思考这个世界。因此,尽管他们满足了孩子的种种物质要求,但那往往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所以仍不能使孩子快乐。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正>一、陪伴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说孩子读书的过程其实就应该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渡过的。孩子小,没有辩别是非的能力,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时需要看家长,她会模仿。那我们做家长的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榜样,陪着孩子共同学习,读书。我的孩子1岁的时候,也正是她的爸爸考博期间,爸爸每天伏在桌子旁学习、看书,我就抱着她在一旁边看书边讲故事……那时孩子还不知道书的概念,但她知道妈妈爸爸都在看这个东西,而且每次我都要给她不停  相似文献   

10.
儿子上大学,不足17岁,初次出远门,一下走出了三、四千里之外,我确实有些不舍得、不放心。入学时,我们送他前往,感受了路途遥远,车上的寂寞;而当时毕竟还是我们一同相伴而行。如今,孩子自己回家来,行影孤单,肯定是……做父母的心啊,总是放不下。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作家余通化先生是我刊的老朋友,他也曾做过我们“家教话题”的嘉宾。这次,我特意请他来谈谈关于家长不要孩子的“陪写”者这个话题。目前,家庭中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写”的现象很普遍,所以,这个话题一定会引起许多家长的重视。书是孩子读的,竞争是孩子参与的,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自学性、积极性上花功夫,而越俎代庖的“陪写”只能压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欢迎家长来信来稿,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思维碎片     
郭瑾 《生活教育》2013,(10):54-55
中考几日监考,无聊中也获得了极大的思维空间。捡拾些碎片,摘录如下:(一)关于家长——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做家长,我们只是下意识地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得来一些经验,整理一下再使用。——每一个做家长的都会尽最大的努力,但不一定都会成功。——孩子的问题是家长自身问题的最直接的投射。——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时,请审视我们自身,反思我们多年的症结。做父母的有这个勇气与胆量吗?——我们身边有多少问题孩子,就有多少执着愚昧却自以为是,抑或"不识庐山真面目",束手无策的家长。——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提升他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家有犟牛仔     
幼儿大多具有反叛性,而许多时候,当他们做出一些令家长感到困窘或烦恼的事情,家长都会懊恼地想“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这样顽皮?为什么他完全不像我?”有这些想法的家长实在不少,但若经常这样地想,可能会破坏亲子关系。以下是一些家长在教养子女时,经常遇到的问题。 为何我的孩子总不像别人的孩子?. 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性。你应该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为何他总在公众场所令我丢脸? 孩子在公众场所哭闹,令父母束手无策是常有的事,但不要因此而感到尴尬甚至懊恼…  相似文献   

14.
第一幕关键词:父亲影响缺乏女儿出生后,我在家带她,因此她很黏我。爸爸带她去超市,一会儿她就会说:“爸爸,我们回家吧,我想妈妈了。”可能受我影响多吧,女儿胆子很小,好像爸爸对她的影响不大,不知该怎样做才有用。第二幕关键词:孤单缺少玩伴这可能是现在城里孩子的通病吧,住在电梯公寓里,周围没有玩伴。我做饭时她经常过来跟我说:“妈妈,陪我玩玩吧。”她也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但因为家长都比较忙,同时也怕麻烦别人,就不太走动。这对孩子以后成长不好,可是又能怎么办呢?讨论语沁胆小和缺乏父亲影响这个问题,我们先得从依恋的角度理解亲子关…  相似文献   

15.
家长的责任     
我觉得,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后代,不仅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在这里我想从几件琐事来谈一点感想。我有一个在幼儿园的孩子,今年五岁。有一次,我们全家在闲谈的时候讲到了旧社会有多少人走投无路,有的逼得做小偷,有的只好做叫化子。他听到这里突然问我:“妈妈,什么叫做叫化子?”我告诉他就是讨饭的。他又问我:“什么叫讨饭的?讨饭的人是什么样子呀?”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又有一次,他要爸爸讲故事,一听讲的是旧社会的事,他忙说:“不要讲旧社会,旧社会的事苦死了。”这个孩子的天真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觉得他向我们做父母的人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对这些幸福地生长在新社会里的孩子,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教育他们呢?平时,  相似文献   

16.
一个家长在电话中谈到:我的孩子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男孩子。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他不小心碰了同学一下,那个同学就用砖头砸他。平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亲自去找那个孩子,与那个孩子谈谈,大多数情况下是起作用的。但有时对方的家长知道了也会找我抗议,认为孩子有问题应该去找家长,不应该训斥孩子。有时我也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说“他再打我,我就打他!”实际上,孩子很多时候对问题听之任之,不会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我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这个家长提的问题很普遍。从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群体…  相似文献   

17.
早就知道曹教授这个人,但是第一次见面却是在一次她的报告会上。那天,她应一个会议的邀请,给与会的代表做报告。因为做这本有关家庭教育的杂志,所以关于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报告可以说听了很多。但是听了曹教授的报告,仍让我有许多新的发现。由于参会的都是一些儿童教育工作者,所以她说:我们正在做着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但是我们不要因为我们的工作而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她以此呼吁教育者要了解孩子;她认为一个人不能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是归根到底是主观的,是内在的。一个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敢成功。所以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她还谈到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问题,她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应该从让孩子独自睡觉开始。恰好在我们的选题计划中有一个关于父母与孩子分床睡的话题,所以曹教授的讲座结束后,我就约时间向曹教授请教关于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花香满径     
父母的考验英国小说家巴里在《小白鸟》中, 描写一位母亲照顾孩子上床睡觉。她望着孩子的脸,心里涌起一个问题: “我对这孩子尽了我一天的本分吗?”做父母的若能少一点想到要求孩子做什么,多一点思考孩子希望我们为他做什么,可以做更好的父母。子女需要父母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因语言使用、批评方法的不当造成亲子冲突、对立,做父母的大动肝火,孩子“宁死不屈”,最后导致不良后果发生。不少父母感到困惑难解:自己尽心尽责的教育孩子,一门心思为他(她)好,他(她)为什么就不好好接受,不懂父母的心呢?难道孩子犯错后就不该批评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常听到已上学的孩子还要爷爷、奶奶喂饭;我一个友人的女儿,读五年级,身高1.50米,早上起床还要父母帮着穿衣、挤牙膏……听起来有些荒唐,但却向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人父母者,在给孩子吃好、穿好的同时,如何让孩子摆脱依赖、克服惰性,增强孩子的自强、自立精神。笔者认为家长有时不妨“偷点懒”,该放手时就放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