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诗经》中“风”、“雅”、“颂”之名来历的解释,宋以后的研究家们已逐步打破汉代经师们的传统教化观点,提出以作者出身之贵贱、音乐曲调之差异等来加区别的更合理的看法。在这些新看法的启迪下,郭沫若、章炳麟、张西堂诸先辈又经过严谨的考证,进而得出“南”“雅”“颂”原本乐器之名的结论(见郭沫若《甲骨文研究·释南》、章炳麟《文录》卷一、张西堂《诗经的体制》)。唯“风”之本于何器,尚在人们的考究研讨之中。笔者以为,“风”原来也是一种乐器,即古人用以节乐的缶。  相似文献   

2.
周代民歌创作,虽古朴却情务真率,其所创造的多种抒情方式于诗歌艺术表现力及感染力作用甚大,为我国诗歌传统抒情方式的确立起了奠基作用。本文从鸟瞰《诗经》“风”诗全貌的角度,概括列举出直抒、曲抒、曲直兼抒三大类抒情方式,并结合具体诗作,微观剖析,进一步阐述论及了各种不同抒情方式与其所产生的不同抒情效果及审美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于《诗经》“风”“雅”“颂”分类,传统观点主要有“实用说”、“产地说”、“体象说”、“乐调说”四种,这四种观点分别揭示了《诗经》特质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作为划分风、雅、颂的统一标准。风、雅、颂的划分与编排当以内容的不同为标准,有关风土民情的归于“风”,事关诸侯、士大夫的归于“小雅”,事关周王的归于“大雅”,关于古低明王祭祀之法、颂扬之间、祈祷之辞的归于“颂”。  相似文献   

4.
《氓》是《诗经·卫风》中的名篇,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其中"靡有朝矣"的理解可谓纷繁。文章考释了"靡有朝矣"的含义,对以前的训诂成说提出了质疑,认为"朝"通"调"。"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即早起晚睡,从未改变。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崛起的哲学人类学以人的本体论为探讨的主题,试图回答人的本质问题,回答人与自然、文化、社会、历史、传统的关系问题。本文借用哲学人类学的原理,试图勾勒《诗经》时代人的图像,求解《诗经》中“人”的本质,臆测当时的人是如何存在。大量资料表明:《诗经》时代,人神分离,人们已经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人既作为道德文化而存在,同时也是社会、历史和传统的存在,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中,每个人都把自己镶嵌在传统中。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特”字,历来在字义方面备受争议,加之“特”字本义与今义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加大了理解《诗经》的难度.详细分析“特”字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在《诗经》中的具体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训诂学的方法探讨了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教材中《诗经》注释里值得商榷的地方。此文主要列举其中四个字的注释,并从三个方面阐述这些字的注释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严格的词类区分和判定标准下,归纳《诗经》中"以"的用法,并重点对"以"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给予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选集。其中有诗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这些诗产生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即由周代初年到春秋中叶。《诗经》在先秦至汉代初年只称《诗》,到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才被尊奉为神圣的经典——《诗经》。这部诗选对我国的思想、文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诗经》主要部分“十五国风”中的恋歌,有着后代情歌所不可比拟的艺术气质,本文将在美学范畴内对其进行几点分析。真和善的品质使十五国风之恋歌有了美的前提和美的可能性;女性形象的丰满鲜明,使十五国风之恋歌有了美的依托;无意为之的诗歌形式,别有通畅、自由的快感。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叠字是《诗经》语言的一个很显著的特色,巧用叠字状形、绘声、摹色等等在《诗经》中不乏其例。妙用叠字为文,不致文章重复累赘,而能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更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叠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社会发展的原因,有语言本身的原因,又有人类思维发展的原因,它的产生为后代文人使用叠字开创了先河。在《诗经》中叠字的运用不仅多而频,而且新而奇,为作品表情达意,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谭虎 《家教指南》2003,(11):11-12
家庭教育的话题久盛不衰。一个时期以来,家教读物和大众媒体上流传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不但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成为许多家长的实践指导。家庭教育作为一个亟待研究探索的科学领域,提出新的思想观点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应予倡导。但由于某些流行观点内涵不清,缺乏科学依据,似是而非,对于望子成龙心切又缺乏教育科学素养的家长极易造成误导。以下是四种需提请家长加以辨析和审慎行事的流行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在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智能开发的意义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把人生竞争的“起跑线”定位于人生…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的话题久盛不衰。一个时期以来,家教读物和大众媒体上流传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不但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成为许多家长的实践指导。家庭教育作为一个亟待研究探索的领域,提出新的思想观点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应予倡导。但由于某些流行观点内涵不清,缺乏科学依据,似是而非,对于望子成龙心切又缺乏教育科学素养的家长极易造成误导。对于家长而言,寻求教子良方应当从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入手,坚持从实际出发和按规律育人,不宜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下面对五种流行观点略加辨析:1.“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在重视…  相似文献   

14.
将套语理论纳入《诗经》创作视野,要注意对其适用语境的考察,重视该理论纳入中国早期诗歌创作讨论的历史根源,以及套语核心要素:语句、韵律、主题在《诗经》“大雅”“国风”不同篇章功能意义的转化,商周青铜器铭文、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文本等“同语”书写中语序方式的调整等问题。套语理论带有西方理论本土化倾向,存在理论移用接续上的龃龉;套语核心要素置于《诗经》创作审视时存在语句位置、表达主题的错位。麦方彝、厚趠方鼎、遹簋、大克鼎、毛公鼎、师同鼎等西周早中晚期青铜器铭文存在“孙孙”“孙子”“子子孙孙”“子孙”这类“同语”书写方式的变化,依其可寻绎《诗经》创作在文本发生与观念演进方面的矩矱,也是对照套语理论探讨《诗经》创作规律的可行角度。  相似文献   

15.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学论丛》一书中说:“欲通中国文学,最先当读《诗经》”,又说:“若使一聪慧之高中生,年龄在十七八左右,获得良师指导,可以不费甚大功力,而对于此两千五百年以前之一部最高文学,约可以诵习其四分之一,当无困难”。出于此种考虑,笔者将自己平时研读《诗经》的片言只语辑录成文,  相似文献   

16.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即在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内涵,产生的条件,解决的途径有以及作用等方面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混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应该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过程和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寻找顺利解决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某高职院校选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新编高职语文》为研究对象,对书中选用的《诗经.七月》的注释,对"采蘩祁祁"、"亟其乘屋"、"昼尔于茅,宵尔索"、"猗彼女桑,以伐远扬"等内容从语音、释义两方面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8.
<诗经·卫风·氓>中的"复关"一语,从汉代至今,学界对其词义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处所说"、"城门(关门)说" 、"借代说"、"车厢说"及"答复(通报)说"等五类观点.通过对以上诸说的辨析,并查按旧籍,援举例证,从该诗所处时代的婚礼制度、人物的心理及诗歌的整体感知等几方面加以探讨,认为"复关"的真正语义应解为"复关者"即返回通告(回话)的媒人".  相似文献   

19.
<正>《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诗经》。《万叶集》共20卷,收集了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4500佘首诗歌,其中长歌265首,短歌4207首,旋头歌62首,连歌1首,怫足石歌1首,汉诗4首,汉文22篇。《万叶集》的编次方法,各卷不同。有的卷按年代编次,有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诗经》研究的通信夏传才“温柔敦厚”的诗教及其他××兄:惠书敬悉。贵恙想已喜卜勿药,遥祝康泰。诚如阁下所言:“自来风骚并列,犹如黄河长江,然近数年来,骚学盛而诗学偏枯,温柔敦厚之说更受话病。”对此,弟有以下认识。近年骚学之所以较为兴盛,除了屈原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