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绍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英美文学学作品翻译家、戏剧家、作家,早年毕于北京燕京大学,他翻译了众多国外文学作品,并在国内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梅绍武在中国翻译界的特色就是对英美戏剧文学作品的翻译及其理论作品研究.梅绍武喜欢用北京语句及语来翻译作品中的人物台词,非常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寇静 《出版广角》2016,(4):30-32
随着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的不断繁荣,英美文学作品译介也逐渐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英美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作为古典名著的代名词,而在现代出版行业中,英美文学更多地意味着一种对西方文化的全新挖掘,一种从深层次角度对西方文化的探索。通过当代出版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挖掘和推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英美文学的出版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读者也从中获得了极大的益处。本文基于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其中的译介特点,试图探索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未来出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马海艳 《出版广角》2015,(15):112-113
阅读并赏析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西方文化背景,还有利于学生发现中西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对部分英美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有助于学生体会西方文学语言在人物刻画、主体结构和语言特色方面的独特魅力.本文立足于英美文学作品的特点,阐述了帮助学生鉴赏英美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李伟  张梦军 《出版广角》2016,(10):38-40
英美文学在国内的翻译出版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英美文学作品国内译制的质量问题一直饱受诟病,严重影响了英美文学作品国内的传播效果和我国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应该正视翻译出版中存在的翻译质量低劣、剽窃抄袭、重复翻译出版及选题混乱等问题,从译者素质培养、出版机构管理和政府宏观调控层面采取积极措施,为英美文学作品的国内翻译出版创建健康的发展环境,促进文学翻译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牛欢 《新闻与写作》2021,(1):115-115
英美文学根植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土壤。上世纪初,英美文学作品开始被译成中文进入中国。但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碍。百年逝去。今天,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的传播媒介的赋力下,英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具备了更大的可能。《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阐述了英美文学的特征,探讨了媒介学下英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与散文是文学正宗,小说与戏曲却长时间不登大雅之堂。一直到近代的“小说界革命”,这种情况才得以改观。然而有趣的是,即便是在小说地位空前提高,小说创作异常繁荣的近代,大批小说家如李伯元、吴趼人等依然为自己“沦为”小说家之流而悲慨。直接承袭近代小说而来的现代通俗小说,自然难逃厄运。  小说地位的真正提高是在五四文学革命时代,鲁迅以其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将小说真正抬进了大雅之堂,同时也使小说具有了传统正宗文体的抒情性与象征性。然而,现代通俗小说却由于本身娱乐大众的定位,一方面游离于新…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卓越的翻译家,梅绍武先生翻译了大量的英美文学作品,在国内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很多读者都是通过梅绍武的翻译才认识美国文坛"怪才"纳博科夫,为我国译坛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8.
玄幻小说:80后的速食读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于较为严肃的传统文学作品,中国的玄幻小说虽然还不成气候,但在年轻人中间的影响已不容忽视[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萧乾先生一生致力于英美文学的翻译事业,他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审视了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同时,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英美文学翻译中,其翻译的大量英美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中西文化交流及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雅鹃 《现代传播》2023,(11):31-38+54
创办于1861年11月26日的《上海新报》是上海近代中文商业报刊的胚胎形式,也是西方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上海新报》与其他中国近代报刊一样都是英美报刊传统的“移植”或“移栽”,但《上海新报》的创办有其历史特殊性,它代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利益,是19世纪英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一部分,是伦敦“嵌入”上海的代言者。反映了英美西方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经由《上海新报》“中介”实现所谓“文明”和“启蒙”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肯定”,是英美西方国家“不在场的在场”。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近代小说期刊,特别是小说期刊与其出版机构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通过深入发掘有关资料,对《月月小说》的创办历史及其与乐群书局、群学社的关系做了比较细致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近现代中国文坛一位难得的"多面手",他在开始文学创作之前,就翻译了大量英美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了丰富的创作启示。茅盾的多年翻译实践成果丰硕,在遵循"信达雅"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一套文学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3.
唐文治出生于内忧外患丧权辱国的晚清时期,主动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由仕途而转向"教育救国",借鉴英美日等先进国家先进的办学经验,首创工科教育,为近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一共翻译二十多部英美文学作品,她的翻译适应了当时大陆之外的生态翻译环境。她利用生态学视角对翻译文本、双语翻译等角色进行全新的定位,进一步拓宽了传统翻译的视野,有效推动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借鉴到创新:初识韩国汉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摹仿与借鉴,含义不同,反映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上,则在于“似”与“似而不是”之间,往往不容易分得很清楚。韩国汉文小说,也和中国小说一样,由文言和通俗两个体系所构成①,也有笔记体、传奇体、章回体。就此而言,韩国汉文小说似在摹仿中国的小说,但又不直视为简单的摹仿。一则,世界各国的小说体裁,大体上都是相似的,不能就说谁摹仿谁;一则,韩国汉文小说的体裁,也不完全与中国的小说体裁相同,如中国的话本体小说,在韩国汉文小说中便不见其流行;而似传奇体又不是传奇体,深受话本体影响的长篇文言小说则更为韩国小说家所喜为乐…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是小说出版的繁盛时期,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一书统计.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及翻译家。在他一生中不仅文学作品著作等身,其翻译活动也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很值得进一步去探究梁先生对西方文学翻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评论》2010,(11):122-122
时至今日,小说已经紧密地嵌入工业化社会的生活脉动;小说以及短篇故事的叙述手段除了在文学作品里清晰可见之外,在其他的传播媒体也可以看到其影响:幼儿启蒙的动物故事、报章杂志的轶闻采访,甚至报告文学、广告短片等都运用到小说的叙述要素。  相似文献   

19.
纵观文学作品的出版传播,文化质感将成为文学作品展现传播魅力的主要因素,思想内涵、文化传承、艺术欣赏等元素都会在文学作品中更为突显.弗吉尼亚·伍尔夫耗时九年所出版的《远航》,展现了独特的传播魅力和文化质感,小说主要描写了24岁女孩雷切尔·温雷克的成长之旅,其美学笔触、思想内涵、人物建构都使得这部小说独具魅力,让读者融入小说来体验“成长之旅”.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黄世仲等人主办的《中外小说林》刊物,资产阶级革命立场鲜明,小说理论与创作观点独特,社会影响深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