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见该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并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深刻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强调:"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当前,伴随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译介与异域传播不仅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助推中华文化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契机.由教育名家、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所著《许渊冲英译白居易诗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5月版)即为标志性成果之一,该书选取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作为译介评骘对象,进一步阐释唐诗在异质文化中的翻译策略与意境传达,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可资镜鉴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3.
“文明交流互鉴”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实践的重要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聚焦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一系列论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世界交往理论的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理念的继承,对中国共产党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实践成就的聚成。习近平洞悉世界文明历史,把握世界发展大局,深刻回答了文明交流互鉴何以重要、文明交流互鉴是什么、文明为什么能够交流互鉴、文明如何交流互鉴的新时代命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文与考试》2023,(36):15-17
<正>9月14日至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600多位中外嘉宾跨越山海相聚北京,围绕“传承·创新·互鉴”永久主题和“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年度主题,共议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共话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5.
朱利国 《教学考试》2023,(54):32-35
<正>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全国各地的高考样态由“分”慢慢呈现出“合”的姿态,例如,2023年6月高考语数英科目进一步推进全国卷模式。地理学科在全国各地区出现不同教学“流派”,教材、教法、试题均存在较大差异,但随着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规范,又似乎是进行了“合”的统一,教法交融、试题互鉴也日趋频繁。  相似文献   

6.
<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23年年底,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举办,旨在倡导人类文明要“各美其美”,也要“美美与共”,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进而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论坛的问题意识之一在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奉行或变相奉行所谓文明冲突论。他们多秉持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狭隘文明观,认为文明有高低或优劣之天然区分,且主张以高阶文明替代、吞噬乃至消灭低阶文明,这实则在践行一种文明霸权主义。他们美其名曰在“替天行道”“顺应规律”,实则是掩饰其在国土、经济及政治等诸多领域实施的扩张与掠夺。  相似文献   

7.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题的材料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的却是普遍性的道理。与政治卷中的作答不一样,写作重在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即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寓思政于语文之中,以语文体现思政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沉淀为底色,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对人类文明在新时代如何共同进步作出的时代回应。从文化传统、思想渊源、思想基石三方面深挖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开启和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新征程。  相似文献   

9.
谭松 《陕西教育》2020,(1):10-10,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往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文明交往论的丰富内涵,才能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文明交往的深入理解。本文以十字军东征为例,着重论述了对历史教学中以文明交往论为主体的文明史观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自古至今,多元化的文明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同时不同文明之间或多或少通过各种途径形成各种交流,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内涵。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正>[热词点击]全民动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女排精神,学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感动中国人物典型事迹,颁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名句、民俗、民谣、春联、红色经典等;弘扬敦煌文化,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功主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习近平主席访问希腊,提升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度;《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主席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交流互鉴"是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核心观念,其目的在于应对当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2019年的众多外交场合中,"交流互鉴"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和加深,成为中国对世界发展所贡献的重要理念之一。"交流互鉴"表现在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认识和把握文明发展的社会性本质。而且,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策略,中国旨在树立文明交流的新典范。中国能够发扬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来保证多元文化意义下的"交流互鉴",不断挖掘内在的价值底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3月2日人民日报刊发《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反腐倡廉的生动实践》,再现习近平总书记主政福建宁德期间反腐倡廉和抓作风整顿的往事。2006年3月5日至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2014年3月1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成为党的十八大以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2020—202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中涉及文化生活知识的试题着手,探讨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的价值取向及复习对策。全国新课标卷命题关注情感认同,突出学科价值引领。全国新课标卷命题突出如下价值引领:彰显文化自信自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力量;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助力文化强基固本;扩大中华文化影响,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提升公众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充满了霸权逻辑与冷战思维,却因迎合西方的强权政治而大行其道,阴魂不散。与"文明冲突论"相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新型文明观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对话共存,不仅是破解"文明冲突论"的良药,而且为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转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文明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文明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离不开世界格局的挑战、传统文化的崛起、现代创新的需求等要素的影响,而多元文明是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提,平等包容是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合作共赢是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动力。在实践过程中,应以时代意蕴为契机推动价值认同,以马克思理论为依据推动平等对话,以文明发展为抓手推动互信互认,并进一步整合资源、求同存异、创新发展,充分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效率、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效能、开拓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刘霞 《江苏教育》2023,(40):78-79+82
<正>在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生态文明教育。2021年,生态环境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特别强调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践行生态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8.
<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建校以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发挥着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作用,致力于“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在这所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焕发青春活力的高校,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相似文献   

19.
沈从举  张静 《教学考试》2024,(16):53-57
<正>【背景材料】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全面回望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20.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互学互鉴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力量。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