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学习古典诗歌,要抓住最基本的两点,一是理解其思想内容,二是赏析其艺术特色。下面我们就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为  相似文献   

2.
<正> 离愁别恨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传统主题之一。李商隐写下了“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李煜写下了“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其二)……然而,这离愁别恨最难描  相似文献   

3.
文章逐句分析了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的意蕴,认为这是一首写诗人爱情生活体验的偷情诗,是诗人追求婚姻自由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李义山《无题》“相见时难”一首,所见各家笺注本,对“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或只注字义,或不注释,皆未笺其出处。权威著作冯浩的《王谿生诗集笺注》仅曰:“首言相晤为难,光阴易过。”安徽师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组选注的《李商隐诗选》也只说:“古人常说‘别易会难’,这句翻进一层,说会面本已困难,故分别更使人难以为怀。上‘难’指困难,下‘难’指难堪,含义有所不同。”李义山《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从内容和形式看,应是脱胎于曹丕《燕歌行》中的“别日何易见日难”(后李煜《浪淘沙》中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当受两句启发)“相  相似文献   

5.
诗词中风向描写的文化意蕴散论祁富新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风”的意象和方位词东、西、南、北组合,形成四种新的意象。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乐府...  相似文献   

6.
蒋元猷 《考试周刊》2009,(27):37-39
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广为传诵的爱情诗.因此有很多风格各异的翻译家对其进行了翻译,本文就林健民、卓振英和许渊冲三位翻译家对《无题》的英译文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他们在诗歌英译过程中如何追求音美、形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1.加强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2.体会诗歌内在的情绪,深邃的哲理。3.体会诗歌严谨的结构。【教学过程】师: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无题诗,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似文献   

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于唐朝诗人李商隐以“无题”为题目的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本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爱情写照。可不知从何时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歌颂教师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赞美之词,一代又一代富有责任感、讲求奉献心的人民教师,就这样被人们广为传颂着,而教师自己也会经常以此为诫,以此为荣。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早年关心政治,抱负远大。先得牛党提携,后受李党赏识,并娶李党王茂元小女为妻。至牛党执政,他因之一直遭受排挤,辗转于各藩镇幕府之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李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爱情诗,其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无题·相见时难》应是诗人与宋真人初恋的产物。李商隐  相似文献   

10.
说点化李商隐有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后主亦有“别时容易见时难”,句式、文辞相近,而前者写爱情的缠绵,后者表现的却是一个亡国之君怀念故国的悲怆。范成大的“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与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联,可以说构思相仿,但鞭笋为墙下过,红杏为墙上出,所表达的意境也不同。李贺在“天若有情天亦老”前冠以“衰兰送客咸阳道”,写送客的别情连天也悲凉;毛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逐句分析了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的意蕴,认为这是一首写诗人爱情生活体验的偷情诗,是诗人追求婚姻自由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这篇说明文介绍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人类的贡献,赞颂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献身精神。它既有科学性,也有文学色彩。其重点和难点是四至六自然段。标题摘自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标题概括了课文内容结构。“春蚕”——说明对象,“(春蚕)到死”——说明生长发育过程;“丝”——介绍吐丝过程;“(丝)方尽”——以象征手法赞美春蚕的献身精神。本文以由远而近、纵横结合的方式,引出说明对象,它从养蚕到制绸的历史说起(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李商隐写给令狐綯的诗文看其部分无题诗的主要内容:李商隐在与令狐綯交往及陈情求荐中,写了一些以抒写追求、希望与失望为主要内容的无题诗,如《无题》(相见时难)、《无题二首》(凤尾香罗)等;说这些诗写爱情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初读李商隐的《无题》(想见时难别亦难),被诗中描写的男女悠悠不尽的思恋和忠贞不渝的爱情而感动。可在读首联两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时困惑起来:在我国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古代诗词,在抒写离别愁绪时,总是喜欢用凄惨悲凉的深秋之景来渲染,而《无题》却是用暮春之景来烘托,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写诗讲究“造境”,论诗轻“意象”而重“意境”,其实意境就是情与景的浑融妙合。因此,我们读诗,有必要分析情、景,进而深入并体味意境。从课文看,古代诗词曲“造境”时情与景的结合呈现出以下几种具体形式。一是先情后景,写景烘托。李商隐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抒情开篇,然后辅以写景。分别时分,正当暮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就把“别难”之情,写得摇曳多姿。二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除了篇末点睛之笔,整首小令就是开篇罗列的九种景物。但情蕴景中,“枯藤…  相似文献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以隐约象征的语言,含蓄婉转的手法,抒写悱恻缠绵的爱情。由于这些作品属对精工,声情绵邈,历来脍炙人口。李商隐虽然自  相似文献   

17.
冯永朝 《黑河教育》2011,(11):54-55
本文运用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对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进行解读,认为这首诗的魅力来自于作品一唱三叹的修辞力量,以及内部整体意义上的绝望中的悲伤与渴望中的热切和深重的痛苦与执着的坚韧之间形成的丰富绵长、回环不绝的意味。  相似文献   

18.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唐~~  相似文献   

19.
综观李商隐的诗作,我们不难发现其诗歌独特的抒情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抒发的婉曲李商隐的诗歌很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使诗歌的艺术构思千回百转,一波三折,做到了“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葛立方《韵语阳秋》引杨亿语)。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似文献   

20.
杜雪辉 《海外英语》2016,(15):98-100
运用及物性理论对诗歌及其译文进行分析是诗歌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三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英译版本,分别是林建民、卓振英和许渊冲的译文。从及物性角度对比分析原诗及其三个英译版本的异同点并由此分析不同译本的得失,可以较为客观地评析译文质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许译在及物性特征方面与原文最为接近,且最能传递原诗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