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政机关为实施土地行政的行政机关组织,肇始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于1914至1915年组建的经界局,但旋即裁撤。国民政府为遵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政策,高度重视土地行政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建立了一套管理土地行政的行政机关组织体系,为实施国民政府土地行政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五条对所涉补偿协议纠纷,采取何种诉讼予以救济不置可否,极易导致法院受理案件与民众维护权益时无所适从,因而,应辨明征收补偿协议的性质。从基本法理分析得知,征收补偿协议契合行政契约的内在逻辑,并且,当前"民事契约论"的形成多囿于补偿协议的契约性而径直定性,抑或受制于现有制度框架造成的惯性思维。而把征收补偿协议定位为行政契约,既可以使征收补偿协议得到理性回归,推进行政契约理论在行政活动中获得本真拓展,又可以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公益征收的范围即房屋应当扩大到其他不动产,比如码头等;征收补偿依据,涉及权利归属和权利内容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客体方面以调查结果为准。登记机关存在过错导致被征收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因征收导致物权变动的,以公益、合法和补偿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河南省政府在河南推行地政工作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行政边界划分不合理,县区紊乱;地政机关组织系统紊乱,计划不周,经费不足;在土地陈报与登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地政工作实施困难,逐渐流于形式,效率低下。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探究近代河南地政工作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历史经验,为今天的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方面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不断完善的土地征收法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必要条件。土地征收法的主要发展变化有:从单行法转变为诸法合体,“土地征收”概念取代了“土地征用”概念,土地征收审批权不断地被上收,补偿标准不断地被提高。土地征收法的完善方向是:明确规定征收土地的公共利益范围,科学地设置土地征收审批机关,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市场价值给予被征收入公正补偿,有效地保障被征收入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重视湘西民族地区的民众教育,当地的民众教育馆先后成立并得到较大的发展。各级民众教育馆积极开展活动,促进了民众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范连生 《教育评论》2013,(1):147-149
抗战时期,为了启迪民智,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对民众灌输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道德观念,激励民众参与抗战的热情,国民政府在黔东南地区大力推行民众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法院对“司法强拆”的申请的审查包括对征收决定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审查,实体性审查包括是否超越权限、遵循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合乎比例,重在约束行政机关克服怠惰和恣意,依据公益和补偿的法律授权,作出不掺杂其他目标、事实清楚的合理的征收决定;程序性审查包括行政机关是否满足被征收人的受告知权、听证权和知情权,旨在克服行政意思决定的单方性,真实有效地保护私主体一方的利益,提高行政效能。法院的裁定不仅仅为被征收人及其财产权获得公平的对待和补偿,而且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9.
由于经济、政治及军事上的原因,在国内民众的推动和国际形势的压迫下,国民政府于1927-1934年开展了禁烟运动.虽然进行得并不彻底,却为之后的六年禁政(1935-1940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协议应为行政合同,合同的行政主体一方为国家行政机关即省、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而被征收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模糊。结合物权法,征收补偿协议的另一方主体应认定为"本集体成员集体",即村委会及土地范围内确权后的本村成员或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土地范围内确权后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房屋征收问题已经成为热点问题。从目前来看,房屋征收补偿制度的不完善不但成为隐藏腐败的灰色地带,而且也使政府和民众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以1991年颁布《城市拆迁管理条例》为起点,到我国2011年通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我国也在不断努力去完善房屋征收制度。但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实践中,房屋征收制度仍存在很多问题。文章首先从研究征收行为出发,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进而给出合理性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所有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俞庆棠对民国时期民众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庆棠 (1 897— 1 94 9年 ) ,字凤歧 ,江苏省太仓县人 ,是我国近现代的社会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民众教育的实验与研究 ,创办了多所民众学校以及专门培养民众教育师资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 ,在 2 0世纪的中国推行了一场影响波及全国的民众教育运动。民众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起于民国后期 ,它是以江苏大学区民众教育学校的成立为标志的。 1 92 7年 7月 ,国民政府教育部指定江苏省裁撤教育厅 ,试行“大学区制” ,俞庆棠担任扩充教育处处长 ,负责筹划该地区的社会教育事业。由于受孙中山“必须唤起民众”的遗嘱的启示 ,同时有国民政府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步步加深,国民政府从军事角度选择了中国西部为抗日依托,并将重心放在西南。但由于该地区经济十分落后,国民政府只好被迫对其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国民政府对西部的开发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不仅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基础,而且改变了我国经济的陈旧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步步加深,国民政府从军事角度选择了中国西部为抗日依托,并将重心放在西南。但由于该地区经济十分落后,国民政府只好被迫对其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国民政府对西部的开发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不仅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物资基础,而且改变了我国经济的陈旧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5.
现行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征收及补偿规定并不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个独立的用益物权,在土地征收中应当单独予以征收并补偿。这不仅有理论上与立法上的依据,也是保护耕地与农民利益的需要,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的标准应当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价格,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充分的地区,该标准可以参照承包期内承包人的预期收益来确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实践中问题重重。集体土地征收中补偿内容和征收程序是最重要的两部分。借鉴日本《土地收用法》中正当补偿和合理程序两方面的经验,我国集体土地的征收在征收补偿方面应制定完全补偿的补偿原则,扩大补偿客体,完善各项目的补偿标准。在征收程序方面应增加事业公共利益认定程序,设立专门的土地征收机构,透明征地信息、保障公众参与权。  相似文献   

17.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掀起了为建设统一政府及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的北伐战争。对待这场战争,中共持什么样的态度。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1 第二次东征的结束,广东境内反动军阀的被肃清,以及广西的归顺,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通过北伐把革命推向全国的遗愿提供了一个红色基地。国民党高层领导人如汪精卫、蒋介石等在不同场合曾就北伐问题多有言论。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宣称:“去年可以统一广东,今年即不难于统一全国”,汪精卫更希望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汉口及北京相见。 对此提议,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积极响应的态度,1925年12月20日,中共广东区党、团委员会联合发出了《告广东民众书》,明确提出了广东国民政府应“与全国革命民众携手”打倒北洋军阀势力,“建立全国统一的国民政府”。这里虽没有明确提出“北伐”一词,但在其中却寓有了北伐的主张。翌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为吴佩孚联奉进攻国民军告全国民众》书中,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北伐的主张,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援助国民军,并“请求广州国民政府出兵北伐”,以肃清吴佩孚在长江的势力。这可说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对国民政府军事上的倡议。但是真正从战略高度提出北伐,还是在1926年2月下旬于北京  相似文献   

18.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依据《建国大纲》,其地方行政制度最初采用省、县两级制。自1932年8月开始,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逐步推行一种行政督察专员制。该制实行初期按“剿匪”区和非“剿匪”区双轨运行,至1936年10月才基本实现统一。此后的抗战时期和国共内战时期,国民政府又对该制做了一些调整。直到1949年底,随着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军事失败,该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从该制的演变过程可见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政治目的明显,军事色彩浓厚;其二,既违背《建国大纲》,又附会《建国大纲》;其三,从未实现全国一体化,实行区与未实行区始终并存。这些特点说明,该制系国民政府因特殊政治和军事需要,在全国部分地区推行的一种介于省县之间的地方行政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土地上房屋征收问题由来已久,最近更是占据了民众视线的焦点。理性地设计我国的房屋征收制度,是建立私人财产保护制度进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历史性课题。对于房屋征收问题,必须从三方面给予高度关注:城市规划中公民参与不可忽略;公共利益认定的关键是要设立一套合理、公正、科学的认定程序;房屋的补偿标准应遵循市场原则并合理考虑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于1935年5月和6月,在我国分别制造了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想以此为借口将国民党的势力逐出平津及河北省。国民政府对此依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之政策,对外妥协退让,对内“剿共”、严密控制民众舆论。虽然如此。民众还是在国民政府的控制下提出了各种解决事端的方法。有些对政府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