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鲈鱼的味道鲜美。古时候的捕鱼人往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鲈鱼,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著名诗句,表达他对捕鱼人的关心和同情。现在科技发达了,你有什么方法能让鲈鱼满足人们的需要而又用不着冒险吗? 2.有一则成语故事叫“南辕北辙”,根据你对地球有关知识的了解,那个人能不能到  相似文献   

2.
北宋范仲淹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鲜明,两三岁的小孩都能熟练诵读。《江上渔者》的主旨与同属北宋时期张俞的《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以及梅尧臣的《陶者》"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异曲同工,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关注,理解起来并无困难。但阅读古诗文,词汇往往是最大的障碍。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三期中有段仕德老师的文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之我见》。认真拜读后,我觉得将诗中“的夜归人”理解“为主人冒着风雪连夜赶回来”为妥。刘长卿的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日暮苍山远”是写投宿的时间及原因“;天寒白屋贫”是写投宿的地点及天气“;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写借宿后的所闻……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的主体字“是贫”,这是来自从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诗中通过“对白屋”的实写来证“实贫”,通过对冬夜风雪的描绘来烘“托…  相似文献   

4.
《马嵬(其二)》课后练习说:“《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没有提到同情,包括《唐诗鉴赏辞典》等资料也是这样鉴赏的:“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第2版)但深入分析,既可以将这首诗理解为是讽刺、批判唐玄宗的,也可以理解为是同情唐玄宗的。  相似文献   

5.
船山说《诗》,对兴观群怨有不少独特的见解.这从里入手,可以找到船山诗论的基本特色。兴观群怨是诗歌的几种社会功能。孔子论《诗》,说它具有这样的功能,自这以后,人们长期讨论这个问题。它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人说《诗》,一首一首地审视它们的社会功能,最典型的代表是《诗序》.它标明哪首诗是“美”,哪首诗是“刺”,或者是“闵”、“戒”、“思”、“忧”之类.没有明白标出这类字眼的,字里行间仍然有一层类似的意思在内.《毛传》标明一百一十六首是兴诗。虽然大家对这个“兴”的认识不尽一致,但可以肯定它是诗的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6.
讲读要点: ①作者的社会理想及其评价;②以渔人行踪为顺序、详略得当的记叙方法。读前启引: 由《核舟记》与《活板》比较引入,以激发学生对这篇游记性的古代优美散文的精读兴趣。本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记”之后是一首五言古诗,这篇“记”相当于诗的“序言”。本篇叙述了晋太元中一个打鱼人偶然游历“桃花源”的故事。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明朗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歌唱了优美的田  相似文献   

7.
一 “五四”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给中国诗坛带来了继往开来的变化。它打破了旧的传统诗歌形式,挣脱文言的束缚,创作出现白话诗,“体现了借着外来的启悟而与旧影响的疏离。”西方的十四行诗便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传入我国。第一个把西方十四行诗介绍到我国的诗人闻一多先生曾译过多首十四行诗,叫“商籁体”,并用汉语试作了十四行诗。他早在1921年5月写的《爱的风波》,就是他的十四行诗的处女作。这首诗后来收入《红烛》时改为《风波》,诗的形式比较整齐,每行大致都是十个单音字,四或五个音步,但内在节奏还不够明朗上口。然而它确实起了先河的作用。他自己说:“我作《爱的风波》,在想也用这种体式,但我的试验是个失败。恐怕一半因为我的力量不够,一半因为我诗里的意思较  相似文献   

8.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作,古典文学作品选本,几乎无不入选。准确地理解和评价它的基本精神,就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有的说:它“有一种昂然向上的旋律”,是一首“高亢的战歌”;有的说:“意境豪壮,是这首诗的一个特点”;有的说:“全诗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蓬勃向上的精神。”诸如此类,几成定论。但反复体味,不只没有这种豪壮,反倒觉得诗中流露出来一种淡淡的哀愁、深深的怅惘,予人一种“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感  相似文献   

9.
小朋友,这儿有一首古诗,诗名叫做《咏华山》。这首诗的作者名叫寇准,写这首诗时他才()岁。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如果把它画下来,再为这幅画配上你所抄写的古诗,那该多美啊!你一定能把这首诗书写得很棒!试着先描红,再照着样子写。告诉你吧,“描红”是写好字的一个窍门!一、首先,描红的第一个任务是练习按笔顺写字。描一描“与”。“与”的第一笔是()。描一描“近”。“近”的第一笔是()。描一描“低”。“低”的最后一笔是()。二、描红还是体会“运笔”的好方法。试着把下面这五个字描一描,体会其中一些笔画的…  相似文献   

10.
现存杜甫最早的咏物诗,要算他在开元末写的《房兵曹胡马》。他写这首诗,距他第一次赴试不第大概也有五、六年时间。他那时“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少年气盛,并没有把落第放在心上;他把自己比做“稷与契”,觉得“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总有实现的一天。所以在这首诗里,就把自己比做骁腾万里的胡马: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学以学生学懂为目的,内容听懂了,问题解决了,就大功告成,功德圆满。这当然无可厚非。不然,老师下不来台,收不了场,岂不难堪。但学生懂了就算完了吗?未必。教学《石壕吏》,在学生读懂会背全诗并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后,老师问学生:“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后来一致认为:“伟大诗人杜甫在《石壕吏》中是通过人物刻画和情景描写来表态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同情谁、…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补词     
茅盾先生是我国“五四”以来影响很大的作家和评论家。 1962年秋天的一个早上,茅盾来到广州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在书画陈列室里,茅盾看到了郭沫若题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郭沫若1961年来这里参观时留下的。诗曰:  相似文献   

13.
《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元代白朴根据它提供的简单情节敷演成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为元杂剧中四大爱情悲剧之一,影响甚广。但是,白居易原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认为,诗的“作者一方面站在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对自由婚姻加以劝阻;而在封建礼教和爱情的冲突中,对受迫害的天真少女又寄予同情。”霍松林著《白居易诗译析》说:“在客观上,这首诗是有暴露封建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琵琶行》诗序与诗正文的矛盾差异以及白居易的音乐理论和《霓裳曲》的演变等分析中,认为这是一首感时伤事的悲歌,并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得出了是“共鸣”而非“同情”的看法。另外,还认为音乐演奏过程旋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心理状态紧密结合是该诗主要的艺术成就,也是千百年来该诗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风·采葛》究竟是一首什么诗,它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揭露朝庭“政事不明”的政治讽刺诗;有的则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甚至认为是一首“淫奔之诗”;还有的认为这是一首“怀友之诗”,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比喻诗,等等。归纳众说,主要观点大致有三人类:  相似文献   

16.
[重点]1.理解“危”、“展”、“但”、“君”与“出没”等字词古今用法的异同。2.用口语解释每首诗,知道诗中作者表达的  相似文献   

17.
自从《望天门山》选入部编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以来,各家学报和各种语文杂志上发表了很多分析文章,对这首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作了详尽的阐述。但我们发现有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一是这首诗的末句“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日边”究竟是朝日还是落日,分析文章根据不同的理解,各地所是,但都未能进行考证,阐明理由;二是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分析文章都很少涉及,可能作者认为这无关宏旨,对理解这首诗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1)这两首诗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答案不超过20个字)答:_______(2)范诗多处运用对比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作具体说明。答:_______2.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第二册第31课《锄禾》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古诗。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6个生字及其相关的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会背诵这首诗。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学步骤可以这样来设计: 一、解诗题,明大意。 1、出示课题后,指导学生看插图思考:①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一位农民伯伯顶着烈日在庄稼地里锄草。)②“锄禾”是什么意思?(“锄”是锄草的工具,在这里是指锄草的动作,“禾”就是幼小的庄稼苗。“锄禾”就是指给禾苗锄草。)  相似文献   

20.
灵魂的飞扬     
《雪花的快乐》是一首纯诗,这首诗共四节。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