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60年代到80年代,林风眠女性人物画的内容从含蓄表达欲望、投射个人情感、曲折表达美学理想的古装仕女,转为马蒂斯风格的直接以感官形式表达欲望的裸女画。一方面,社会背景、社会风气的转变,造成个人情绪、艺术上的转变;另一方面,两种图画也蕴含着对于女性空间的不同建构方式,承载着林风眠尝试融汇东西文化艺术的探索,体现着他参照西方艺术对东方特质进行的反观和重建。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时间意义的空间转向在当代西方文学话语中成为重点,"空间性"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法国文艺理论家巴拉什曾在其探讨空间性的开拓性著作《空间的诗学》中对空间的存在进行了分析,重点探究了各种空间下人类的精神心理及生存意蕴,尤其关注诗歌中时间问题的空间转向。诗歌中的空间意识具有强大的话语形式与话语功能,讲述着空间框架下发生的个人生活与时代  相似文献   

3.
古镇的四周的山上是上帝洒落的干瘪种子——那些缺乏营养的村子。山路像一条条枯瘦的干蛇把山村无力的绕上几绕,从山的这边爬到那边,吸干了村人的汗水终究没变得丰润一些,山在人们眼里呈现着不规则的形状。人就在这种不规则中,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命舞蹈。  相似文献   

4.
木丁  吉成 《大理文化》2001,(3):31-33
彩色大理石的代价 已经是下晚了,我们从洱源回来,车子在苍山与洱海之间的高速公路上飞奔着.我们的目光一会儿山一会儿水的浏览.事实上,只要走近大理,苍山与洱海时时都在你的眼前,抬头是山,低眉是水.山与水就这样构成了一个水墨丹青样的大理.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化总是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文明是最为典型的大河文明。中国文化在地域分布上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两大板块 ,从而构成了花团锦簇、异彩缤纷的中国地域文化世界。大体上北方文化刚健、凝重、典实 ,多阳刚之气 ;南方文化浪漫、秀媚、清新 ,具阴柔之美。正所谓“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但南北文化并不是彼此隔绝、互不联系的。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 ,它们既相互冲撞、相互对抗 ,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这种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的文化联系 ,主要是通过汉水、淮河流域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与版权日",即俗称的"读书日",这一天是大文豪莎士比亚的生日兼忌日,也是塞万提斯的忌日。读书日于1995年11月15日宣布确立,其主旨之一是:希望散居在全球的人们,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倡导"走向阅读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也并不难实现。只是当人们欲望太盛,诱惑太多的时候,被裹挟在各种此起彼伏的大潮中容易迷失自己。读书所带来的好处虽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民族文化承受的压力不仅来自于自身,更表现于外界。如今,面对全球化的压力,在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一些学人在学术创新中因受现代西方的影响形成不少基调很高而实际空洞的理论。事实上,对西方文化的过分“崇敬”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东西方文化接触、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因受到某些对西方的误读而正在遭遇少有的冷遇。这种对西方不科学的借鉴,说到底,折射出来一种民族自卑的文化心理。这种心理对本民族文化的弘扬颇为有害,对西方文化及其学者而言亦未必是件幸事。正是文化底蕴的缺乏才形成了一系统列纷…  相似文献   

8.
1934年那年,15岁的伦敦少女马格丽特·胡卡姆首次登台,在一个芭蕾舞团(即后来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演出的《胡桃夹子》中扮演一片雪花。两年后,她成为该团首席芭蕾舞女主角,她的名字也变为马戈特·芳廷,对全世界许许多多人来说,她的名字成为古典芭蕾的象征,因为我们虽然无法天天看到这种舞蹈,却常常想象着它。上周,她在巴拿马因癌症病逝,在此以前,芳廷在巴拿马与丈夫罗伯托·阿里亚斯(先于她辞世)以经营牧场为生。她坚决要求不要把她致命的病兆公布于众。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民间习惯法的客观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不争的事实.存在意味着有其合理性.当代中国民间习惯法中所彰显的“情理”观契合了民间社会的心理需求,符合中国现阶段的民情,这种“情理”观是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传承,体现着传统法文化的精神特质.我国现行正式法能够而且应该从这种“情理”观中得到启示,充分表征其文化属性,这是当代中国民众产生法治认同感的重要心理根基.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文化对话中的中国现代保守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作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出现在西方。正是对法国大革命的不同反应构成了这种一分为三的局面,这种分野一直继续到今天。从长远历史发展来看,保守主义意味着维护历史形成的、代表着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事物;保守主义者认为长期延续成长、积淀下来的人类的理性和智慧远胜于个人在存在瞬间的偶然创造,因此不相信未经试验的革新。他们主张在原有基础上的渐进和改良,不承认断裂、  相似文献   

11.
大江健三郎、渡边淳一、村上春树堪称当代日本学三大家,在学消费性洪流的冲击下,他们始终坚守了严肃学的阵地。虽然三大家的写作风格各异,但是他们所关注的主题是相同的,他们都书写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状态,都探索着死亡的意义,都把笔触伸向了以往谈之色变的性领域,等等。而这些无疑代表着当代日本学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尔苏藏族是现今藏族的一个支系,包含三个不同方言的族群.尔苏藏族所在大渡河大拐弯与雅砻江大拐弯之间的大片地区,是一个打破行政界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历史空间.这个空间的完整性是由一个坐标中心点即则尔山来维系,由此构成了尔苏藏族地方社会历史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尔苏藏族的社会以家族为基础,现有的家名估计有200多个,习惯聚族而居,选择河谷及沟谷有洁净山泉的台地或高坡上、背山面水营建聚落.聚落生活最具有约束力或制裁力的礼仪就是对"觉"的信仰和崇拜.作为代表尔苏藏族文化特征的表述,"觉"也是最具有涵盖性、最能够概括、内涵最丰富、象征性意义最强的符号.尔苏先民自古生活在大渡河以南至雅砻江下游一带.古籍记载他称的历史民族,秦汉之"夷",唐宋之"蛮",明清之"番",其中都包含有尔苏先民的成分.则尔山则是尔苏族群历史地域活动的一个空间支撑点,是尔苏藏族认定的原始中心.尔苏地方传统社会提供了一种案例:以神圣山峰来定位社会生存空间,以神圣山峰为枢纽来维系地方社会的存在.而且,这种社会空间结构一旦形成,便使这种结构本身具有了某种文化聚合力,或者说,其本身构成为一个具有文化能量的"场域".这个"场域"的表征就是社会存在的相应空间出现文化上的对应设置,由此构成水平分层的同构聚合与信仰.尔苏地方这一传统文化形态似乎可以上溯到汉文典籍<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地域风俗.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改革大潮来势猛烈,尔苏藏族地方社会及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以往充满活力的场域有悄然消解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欧美社会动荡不安,十月革命、世界大战、经济危机、频繁更迭的社会思潮……人的精神骚动而多变。这种背景下,20世纪的欧美文学出现了不同以往任何时期的新格局和新特征,它生长在现代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精神土壤中,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背叛,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凝结着现代知识分子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概念映射构成中的灵活性是在具象化和概念隐喻文学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勾勒了一个理论设想,将该解释重任置于受到制约一致以达到最大化的、有着连贯性的工作记忆方面的、与感应模式互动的注意动态上。在关于将时间映射到概念映射的空间域文本中,提供了对这种理论的一个测试。参与分类词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后-前,左-右)对应于过去或未来。当不相关的方位词与后-过去、前-未来的隐喻映射相吻合时,反应更快。而且,当引进一个新的高级任务相关的空间构架的参考时,就采用一种与新构架改变了过去及未来映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过去指向左侧空间、未来指向右侧空间)的方式,正如该理论预知那样。该研究显示,概念映射是一个实质性的灵活性问题,并通过任务、个人及文化而开放了研究隐喻变化的一个集合区,作为注意力动态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汉乐府机构的传播学研究,对汉乐府机构的表征和功能、意义进行全新视角的重述。汉乐府时代,正是新兴的文字媒介时代,因为文字媒介对音乐媒介的压迫,致使音乐退出过去的意识形态传播领域,在乐府机构中实现了音乐与政治的分割;乐府机构的工作开拓了音乐作为艺术的广阔空间。尽管乐府机构的存在只有100年左右,但仍然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乐府机构为隋唐时代政府音乐机构的先声。正是在乐府机构中,实现了音乐与政治的分割并且开创了音乐作为艺术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式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文化特质在于配合其他造园要素,通过"盘桓、徘徊、往复"的国人空间认知方式,把内省的文化认知充分寄托于园林景观的空间无尽之中,突破其建筑自身有限的围合空间而一览外界无限空间的自然情趣,进而引发游者内心感悟,追求从有限而达于无限的境界,及造化于自然的天地之"道"。因此,突破中式古典园林建筑单体形制与样式之局限,着眼其建筑布局及空间营造,是当下风景园林创作过程中,研究中式古典园林建筑空间文化特质的关键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浑沌与太极     
<正>一前言早期论述中国文化或比较中西文化的学者,时常列举的一项中国文化之特色,乃是中国没有创世神话。这个命题配合着"中国文化缺乏宗教精神"、"黄河文明质朴说"或所谓的"儒家是人文主义"等诸种的命题,它们构成了一种强而有力的论述,这种论述强调中国文明缺乏形上的思考与宗教的情怀,它基本上是现世的导向。①这种解释模式所呈显的中国古文明颇特别,因为古代在西亚、埃及、印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贝都因部族的一个叫穆罕默德·阿德·德伊卜的15岁的少年,有一次在死海西北岸的沙漠地区寻找迷失的山羊时,在一个岩石的断崖处偶然发现一个小洞口。他试着往里面投了两三块小石头,听到从里面传来某种东西破碎的声音。德伊卜想里面也许藏着什么珍宝吧。于是他就邀其他伙伴一起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文化视为是制度及其制度化的人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的话,缘起于西周王朝的"礼乐制度",实际早已经随着西周王朝的分崩离析,"礼崩乐坏"而成为了历史。但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华夏文化体系中,"礼乐制度"又是作为其核心元素始终存在着,成为了华夏文化独具个性化的表征。本文结合相关的制度理论,对这一看似矛盾的文化现象作出了具体的梳理与探讨。认为尽管周公旦是最早的"制礼作乐"者,但"礼乐制度"只是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在西周王朝存在过。使得这一制度最终被建构为华夏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其间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制度理论化的建构过程。而孔子则是这一过程中最初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正>星期五的傍晚,我注视着父亲生命的活力在我眼前一点点消逝。随着阿尔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无情地侵蚀父亲的大脑,他不得不住进了临终安养院。在安养院度过了5年多时光后,这种疾病最终剥夺了他对食物和饮水的欲望。没有这些维持生命的物质,我和几个兄弟们都明白,爸爸与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已所剩无几。他那1.87米的身高所拥有的体重已经不到140磅。由于感到很疲劳,我在晚上10点离开父亲的病房,驱车朝家中开去。还有三天就是我49岁的生日,然而我毫无以往过生日的那种庆祝一番的感觉。途中,我思绪中想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