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理中考和物理竞赛试题中,经常涉及到混合物的密度问题,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时的密度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于自动扶梯问题,有些是因为条件比较隐蔽,学生作解答时,感到比较困难,至于问题中有关的几个物理量,它们的关系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呢?如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肯定方便、简捷。  相似文献   

3.
浮力部分在整个初中物理中涉及质量、密度、压强、重力及力的合成等知识,题目的综合性较强。学生也往往感到很难。平时要多注意推导一些小公式并加以整理,这些小公式往往能在解题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有关两种不同物质相混合的密度、质量和体积的计算是密度知识运用中的一个难点,但这类问题有一个共同特点:混合前后质量不变,体积的变化也忽略不计,因此灵活运用密度的定义式ρ=m/V和ρ混=m1+m2/V1+V2,即可从容求解。  相似文献   

5.
赵君 《理科考试研究》2005,12(10):34-35
如果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可适用公式ρ=m1/V1=m2/V2=△m/△V;如果是不同种物质,当它们体积V相同时,可适用公式V=m1/ρ1=m2/ρ2=△m/△ρ.合理使用这两个公式,会很容易地分析某些复杂的密度问题。  相似文献   

6.
归纳总结了物理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物理公式中的物理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带入正负。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解题过程中,有些问题的过程相当复杂或者没有直接给出,有些问题所研究的物理量与所经历的具体过程无关,仅由系统所处的状态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可用我们学过的模型来巧妙求解。  相似文献   

8.
求解纸带问题由于方法多,误差大等因素的影响,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乱用一气,致使思路不清晰,方法不明确,结果不精确.现从通常所求的四个物理量着手,分别介绍所用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此类问题的路子,遇到此类题时就会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比值题求解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种设“l”后根据公式直接求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和化学竞赛试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有关混合物中求解元素或某物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型,对于这类较难题型,若用一般的常规解法,往往很难奏效,但若能灵活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则可起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1.
公式a^2+b^2≥2ab或a+b≥2(ab)^1/2,在求解物理极值问题时经常用到.用此式求极值较其它方法简便,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比热容的探究一直是初中的难点,教材(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提供的实验操作较为繁琐且误差较大,往往导致概念难以建立,建立后的概念又由于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又难以理解.笔者认为,若能大胆重组教材结构,改进探究实验,建构“身边的物理”,采用如下的探究流程,则效果较佳.一、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前提问题引入:美丽的江南水乡———无锡已步入冬季,夜晚睡觉时,辛劳了一天的妈妈常给我们准备好热水袋,关于热水袋,你了解多少?1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升高的多少有…  相似文献   

13.
对于功率的计算公式P=W/t=Fs/t=Fv大家并不陌生.其中,当v是平均速度时,利用该公式计算所得到的P为平均功率;当v是即时速度时,利用该公式计算所得到的P为即时功率.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量中许多值要用“0”表示,不同物理量的零值,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下面举例谈一谈笔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有些物理量,不仅要知道其含义,更要对其中的数量进行定量的计算。但如果只注重计算而不理解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就会对计算带来很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在同余式组的求解中,我们一般是运用孙子定理进行求解。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同余式组,例如:型如x=5(mod 9),x≡5(mod12),x≡5(mod13),这三个同余式构成的同余式组,我们很容易知道其解为:  相似文献   

17.
18.
纵观江苏省苏州市近三年中考数学卷,笔者发现与两点间距离公式有关的试题不少,这些问题可以用其它初中数学知识解决,但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解,难度会降低.本文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中存在着许多物理量,一些物理量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物理公式。把这些公式归纳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20.
从比热容表中查知某种物质的比热容,我们就知道了1kg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如果质量不是1kg,温度升高(或降低)不是1℃,能不能算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从铝的比热容人手,以初三物理教材P22例1为例,分几步逐步归纳热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