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教育专业模块整合式课程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建设,需要满足教师教育由终结型向终身型的转换、教师角色从“支配者”向“对话者”的转换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要求,其目标依据是使学生成长为现代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模块整合式”课程,指向课程设置模块化、资源整合化、学习者成为行动研究者以及内容动态化。它由具有弹性和可整合的公共课程模块、小学教育理论课程模块、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小学教育实践环节课程模块以及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组成,表达着课程是学习者学习发展过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周卫勇 《中国教师》2010,(13):17-20
<正>我国从1998年开始试办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开启了小学教师培养大学化的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一百多所普通本科院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由大学或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小学教师,不仅是培养  相似文献   

3.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的基本取向正在由强调专业知识的“理智取向”转向关注教师个人知识的“实践一反思取向”和关注教师成长文化背景的“生态取向”。客观地审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发现教育实践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重构教育实践课程,对其进行准确的专业定位,科学地确定教育实践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合理地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数学素养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采用数学专业课程和数学通识选修课相融合的教学策略,运用把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教师专业化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后,必须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探索如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我们认为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教育的特点,要求小学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能力,这是小学教师职业能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基础,也决定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特有的专业性质和专业建设的复杂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有效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 《教育探索》2009,(2):16-18
当前由于人们对教育实践性质和价值的认识不足,教育实践观相对陈旧,本科小学教育的专业实践课程存在诸多问题.有效专业实践课程的建立首先要确立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以及专业情感和研究能力.课程建构中要遵循系统整合性、开放性、发展性的原则,并采取"五全"即全情投入、全程贯通、全员参与、全面提升和全方位施行策略,以确保专业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未能有效地整合教师教育课程成为高师教育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急待突破的瓶颈。从培养具有本科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素养的职前教师这一目标出发,构建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导向、以小学数学基础理论为载体、以实践为桥梁的本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课程整合结构,对于提高本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教育目的对培养目标有“价值取向”、“实然与应然”以及“外在与内在”等三个维度的规定,社会变迁要求教师角色由“支配者”向“平等者”转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质上是学生成长为现代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的过程。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养的小学数学、语文、英语或其他有关综合课程的专门教师”,同时具体化为相应的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9.
高校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设置上应关注小学生认知上的具体性、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小学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小学教学实践的技能性。但现实中存在教育实践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高校与小学合作不紧密、对教育实践课程指导不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师技能训练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构建科学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双赢的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树立科学的实践观念、加强管理环节、强化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0.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师教育的不断开放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小学教育这个新专业在课程设置要以正确的原则为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建构培养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新型小学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1.
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比较与联系,进行逻辑建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正处于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的时期。在这一过渡过程中,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其子课题——数学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又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构想、教材建设思路等三个方面对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科层次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英语教育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时候,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依赖于广大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当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全面铺开后,尤其是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推广后,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适应现象使十分尖锐地暴露出来了:这主要体现在许许多多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会按新课程标准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方面出了问题,针对“课标”新理念的要求,切实加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进程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未来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寻找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基于此,对当前小教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小教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方案及相应的实施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初探小学教育本科的专业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定位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起点。把小学教师培养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并当作一个专业来建设,首要的问题是给这个专业以准确的定位。要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必须处理好学术性与师范性、学术能力与职业技能、综合性与分科性这3对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与课程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教本科教师知能上的培养目标应为通才+专家+专长;德行上的培养目标应为善良+关心+道德高尚;情意上的培养目标应为温敏+坚毅+乐观向上.为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要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要重视基础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特长类课程、拔高类课程、隐性课程与道德提升类课程.  相似文献   

17.
小教全科教育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还可启迪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也有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分科教学的可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与长期效应。目前,我国本科层次全科小学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专业举办的定位有待厘清,人才培养方案还急需完善。全面认识全科教育价值、通过课程体系整合推动课堂教学彻底转型、实施灵活务实的实习制度、加强四类知识的考察力度等,是保障全科小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谢广田 《江苏高教》2005,(3):138-139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是一种全程性、全方位的实践。包括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职业技术实践、教育科研方法实践及社会实践这四大模块。通过校内外实践、课内外实践、集中安排的实践这三条渠道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9.
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定位、课程设置比例把握、培养模式的认识与选择上存在较多差异,导致二者常常出现错位现象。对此,可以从三方面来解决:一是培养目标定位应与生源分析、社会需求分析密切联系;二是课程设置必须充分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特色;三是培养模式的选择应与多渠道的合作教育有效融通。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师专业与小学教育专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专业的基本特征看,小学教师应该是一种专业。小学教师成为专业的必要条件是在高等学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纵观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的小学教师培养制度,在高等学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教育实际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