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古以来,莆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文化,展现着种种神秘的色彩,孕育了有着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莆仙文化。莆仙文化深受儒教、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影响,强调积善消恶,表现出"向善"行为准则和以"向善"为中心的信仰支柱,这种文化的基因已融入兴化儿女的血液。莆田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当属妈祖信仰,它是土生土长的民俗文化,浸染着莆仙文化基因的妈祖信仰可以说是妈祖文化的代表。千年  相似文献   

2.
地处福州与闽南之间的莆仙地区是福建主要侨乡之一,印度尼西亚是其重要的侨居地。从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文适应性3个层面分析近代莆仙侨乡民居建筑的审美文化。莆仙侨乡民居建筑兼具闽东福州与闽南的传统建筑文化特征,与南洋建筑文化融合过程中表现出局部的洋化现象,形成了东南两方兼得相宜、内敛尝试性开放、中外兼容并蓄的闽东南侨乡民居建筑文化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环境的作用,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家乡的丰富文化。莆田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幼儿园可根据莆仙地域特点,挖掘莆仙本土资源,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利用幼儿园室内外的活动空间,创设具有浓郁莆仙文化气息的活动区游戏环境,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活动区游戏策略的引领,让幼儿在感受、体验中领悟本土文化精髓,在创造、游戏中享受成长快乐。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16,(6):92-96
简述借鉴并吸收、传承莆仙文化,对于莆田地方高校建好大学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运用文化符号学理论,归纳、总结莆仙文化符号体系核心内涵,探究莆田地方高校与莆仙文化符号之间的沟通机制、对其选择的文化取向以及传承的归属认同路径。认为莆田地方高校应充分借鉴、吸收莆仙文化精神内涵,并融入到办学理念设计、校园景观建设、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使之在传承与创新两方面实现对莆仙文化的归属认同。  相似文献   

5.
简述莆仙科举文化的盛况,归纳莆仙科举文化的特色。认为莆仙科举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至少有六个方面。了解莆仙科举文化,对继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共莆田市委宣传部组织、莆田学院莆仙文化研究院负责编写、宋建晓主编、陈春阳和刘福铸担任执行主编的《莆仙文化概论》,2020年12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这部鸿篇巨著分20个专题,对莆仙文化的家族、教育、科举、名臣、典籍、理学、宗教、妈祖、三一教、古代文学、戏曲艺术、音乐和舞蹈艺术、书法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民俗、方言、商业、旅游景观、科技等文化门类,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全书图文并茂,从理论上初步建构了莆仙文化的基本架构,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莆仙文化内涵,全书内容也是对《莆田通史》一书的很好补充。该书的问世,对于推动闽台区域文化乃至于中国区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加快"文化莆田"建设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莆仙地区年轻群体对本土语言日渐陌生化的现状,提出将网络表情符号作为承载莆仙方言的新媒介,以激发年轻群体对本土语言的兴趣,提高年轻群体对莆仙方言的认知水平和使用频率。通过对莆仙方言特色的总结,结合对方言网络表情符号内容及视觉设计的分析,以莆仙方言中的经典语料和莆仙地域文化为素材,进行莆仙方言网络表情符号设计实践,探索了方言网络表情符号中各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希望有助于方言的时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海威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3):77-79,89
本文研究的“乡土艺术”主要为莆仙历史、民俗文化,以此引导艺术创作者的文化身份和“莆仙”本土意识的创作思潮,进而凝聚莆仙“本土化”的油画艺术创作群体,而此研究的历史社会背景、思想及其作用意义是我们探讨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莆仙戏的地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莆仙戏的调研分析,指出莆仙戏传统剧目反映科举文化价值取向;舞台艺术以兴化方言、乐舞为基础;演出活动以赛社演剧为主。揭示了莆仙戏剧种独具特色是莆仙历史传统观念和宗教民俗的长期熏陶和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指出莆仙板鼓咚是流行于福建省莆仙方言区的一种民间曲艺,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介绍莆仙板鼓咚的艺术形态,并从表演形式、音乐结构、伴奏、调式、旋法、歌词等方面探讨莆仙板鼓咚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莆仙戏是福建古剧种之一,因其古老的表演形态、丰富的剧目、细腻的表演艺术而被称为宋元南戏活化石、南戏遗响。2006年,莆仙戏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福建省莆仙戏三团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揭示莆仙戏生存现状,探讨当代社会语境中莆仙戏保护与承传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检索和田野调查,从潭边龙井宫妈祖香火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现状着手,探讨了妈祖香火与社会经济、庙会组织及莆仙戏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宏观上,“词汇的融合”通过数据表明,莆仙话更接近闽南话而与闽东话稍远,莆仙话的词汇独有率比其与闽南话或闽东话的共有率更高,这是其独立为闽语次方言的一个重要依据;微观上,“词语的叠置”、“词语的合璧”和“词义的泛化”是莆仙话由于地缘临近而混合闽东话某些特征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4.
前人学者对莆仙方言单字声调的调类归并与调值描写存在各种观点。采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研究相结合,探讨莆仙方言单字声调,进一步描写莆仙方言的时长特征,与传统调值进行对比分析。本次实验所得莆仙方言共有7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单字调调值分别为533、334、331、51、31、41、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莆仙戏生存现状及其在传统艺术与现代生存中所面临的矛盾,指出莆仙戏存在的草根式生存危机与困境,提出莆仙戏在重围中寻求突破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7.
纵向考察新中国成立前莆仙地区妈祖信仰的香火网络扩展过程,概述当地各个历史时期的商贸发展状况,指出妈祖信仰分香网络的扩展与莆仙商贸发展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或者说莆仙地区妈祖香火产生和扩展的历史也是莆仙地区商贸和集镇经济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仙方言为闽方言的一支,考证莆仙方言本字对研究其它闽方言本字具有参考价值。目前通行的一些闽方言“本字”,以莆仙方言检验,显得不合理,它们也有重新论证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