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记者随想     
郭建跃 《军事记者》2002,(12):46-47
1、记者的心态○一个好记者的真正目的是把生活中那些令人震撼的事和人告诉更多的人,把那些一偶的不凡变成能吸引人的眼球、引发人思考的文、图、声、像,而不是把稿子当成达到各种目的“敲门砖”。○记者云游于“崇山峻岭”之间,但又不能企望与任何一座“峰峦”比美争高。我们的职业和使命是描绘“山河”,记录他们的雄浑和灵气,传递人间的悲喜之情,启动人们的心灵之扣,而我们自己承担了这些责任就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再不能为功名利禄如蜂蝇若趋。恬淡的心境是一个好记者修炼的境界。不求闻达的洒脱,也是一个好记者所该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突发性的“非典”事件面前,社会各界人士都经受着一次重大的精神考验。单从职业的角度来看,被誉为“白衣天使”的医务工作者理所当然地首当其冲,紧随其后的就是用笔、话筒和摄像机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进行“零距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了。在抗击“非典”第一线,新闻工作者与医务工作者一样,秉承着崇高的职业精神,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相似文献   

3.
从2002年11月起,北京青年报A叠第二版出现一个加框的小栏目“本报更正”,对该报报道中出现的差错做出更正,并为此向读者致歉。同时,该栏目还告诉读者与之联系的E—mail地址。这个栏目反映了该报的编者新添了一分新闻工作的职业意识,令人感到欣慰。这个小栏目在观念上涉及的是新闻法或新闻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更正与答辩权。  相似文献   

4.
隐匿权的本土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匿权概述所谓隐匿权就是记者保护信息来源的权利 ,即未经提供采访报道等新闻材料的人的允许 ,新闻工作者有权不予透露消息来源给第三人。隐匿权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性质的特殊性。隐匿权既是一种权利 ,也是一种义务。对提供消息来源的人而言 ,记者是基于信赖关系和职业道德的不暴露义务 ;对第三人而言 ,记者是基于新闻自由和信息自由的不暴露权利。二、主体的特殊性。作为隐匿权的主体 ,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具有特殊性。大众传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是从人际传播中逐渐演变而来又自成体系的信息交流方式。现代人从大众传播过程中获取更多…  相似文献   

5.
6.
对于中国新闻工作者,索尔兹伯里这个名字应当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他曾经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线采访,之后写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这本书生动、翔实地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业绩,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在美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它的中文译本,打动了海内外无数炎黄子孙。早在上世纪40年代,索尔兹伯里就已经是名记者了。1948年,在担任《纽约时报》驻前苏联记者期间,他率先报道了乌克兰大饥荒;这一组报道,获得了当年普利策新闻奖。1950年,他奉调回国,在《纽约时报》编辑部当记者。当时《纽约…  相似文献   

7.
8.
分享快乐     
上中学时老师曾说:一个人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我们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一个人拥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便拥有了丰富的思想。那时候我并不十分理解老师说这句话的意思,只是朦胧觉得与人分享是很重要的。于是把自己的小人书拿出来与同学们换着看,最后我读到了三十多本小人书。记得初学新闻报道时,总认为自我奋斗才是最重要的,整天就埋头写啊写,不顾白天黑夜,虽然偶有收获,但大多数稿件如泥牛入海,没有音讯。后来,在一位热心大哥的指导下,逐渐与几个写稿的文友熟悉起来,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分享文章发表后获得的经验和喜悦,我的视野开…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3,(1):47-47
  相似文献   

10.
26年前,我在政府机关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现任经济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同志,有幸被领导安排陪同他到文山县的基层采访。短短几天的接触,他给我讲了新闻殿堂里的许多动人故事,谈了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难忘经历,特别是通过他的耳濡月染和言传身教,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导我走上了业余新闻工作这条路。从1980年开始,  相似文献   

11.
2004年4月28日,我一次收到从北京寄来的四个大信封,拿着信封,我心里还有些懵懂,心想这好事总不会一次来这么多吧!拆开信封,哇!寄来的全是获奖证书:《老汉红娘》、《社旗农村新事多》荣获中宣部宣教局、化扶贫委员会等联合举办的全国农民读书征二等奖,《社旗农村化新时尚》、《新娘娶新郎》荣获三等奖。捧着四本获奖证书,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苦辣酸甜一齐涌了上来。  相似文献   

12.
夏衍同志1947年在香港《华商报》当编辑时,曾写过一篇题为《做厨子不易》的短文,当写到一个称职厨子的职业精神时,他说:“作为一个厨子,重要的还不止于技术,而应该还有一个心术问题,不偷工减料,不懒得出去采办,不随意买些烂鱼臭肉乃至有毒的东西来伤害主人的健康,这是作为一个厨  相似文献   

13.
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继承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树立新闻队伍良好形象的基本条件.中央把"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列入这次新闻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无论从媒体的现实和长远发展看,还是从新闻队伍建设大计看,都是非常必要和非常及时的.  相似文献   

14.
珍惜神圣     
现在,我们需要面对“神圣”这两个字了。克朗凯特很了不起,是美国大牌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完全有资格在节目主持人的权限以外谋求更多的权力,他有这样巨大的公众威望和关系网。然而他没有那么做。他以良好的职业素质抵制了各种诱惑。由此他被美国公众称为“最受信任的人”、“最正直的人”。他因为“具有不利用自己权力的品质而被载入史册”。难怪基辛格说:“当我想表达—个观点时,我打电话通知的第一批人中就有克朗凯特”。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肆虐京城,全市人民为此展开了一场抗击“非典”的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在这场特殊的斗争中,北京青年报在70多天的时间里共编发版面350个,发稿3000余篇,新闻图片1000余张。整个报道工作表现出了时效强、规模大;样式全、种类多;活动多、影响大的特点,出色完成了报道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报道效果。可以说,这场特殊的战斗既是对我们报道能力的深层检验,更是对我们编采队伍的难得锻炼。报道中积累下的经验和体会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00年8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记协将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的意见.职业节日的设立会提升公众对该职业的关注程度,该职业的形象也往往因节日而凸显.因此对于这一节日,不光有庆典,也应该有反思.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敏感性内容概述 一般地说,新闻敏感性乃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质,既表现为对新鲜事物敏锐感知的能力,也表现为对新闻素材归纳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郭乐天 《新闻实践》2012,(12):23-23
掌声、鲜花还有奖杯。 当站在台上,从前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的时候,我突然有点不自信起来。  相似文献   

20.
论新闻的前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突飞猛进,事物瞬息万变。作为反映和展示这个伟大时代的新闻媒体就必需更多地注重新闻的前瞻性。新闻的前瞻性,主要体现于新闻的前瞻探索。高科技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滋长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和向往意识要求新闻媒体在进行客观报道的同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论和准确的前景预测,给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视角空间。在浩如烟海的新闻报道稿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之作融入了前瞻探索的内容,但相当一部分稿件却只注重客观报道,忽视了前瞻探索,使人们仅仅知道已经发生的事情,而对事件发展的趋势和前景缺乏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