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建武  刘芃 《收藏》2013,(15):24-26
流民一词,早在战国时就已出现,《管子》有"禁迁徙,止流民,圉(yu)分异"的记载。此后关于流民就史不绝书。《史记·万石传》:"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汉书·食货志》:"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富积。"唐人李贤解释流民为"流离以就食者",《明史·食货志》说"年饥或避兵他徙者日流民",清人王夫子则言"不务农桑,无有定业而为流民"。简言之,流民即因逃荒、避兵等而离乡外出的农民。  相似文献   

2.
王泰初 《收藏界》2013,(10):73-76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上林负责铸造钱币的"钟官"、"技巧"、"六厩"三官,史称"上林三宫",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开始铸"五铢"钱,至汉平帝元始年终,在123年里共铸造"280亿万"(数据出自《汉书》)枚"五铢"钱。根据现有在西安西汉上林铸钱遗址发现的西汉"五铢"钱范资料,  相似文献   

3.
海泉 《收藏界》2011,(8):74-75
据《金史·本纪》和《金史·食货志》记载,金章宗完颜在泰和年间(1201-1208年)铸"泰和通宝"、"泰和重宝"钱,这也是他在位近二十年所铸的第三个年号钱(第一个年号钱是"明昌元宝",其后是"承安宝货")。  相似文献   

4.
刘冠成 《收藏界》2011,(6):75-75
据《金史·食货志》载:"泰和四年(1204年)铸大钱,一值十。篆文曰‘泰和重宝’,与钞参行。"《金史·食货志》上谈到的这种篆书"泰和重宝"折十大钱比其他泰和钱较为多见,而同为折十型的"泰和通宝"楷书大钱,却极为少见,不但金史上无明文,民国前的旧谱亦未见著录。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3,(3):167-167
秦学研,号牧虎草堂主人。1964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85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画虎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秦学研长期以来从事中国画创作,擅长动物、山水画,尤以画虎闻名国内外,在画虎领域有"南秦北冯"之称。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中,其作品《雄视》入选"中国风情--当代中国画作品展",《开怀》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拂晓》人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漫步秋光》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曙光》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祥云》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08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2010年作品《静观》特邀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百年百虎国画精品展",《拂晓》获"第三届《光明日报》美术奖作品展"优秀奖,《觅》入选"画坛2005年度优秀画家提名展",《猴趣图》获"第一届网络全国中国书画精英赛"金奖,《展望》入选"首届中国画名家百虎大展"。建立有"秦学研虎画艺术馆",在香港、澳门、江苏、广东、山东、河南、安徽、甘肃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余次。国内外许多报刊及电视台对其作品作过专题报道,并广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企业及收藏家珍藏。牧虎草堂联系电话:13506213067  相似文献   

6.
魏坤梁 《精武》2010,(4):39-42
一、太极拳"醉梦境"的提法不符合经典拳谱与现代科研 太极拳锻炼时的精神状态应该怎样?2009年第12期《精武》杂志上有人提出:"任何太极有成者都必须进入醉梦境,否则不会有效",不仅认为"醉梦境是养生太极之大门,不入此门则无以养生",而且认为"不进入醉梦境就不能算入拳境",还说:"所说大师精神抖擞是从外观上看,从内察必已进入醉梦境。"还引述有人说打拳"似梦游"。这些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7.
董良义 《收藏》2012,(4):90-91
《汉书·食货志》载:"今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质而取铬(yu),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有司言三铢钱轻,轻钱易作奸诈,乃更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质,令不可得摩取铬。"看来当时确有磨半两钱取铜的现象,更铸有廓的五铢钱,主要目的是防止磨钱取铜。从出土的半两钱上看,确有一些被挫磨过,但是被剪凿磨边的"四...  相似文献   

8.
《集邮博览》2012年第3期刊登的《无法忘却的带边纸邮票》,将《遵义会议五十周年》邮票旁边的东西称作"边纸",并不妥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该套邮票说明,应叫"附票":"整版邮票的左边有一枚附票,附票规格:  相似文献   

9.
郑工 《收藏界》2011,(6):141-142
李照东的内心并不躁动,也无焦虑,所有的躁动和焦虑都在习画的过程中渐渐被过滤了,主体有时也闲置。禅宗说,这是"无我"。"无我"是一个高境界,主体完全被闲置。《金刚经》有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据说当年慧能听了这句话,才出家求法,成为禅宗六祖,后立禅法,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坛经·定慧品》)。  相似文献   

10.
1963年1月1日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副刊"东风"上发表《满江红》(沧海横流)词。毛泽东读后,于同月9日填写《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以下简称和词)。毛泽东将这首词书赠周恩来时提醒道:"郭词见1月1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1.
翁心诚 《精武》2010,(4):38-39
《精武》杂志从2009年年第9期起,陆续刊发了数则李紫剑先生的《太极拳杂谈》,编者曾用"通博广识、高人一筹"八字予以评介。我阅读后感到杂谈里显"五智",杂谈后隐"三效应",先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才环     
《收藏》2018,(6):106-106
《周易·系辞传》有:"《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意思是说,《周易》这本书,内容广阔,无所不包,其中有天的道理,有人的道理,有地的道理。把这三才以阴阳一分,两个三,就变成了六。所以,《易经》中的六爻,本质上就是三才之道。  相似文献   

13.
周少华 《收藏界》2010,(6):105-105
"得一(壹)谁知谶未真,顺天新铸有重轮,洛阳古寺铜销尽,都是如来劫后身。"这是清代的《古泉杂咏》。《新唐书·食货志》:"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壹元宝’钱,径一寸四分,以一当开元之百,既而恶‘得壹’  相似文献   

14.
苗连贵 《钓鱼》2013,(1):64-64
旧读柳宗元的《江雪》,以为那位"蓑笠翁",要么是个渔痴,大雪天在家闲不住;要么是位隐者,钓的是失意和寂寞,就没想他真能钓起多少鱼来。前天,乡下的舅兄邀我去度周末,我说天寒地冻的,有什么好玩,舅兄说:钓鱼呀,城里来的人多得是。一下勾起我的钓瘾:且去当一回"蓑笠翁",体味一把"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玩乐游戏之间也"的情怀。冬日湖乡,静静地,湖水泛白,寒风轻拂,微有波澜。沿湖真有不少钓客,穿得厚厚的,长篙短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2,(4):156-157
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石人等别名)小楷《金刚经》传世鲜有露面。北京匡时2012春拍"明遗民书画专场"征集到一件傅青主的小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年湮世远,精光秀骨,容庚小篆题册耑,邓以蛰为之不惜"米颠据舷",严群将之与傅山传世名作《百泉帖》并列为"傅书双绝",往圣先哲无不击节称赞。谈到傅山书法,人...  相似文献   

16.
《钓鱼》2011,(15):61-61
看《钓鱼》,钓大鱼,是每位《钓鱼》读者的两大乐事。从本期开始,《钓鱼》杂志与上海雨生渔具有限公司联合推出新栏目:"金百利大鱼榜",为广大钓友奉上又一惊喜。  相似文献   

17.
康年 《收藏界》2011,(5):79-79
瓷枕,指的是古人以瓷制作而用于睡眠的枕头,为生活中的寝具。从"枕"字的边旁为"木"字看,可能我们祖先最先是以木作枕的。《诗经·陈风·泽陂》中有"辗转伏枕"之句;《论语》中有"曲肱而枕";《晋书·刘琨传》中亦有"枕戈待旦"之说,均充分说明我国很早就已出现了枕。至于谈及瓷枕,出现于我国唐代,流行于宋元时期,考古发掘中出土有青瓷枕、白瓷枕、青白瓷枕、釉下彩绘瓷枕、点彩瓷枕等,枕的造型有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椭圆形、八角形、银锭形以及孩儿形、  相似文献   

18.
道在渊鱼     
王双强 《收藏》2014,(10):148-149
中国人凡事都得讲个"道"。可"道"究竟是什么,却永远讲不清楚。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说"道"讲不清楚,还承认"道"大过于天地,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即"道"要遵循自然规律。笔者以为,"道"就是"自然",万物之始的"道",只要遵循自身的规律,顺其自然就好。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师范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完成体育教学的"二项基本任务"为主要依据,灵活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深刻理解"四个理念",按照师范体育目标"六个维度、两级水平",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改革和完善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朱有仪 《收藏》2012,(1):86-91
"龙"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出的一种虚拟动物,被尊为万兽之首,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说文》中认为: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多种动物之所长的神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都是真实的,唯有龙是虚拟的。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龙的影子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