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阿申 《收藏》2013,(15):153-154
给《收藏》杂志投稿始于2003年。那年,笔者连续寄去《历代瓷器龙纹浅议》《明清瓷制笔筒鉴识》《浅谈瓷塑的流变与收藏》3篇稿子。先后刊登在同年《收藏》第7期、第11期和次年的第1期上。《历代瓷器龙纹浅议》一文还有幸获得《收藏》杂志2003年度好稿评选二等奖。2003年正值《收藏》创刊十周年,由于对《收藏》心仪已久,不知不觉中,以文章为她的庆典献上了一份薄礼。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缘分。记忆《收藏》20世纪80年代,笔者便涉  相似文献   

2.
张少华 《收藏》2006,(4):154-154
凡是到访本刊杨主编办公室的人,无不对室内悬挂的王世襄先生书法对联“才能广授收藏学,玉德时参鉴赏禅”之为文与妙对而击赏。王老书此联已届91岁高龄,其书法功底之浑厚,亦可见一斑。鲜为人知的是,这幅对联的背后深藏着王世襄先生与《收藏》杂志的一段佳缘。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3,(11):112-125
这一组珍贵的古陶瓷展品是古雅社几位收藏同仁为11月初于北京举办的“中国艺术力场”暨《收藏》创刊20周年庆典而精心准备的,展出的陶器来自五千前的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和齐家文化,而瓷器选自晋、唐、宋、元时期的越窑、定窑、鲁山窑、耀州窑等古代重要窑口,时间度五千春秋,地域跨黄河长江。此展把不同时期、不同材质、不同产地、不同文经背景的古代遗物按造型或其自身的某种艺术手法串联起来,力图将数千年间始终存在于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的原初的艺术理念的演变脉络显现出来,使读者借以体悟古人生活中的艺术和生活中的激情。这也是我们给这个展览专题取名“原初之美”的原因。这样的初衷也正契合“中国艺术力场”所倡导的“用简单力让初心回归,让艺术减负,让生活反璞归真”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宗鸣安 《收藏》2011,(6):82-84
黄裳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散文家、古籍收藏家。来燕榭是其用过的多个书斋名号中最著名的一个。初识黄裳先生并不因为他的藏书,而是他的散文。20世纪80年代,"文革"时的"读书无用论"渐渐肃清,青年人开始觉悟,开始读书。  相似文献   

5.
胡爽 《钓鱼》2014,(1):17-17
翻阅一页再一页,细读一篇又一篇。章章节节蕴钓技,字字句句蓄经验。  相似文献   

6.
海娜 《中国钓鱼》2005,(1):40-40
去年12月8日是一个温暖明媚的冬日。这天,为庆祝《中国钓鱼》杂志创刊20周年而举办的优秀作者评选活动的颁奖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7.
杨加雷 《收藏》2013,(10):144-144
今年是《收藏》杂志创刊20周年,我作为一名海外读者,感慨万分。从2001年与《收藏》结缘至2013年已经有十余载了,至此,借着这个20周年的日子,我想把我和《收藏》结缘的经历讲出来。那是2001年初夏,我从西班牙回国探亲,无意中在故乡浙江青田的一个报亭里发现了一本装帧精美的杂志,驻足端详起这本书,那期封面印着一件青铜器,庄重、古朴、典雅的气息一下子震慑了我,就在这一瞬间,我好像有预感——我今后的生活离不开它了,  相似文献   

8.
李润 《集邮博览》2012,(7):40-42
在“我与博览的故事”征稿启事中,提到“是邮票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但我的情况却特别一些,邮品虽然不是我的主集项目,我却特别喜欢《集邮博览》这本杂志,原因与这本杂志内容的“博”有关。这本专业邮刊在刊登有关邮文的同时。还广征博引地刊登介绍其它类别藏品的收藏文章,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收藏热潮方兴未艾,而全国性收藏专业杂志还没有大量出现期间,《集邮博览》对于普及收藏知识、引导收藏爱好者走上正确的收藏之道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若军 《收藏》2007,(10):136-137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山西各地的收藏市场开始复苏,太原的半坡东街,作为建国后太原市政府指定的最早开放的旧货交易市场,也开始零散地交易少量的古玩,并造就了一批省内最早的收藏家。  相似文献   

10.
黄继光 《收藏》2006,(2):104-105
设计家给毛主席“换军装” 1977年9月9日发行的J21《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6-2)为“毛主席在陕北”(图1)  相似文献   

11.
摩尼宝珠     
刘心宇 《收藏》2006,(7):63-63
说到水晶,马上联想到幼时看的连环画:巫师手执水晶球,观测星相,预测未来,我当时认为水晶球是法器的一种。后来我由于常与日本及港台人士接触,得知当地玩赏水晶者甚众,有关水晶开运、水晶镇宅、水晶与健康、水晶的能量等话题风靡一进,人们喜欢在家中摆放水晶球,以求个“有球必应”的口彩,更多是因为水晶能吸收家电辐射,清洁环境。受他们的影响,我也渐渐对水晶珍爱并予以收藏。家父见我痴迷水晶,说我们的一个亲戚家收藏有一只白水晶球,大小若苹果,球体中央有天然形成的展翅膀的凤凰。笔者乃大施亲情,终于获得。  相似文献   

12.
沙溪 《收藏》2007,(3):63-63
2006年9月初,湖南省收藏协会的一名会员来到了协会文物鉴定中心,说自己收藏了两件宣统元年醴陵窑烧造的花瓶,要求鉴定,两件花瓶是他在年初从北京一老将军后人家中购藏的。  相似文献   

13.
詹福寿 《收藏》2006,(10):130-130
1997年春,我在南昌滕王阎古玩城一书摊购得两本1934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印行的《中国电影女明星照相集》,一本是胡蝶的,另一本是阮玲玉的。我在翻阅两本相集的同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场地的故事     
对于网球爱好者来说,网球场地虽然与网球生活息息相关,但却少有人真正关心过它的质量。事实上,他们也根本不用去关心这些场地问题,真正与他们有关的是:什么时候能订到场地?每小时多少钱?室内还是室外?  相似文献   

15.
16.
大生的廖望     
Michael 《网球》2011,(2):118-121
1997年,廖望与黄志豪合伙,准备在深圳开个体育用品店。取个什么样的店名呢?廖望颇费了点心思,廖望认识几个广告公司的朋友,大家凑在一起想了一个晚上,一个朋友建议说店名的笔画数要吉利,廖望选择了8画,他喜欢简单,于是在那些笔画简单的字里凑,当他把"大"和"生"字凑在一起的时候,自我感觉很不错,念起来也上口。  相似文献   

17.
《狮吼记》中的柳氏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妒妇”的形象。其实她是一位敢爱敢恨、对不平等男权社会进行抗争的女性。其“妒”的内涵是对丈夫的爱和要求丈夫感情专一。最后,柳氏在游历了阿鼻地狱之后,尽弃“悍妒”,皈依了佛教。作品在客观上揭示了封建势力和佛教互相扶持的实质,这使得柳氏的形象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为奥运战斗的日日夜夜当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的时刻,我和亿万热爱体育的人们一样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但与大家不同的是,我眼前马上浮现出50年前为奥运战斗的日日夜夜,那是我一生中引为自豪的难忘经历。我调体总组建外事部门的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为争取参加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做准备。当时我们对奥运会一无所知,旧体协留下一箱杂乱无章的外事信件,毫无用处。但中央已决定要参加本届奥运会,这也是寻找外交上的突破口,所以这项工作完全是在外交部国际司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当时我们也只有两个人,就是我和高鹤…  相似文献   

19.
四、怀念董守义先生每当我回忆起早期的奥林匹克斗争,我会自然地怀念这位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做出过特殊贡献的体育家———董守义先生。他是中国第三位国际奥委会委员,但他也是新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最近我在《体育文化导刊》上读到谭华和王玉立的文章《共和国体育史上的1952年》,其中介绍了董守义先生在1952年是如何奉召进京、参与早期的奥林匹克斗争的史实,同时文中也提到我当时负责接待他的情况。我想就从我的切身感受谈谈有幸和董先生交往的前前后后。第一次是晏福民和我到车站去接他。我知道他是解放前旧体…  相似文献   

20.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春下午,我怀看一种悬念和莫测的心情,重访我50年前从青年团中央调到体育总会的旧址———未英胡同33号。我最近问起国家体育总局几位同志,他们几乎都不了解这是什么地方。这就更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一新中国体育的摇篮。就摇一、新中国体育的摇篮在我模糊的记忆中,未英胡同在西单绒线胡同的深处,曲里拐弯才到一个不大的四合院,根本不像个机关,很不好找。为什么当年选了这块很不起眼的地方?轲犁同志纪念黄中同志的文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房子得自己去找。黄中同志和我骑着车到处去看待售的空房,包括后海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