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三军 《收藏》2013,(17):32-40
徐悲鸿先生既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他一生酷爱收藏,很多重要的藏品都历尽坎坷而得来。他以毕生的心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鉴赏能力收藏了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绘画作品达千幅之多,其中包括最著名的唐代《八十七神仙卷》、宋代《朱云折槛图》《罗汉像》、明代《梅妃写真图》《右军书扇图》、清代的《风雨归舟图》等等,还有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的多幅佳作,以及他在法国留学时收藏的许多欧洲名家作品。在其诸多藏品中,达仰的《奥菲利亚》和唐代的《八十七神仙卷》的收藏经历最为坎坷。  相似文献   

2.
吕友者 《收藏》2011,(5):24-29
明末清初是中国鉴藏史上的特殊时段。明中期以后,嘉靖、隆庆、万历诸帝因国库空虚,竟将书画抵充俸禄,致使大部分内府古玩、书画逐渐外流,极大地充实了私家收藏。至清初时,全国尚未统一,朝廷对书画无暇顾及,达官显贵一旦仕途败落,  相似文献   

3.
吕友者 《收藏》2011,(8):67-70
在大多数人眼中,黄宾虹(1865-1955年)是作为一名山水画大师而著称,然对于作为收藏家、社会活动家的黄宾虹,却少有人提及。事实上,黄氏一生都非常注重对古玩的收藏,古玩鉴藏对于黄氏的绘画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海 《收藏界》2010,(4):123-123
2003年2月,《收藏界》创刊刚满一周年,开局尚好,又逢被中国收藏家协会确定为会刊。在媒体如林、弱肉强食的博弈中,新生的《收藏界》能与同仁共争天下,并取得一席之地,实属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5.
徐悲鸿     
魏华 《收藏界》2011,(5):143-143
徐悲鸿先生是兼采中西艺术之长的绘画大师,是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是中国美术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徐悲鸿也是学术界一个永久的话题,有人称他是“一代巨匠、艺坛师表”,有人则不以为然,甚至质疑责难。然而,悲鸿先生一生坚守‘叭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信条,高举改造中国画的大旗,努力前行,成就了辉煌。  相似文献   

6.
王照宇 《收藏》2009,(1):82-83
明代中期以后江浙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太湖为中心,北起长江,南至钱塘江,西达皖南徽州,东到东海地区的书画创作和收藏群体。这股收藏习尚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藏家辈出,其成员有贵族官僚、地方名流以及文人雅士等,从时人张丑的《清河书画舫》、汪珂玉的《珊瑚网书画跋》以及顾复的《平生壮观》等相关著述中不难发现,这个时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书画收藏的一个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7.
张晓雯 《收藏》2012,(2):12-16
有宋一代,私人收藏文物之风炽盛,无论文人士大夫,或者大商人,或多或少都有书画或其他文物庋藏。北宋初期较为著名的私人藏家有楚昭辅、王溥、王贻正等。嗣后,苏易简一家四代皆好收藏,米芾曾赞日:"四世好事有精鉴,亦张彦远之比。"据史书记载,"靖康之变"后,南渡的私人藏家尚有宗室赵令畤(zhi)、赵与懃(qin),以及苏轼、苏颂...  相似文献   

8.
吕友者 《收藏》2012,(3):20-25
宋末天下大乱,御府所藏书画通过权臣和宦官之手纷纷流出宫外,如奸相贾似道便堪称"国盗",藏品之富令人咂舌。贾氏败落之后,他的藏品及一些宫廷绘画大量散失于民间,导致元代书画交易逐渐繁盛。加之元初诸帝在幼时就得到汉文化启蒙教育,即位后常乘兴挥毫赐臣。尤其是元仁宗酷爱书画,早在做太子时,他就"遣使四方旁求经籍,识以玉刻印章,命...  相似文献   

9.
陆剑 《收藏》2010,(4):56-60
200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宋徽宗《写生珍禽图》被神秘买主买走,拍卖价格高达2530万元,创下了当时中国书画拍卖的新高。2009年5月30日,该图再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以6171.2万元的天价被国内藏家竞得,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臧婴 《收藏》2007,(5):159-161
当我登门造访时,程道德、汤蕉媛夫妇正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访谈节目。屏幕上,主持人正与一位收藏家对话,听他讲述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当年如何在北京大学团结一批优秀学者,积极救国的故事。屏幕上的这位收藏家,正是名人手迹鉴喊家程道德先生。  相似文献   

11.
万君超 《收藏》2014,(10):27-31
邓以蛰先生(1892~1973年,字叔存,号钝庵)不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美学家,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书画鉴藏家。在他的古书画藏品中,除了高祖邓石如的书法作品大多是家族传承外,其他的古书画均为平生节衣缩食购藏,而其中尤以元代书画居多。邓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鉴藏家,眼光独具,学识超群。已故著名国学大家朱季海先生曾在《朗润园读画记》一文中说过:至于以毕生之好聚于元画,讲求之精,收藏之富,就我平生所见,当推邓叔存为最。"邓先生的收藏品位和考鉴文章告知此道中人:  相似文献   

12.
万君超 《收藏》2014,(19):27-31
邓以蛰先生(1892~1973年,字叔存,号钝庵)不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著名美学家,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书画鉴藏家。在他的古书画藏品中,除了高祖邓石如的书法作品大多是家族传承外,其他的古书画均为平生节衣缩食购藏,而其中尤以元代书画居多。邓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鉴藏家,眼光独具,学识超群。已故著名国学大家朱季海先生曾在《朗润园读画记》一文中说过:至于以毕生之好聚于元画,讲求之精,收藏之富,就我平生所见,当推邓叔存为最。”邓先生的收藏品位和考鉴文章告知此道中人: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6,(5):182-184
两次创造拍卖纪录的徐悲鸿《十二生肖册》 匡时2014秋拍,中国著名收藏家刘益谦以4600万元拍下了徐悲鸿作于1946年的《十二生肖册》,拔得“澄道——中国书画夜场”头筹。而这个惊人的数字并不是徐悲鸿生肖题材作品的最高纪录,据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保利春拍会上,徐悲鸿创作的另一件《十二生肖册》曾拍出7280万元高价。  相似文献   

14.
李烈初 《收藏》2008,(9):60-65
一蟹不如一蟹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才20来岁,很想学点鉴定书画的知识。当时,没有这方面的专著,古书只言片语,也是玄之又玄。唯一的办法,只有多听老一辈鉴藏家的宝贵意见。有一次,有位老先生在裱画店里鉴赏一件任伯年的桃花,说道:“现在外面这个就算真迹了。”我觉得他的话很奇怪:名家书画要么是真迹,要么是赝品,怎么会跑出个“外面算真迹,里面不算真迹”?  相似文献   

15.
钱道明 《收藏界》2011,(1):96-99
记得2007年岁末,浙江省博物馆举办"钱江流韵—钱镜塘捐献元明清钱塘名家书画作品展"。走出展厅,还有很多人追问十六根金条和一幅画的故事,祖父留下的许多书画艺品和鉴藏故事,至今让我们晚辈心怀激情和感恩。  相似文献   

16.
蔡森林 《收藏》2013,(11):132-136
2013年盛夏,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董事会一行。冒着酷暑,如约去拜访著名铜镜鉴藏家冯毅先生。走进冯氏寓所。但见客厅中错落有致地置满了各类专业典籍、图录和资料,尤其是四周墙壁上制作精美的极品铜镜拓片,已尽显主人品位的雅致、藏品的精湛。  相似文献   

17.
贾关法 《收藏界》2012,(6):81-85
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艺坛代表人之一"的吴作人,是一位大胆创新、成就卓著,并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大师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4,(1):189-189
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院美术教育系,师从李津。200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李孝萱。现为《中国画资讯》杂志副主编,书天艺苑美术馆执行策展人,熙丰艺术空间艺术顾问,showchina绘画频道艺术顾问,龙威书画苑艺术顾问,天津美协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相似文献   

19.
张李萌 《收藏》2021,(2):30-41
继2019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展之后,"大师眼中的大师"系列展的第二展,"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于2020年9月26日在徐悲鸿纪念馆开展。两个展览均是通过还原徐悲鸿的视角,梳理展示艺术大师的收藏珍品,力图逐步向观众揭开徐悲鸿的收藏世界和收藏观,以大师之眼观大师之作,从而去体会徐悲鸿对于艺术收藏的倾尽全力、对于...  相似文献   

20.
周安庆 《收藏界》2013,(10):86-91
2010年9月,"白云忆故里—黄君璧书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举办,我有幸较全面地目睹了现代"渡海三家"之一、著名国画家黄君璧的艺术风貌。结合这些年来对于艺术市场的研究,笔者现就黄君璧的国画艺术及其作品市场行情作一个基本评述,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