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模块化理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获得一席之地.文章论述了模块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了模块化的设计规则,提出了依靠模块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原理及实现路径,如加强模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建立学习型组织以提高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主导企业对标准的可控性等.  相似文献   

2.
当今企业面对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因此企业必须反思当前自身的信息战略:企业不仅仅要利用信息获取竞争优势,还要能够利用信息在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维持自身的生存.危机预警和响应过程中,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前企业由于对成本和效率的追求往往不愿意构建专门用于危机管理的信息系统.本文借鉴计算机制造行业模块化设计的理念,把模块化的思想引入到信息管理和信息组织的范畴,提出了重构企业信息系统的方法,即把信息系统分为数据模块、信息模块、知识模块和技术模块4个主要构件,并以此重构企业的信息组织,以满足危机管理过程中对于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知识型企业组织创新相对于其他企业组织创新更具知识特质性.从知识存量多少出发,知识型企业组织创新划分为主动式组织创新与被动式组织创新;从知识获取的途径出发,知识型企业组织创新划分为开放式组织创新与封团式组织创新;从知识流动的方式出发,知识型企业组织创新划分为渐进式组织创新与突变式组织创新;从知识存在的形式出发,知识型企业组织创新划分为潜在型组织创新与外在型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统性地梳理模块化创新的相关研究,发现主流文献对模块化如何推动创新的探讨始终停留在内生性机制层面.对于模块化创新的效能及其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存在争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模块化企业创新机制的三大转变:组织学习的开放化与知识整合的标准化、架构创新与模块创新的主体分离、模块化成员企业之间的创新淘汰赛.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引入外生关系网络与制度环境的影响,建立了模块化创新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和机制?围绕这一问题,桥接了资源依赖、模块化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在资源依赖和模块化的交叉调节下对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基于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模型和模块化协调机制。结合案例验证发现:(1)在以模块为交互载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中,资源依赖能够促进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创新,而模块化既能改善资源过度依赖问题,还能担当创新需求方与供给侧的整合者;(2)模块化可以有效促进需求分析?模块创新?资源配置?组织协同的过渡,且利于确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和策略;(3)基于模块化的协调机制(规范性约束机制、延续性交互机制和架构调节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知识交互和知识创新,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的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6.
遵循系统性的原则,综合考虑有效行为产生的两个重要方面,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能力分为知识与技术能力、职位行为能力和基本行为能力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知识型员工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因素结构.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具体因素结构,共包含7个能力簇群,不同的知识型企业可根据组织战略演绎出各能力簇群下包含的具体能力项.在此基础上,以A公司作为背景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的因素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R&D型动态联盟是一种高度柔性化的模块化组织,这种合作型研发组织通过对合作企业核心能力和资源的整合,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研发竞争力.将R&D型联盟中的合作企业按功能进行模块化分解,并将各个功能模块转化为项目活动,以实现对R&D型动态联盟的项目式集成管理,并运用网络优化原理对R&D型动态联盟各模块的进度进行优化,为最优工期的确定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魏江  刘洋  赵江琦 《科学学研究》2012,30(8):1237-1245,1172
服务模块化推动了企业知识显性化与个人知识结构化,进而推进了专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研究并没有指出什么情境下模块化主要促进企业知识显性化,什么情境下主要促进个人知识结构化。本文基于知识创造理论,在专业服务业情境中探索了服务模块化与知识编码化的影响,以及组织整合对这一过程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专业服务业的层级整合会正向调节模块自律性与个人知识结构化的关系,而功能整合会负向调节模块自律性与企业知识显性化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内涵与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模块化催生了以模块为基础的网络组织的诞生。作为新型的价值创造系统,模块化组织以结点模块编织价值链上的资源分配,利用自身能力禀赋为企业和顾客创造价值。文章首先厘清了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组织价值创新的基础、立足点、途径和关键,旨在深化对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模块化组织是大型企业对模块化生产方式进行协调的一种组织形态,与传统组织相比其知识创新更具有系统性和集成性,但模块化组织自身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以及组织之间的一些特性加大了隐性知识在组织间交流的难度,阻碍了组织的集成创新.从这一问题入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组织的模块化程度、模块化组织内知识的内隐性、模块化组织间的文化距离、模块化组织间交流工具和技术水平、模块化组织间交互记忆水平等因素对模块化组织间隐性知识流动的影响,为企业今后的知识管理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魏江  刘洋  赵江琦 《科研管理》2013,34(9):1-10
中国的专业服务业发展时间较短,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其原因在于服务模块化的普及。那么,模块化是如何帮助中国专业服务业提升创新绩效的?本文基于四个专业服务业企业的多案例探索性分析,把知识创造理论引入模块化理论中,提出了基于知识编码化的专业服务业服务模块化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模型。研究发现,专业服务业的服务模块化(模块自律性和界面标准型)是分别通过推动个人知识结构化和企业知识显性化来提高创新绩效(客户响应性)。这一结论解决了现存文献的分歧,为从知识管理视角研究模块化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模块化生产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其后发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纯洪  吴迪 《科学学研究》2008,26(4):754-758
 模块化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是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的。与信息产业相比,产品结构之间的硬连接、外形及内部构造设计的复杂性,以及用户对兼容的需求不足等原因,使得汽车产业模块化程度相对较低。但随着模块化开发与制造外包的发展,近年来汽车产业模块化趋势非常明显,这对于后发展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将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块化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制约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中模块化生产方式比较普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核心企业,掌握着关键模块,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是模块制造商,在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从属于跨国公司.模块化分工下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受制于跨国公司强大的买方势力和自身创新体系的欠缺.为此,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突破应主要关注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创新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在梳理模块化与标准化研究脉络的基础上,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学术框架出发,构建模块化与标准化协同演进的超边际分析模型。研究认为,模块化与标准化的协同演进影响了复杂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结构,标准化在技术上为模块化整合提供了统一的接口及界面,在经济上降低了模块间的交易费用,从而缓和了专业化经济与交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而模块化通过产品组件的差异化生产与标准化整合,缓和了市场需求多样化与产品供给单一化之间的矛盾。本研究拓展了模块化与标准化理论研究的视野,可以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莫丽萍 《科技广场》2010,(1):145-147
本文介绍了利用CAXA电子图板提供的自定义图库功能创建企业标准件库的方法,可以在不需任何编程知识,只需要具备简单的三角函数及解析几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创建图符及相应标准件的数据库,即可方便地创建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标准件库,对提高企业设计水平及设计效率具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代产业结构模块化内涵的分析,指出模块化产业结构中的企业自主创新实践是以各种类型的模块创新和集成创新为基础,并提出了后发国家企业在这种产业结构中可以选择的两种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策略,即模块集成者导向策略与模块提供者导向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企业产品开发断点学习策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对产品开发过程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了知识管理框架的基础上 ,结合产品开发工作的实际 ,提出了面向知识管理的企业产品开发断点学习策略 ,并就其理论和实际意义及实施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18.
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类型,特性及其相互转化出发,对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框架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实践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总结了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中的若干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企业知识状态的刚性特征及其克服的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兴  谭滔  李玲 《软科学》2008,22(3):124-127
针对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刚性,从企业知识的角度探讨了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知识状态刚性的定义,具体分析了知识状态刚性的形成因素和过程,通过引入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动态能力与知识状态的作用关系,得出了运用动态能力理论能够有效地克服知识状态刚性的形成,是克服知识状态刚性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状态刚性克服的过程和效果,企业在不断吸收和创造新的技术知识循环中,与原有的技术知识整合,形成企业特有的、难以模仿的、适应环境变化的技术知识,最终达到克服技术核心能力的刚性,实现技术核心能力不断动态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