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的确,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到藤野先生,但文中却写到“清国留学生”的辫子以及他们的学跳舞,还写到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以及课堂上看电影,等等。对此,课后的“理解&;#183;分析”中专门设题问道:“这些事情和藤野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鸬鹚》一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课文。文中有一句:“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几乎所有的教师在上这一课时,都会紧扣住句中的这个“抹”字做文章。最近听了本校的两堂关于这一课文的公开课,两位教师也都不例外地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挖掘这个词的内涵,通过换词比较、朗读,潜心体会文中此处用“抹”的好  相似文献   

3.
浙教版第七册《鸬鹚》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文中有这样一句:“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相似文献   

4.
《天鹅的故事》中有三处写到天鹅的叫声。在学习前一课《鸟语》时,我发现学生对想象“鸟语”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便着意开发天鹅的叫声。除了对文中三处明确写出的天鹅叫声充分利用.我又根据第4自然段“天鹅在冰上互相呼唤着”设计出一处天鹅叫声。四处天鹅叫声正好贯穿了“天鹅的故事”始末。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鸬鹚》有一句:“··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鸬鹚》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写的,原文中那一句为:“··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该文选入1987年小学《语文》第九册时,并没有将“忽然”改为“只要”;而现在改成了“只要”,改出了毛病。课文中所写的,是作者亲眼看到的景象,而不是想像出来的。事实上,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所叙述的渔人驱赶鸬鹚下水、鸬鹚捕鱼的情景、渔人的忙碌、渔人停止捕鱼后喂鸬鹚吃…  相似文献   

6.
贵刊1奥毛年第6期刊登了题为《由高考试题着词汇学习》一文,文中写到: “85·All此助.~的叨山吧uP_(笔直). 析:“笔直”在英语中有对应的同根词曲画咖(嘀.)和咖妙勿(汕.).本题不少的同学错坟了副词曲面砂d,,应用形容词曲‘咖,表示主语在动作发生之后所处的一种状态”。(注:该厄  相似文献   

7.
让我最感动的,是全班三十几名学生,在毕业考试作文《离别母校的留念》中,大多写到了我,写到了我平时和他们一起游戏,写到了我单脚跳着给他们上课,写到了我“祸不单行”、“被美文倾倒”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小说里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麻本不仁者的艺术形象——“短衣帮” 《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多次写到“笑”:“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的“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语,常常“引起众人都哄笑起来。”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是在别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别人的笑声中走向死  相似文献   

9.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在写双方舌战的过程中,多次写到人物的神情——“笑”。如果我们稍为留心一下,就不难发现,文中的“笑”已不是一般意义的神态表现,而是投枪,是匕首,在人物手中你来我往,和人物的语言一起,营造出一种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的氛围。《晏子使楚》五次写到“笑”,分属三种人,细加体味,颇有深意。  相似文献   

10.
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歌颂了普通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思念之情。文中写到:“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让人不免心生疑惑:“灵魂”是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1.
王培明在《是姓成名名,还是以成为名?》(以下简称王文,见《语文知识》1994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促织》一文的主要人物“成名”不是“姓成名名”,应是“以成为名”的意思。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现就王文所列三条理由谈些看法。王文的第一条理由是,《促织》全文写到“成名”二字的只有一句,  相似文献   

12.
你从高山流下,你又从天空落下,你还从地底渗出……我追寻着你的身影,灵动的你却没有羁绊,大千世界,你的足迹踏遍了每一个角落。读《水之赞》,突然间仿佛眼前出现了一支如椽之笔,饱蘸着浓墨,从“天上”写到“高山”写到“地底”,其垂直落差,该有千米万米;从“一泉清澈”写到“一抹深蓝”写到“一层雪衣”写到“一弯霓虹”,其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故乡》写于一九二一年一月,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新青年》九卷一号上,距今整六十年。这是作者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集中描写农民苦难的第一篇小说。写《故乡》之前,鲁迅写到农村生活的小说不是没有。《孔乙己》中就写到了农民的生活情况,但那是作为一种陪衬来描写的;《风波》中也写到水乡农村的生活,那是从“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来反映复辟事件在农村的影响和风波,揭示封建保守势力  相似文献   

14.
浙教版第七册《鸬鹚》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文中有这样一句:“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几乎所有的教师在上这一课时,都会紧扣句中的这个“抹”字做文章。最近听了本校的两堂关于这一课文的公开课,两位教师也都不例外地引导学生挖掘这个词的内涵,通过换词比较、朗读,潜心体会文中此处用“抹”的好处:一是说明了鸬鹚是多么的训练有素,二是可以看出渔人是多么的爱惜鸬鹚,所以他舍不得“敲”,舍不得“赶”,舍不得“挥”……教师这样的处理,听上去似乎无可厚非。然而,随着学习过程的推进,两个班的许多…  相似文献   

15.
高语课本《戊基商人》一文中在写到培拉里奥不能到庭审判夏洛克和安东尼奥同的债务纠纷时有信致公爵说明原因,在这封信中他提到因“抱疾方”不能出庭,特请人代理,内有一句话是:“遂恳其为鄙人庖代,以应殿下之召”,课文注释中对“庖代”作的解释说:也写作“代庖”是成话“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中心,是《渡船》一文写法上的一大特色,然而更值得欣赏的是在这特色之中还有特色。一、以细节描写起笔,又以细节描写收笔。课文开头道:“年轻的妈妈坐在船舷上,愁眉不展,眼睛里还噙着泪水。船一摇晃,泪珠便直滚下来。”这样一写,年轻妈妈愁眉紧锁,满眼泪水的痛苦模样便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从中还能推断出  相似文献   

17.
“虚”即艺术空白 ,在文中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 ,一是“无”,二是“神”。“无”是与“有”相对而言的 ,即通过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内容与情感。如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写到 ,柔石遇害的噩耗突然传来 ,“我”被震惊了 :“原来如此 !……”短短四个字 ,单独成段 ,蕴含了多少未尽之意 !简短有力 ,耐人寻味……“神”是相对于“形”而言的 ,即通过绘“形”而传“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传神 ,境界全出。又如《祝福》中描写“我”最后一次见到的祥林嫂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他是一个活物”传神地刻画出…  相似文献   

18.
著名音乐教育理论家周大风先生曾撰文《理想中的学校音乐教育》提到“背景音乐”一说。文中写到:音响资料室还兼事全校“背景音乐”的播放工作,使全校师生始终能听到优美的中外音乐的小品。短小精悍,轮番播放,让学生在“一生、二熟、三爱、四迷”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滋润。  相似文献   

19.
《作文与考试》2022,(Z1):98-99
<正>东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巴黎八分钟”中,一段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在太空站中的画面被誉为本次闭幕式的经典一幕:整个世界听到了佩斯凯用萨克斯吹响了《马赛曲》的最后一段,琴声绵长、悠扬,他在飞船舷窗前漂浮着,姿势像母体中沉睡的婴儿,窗外是蔚蓝的地球,他的故乡。  相似文献   

20.
《故乡》是诗,一首在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肺腑里形成的诗;《故乡》是画,二十世纪初中国江南水乡的长卷里的一组画;《故乡》又深含着哲理,诗化了的哲理。——诗情、画意、哲理融合为一,使《故乡》在鲁迅小说里别具风采。小说从“我”“渐近故乡时”的所见所感,写到回到故乡以后的所见所闻,写到离别故乡时的慨叹和希望:整篇作品浸渍了浓重的诗情,表现出幽美的画意,蕴藉着深刻的哲理。鉴赏家们自来习用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类评语,对它都是切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