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纳.韦勒克凭借其非凡的学识与学者的敏锐既成为了驰名寰宇的文学批评大师,又是文学史研究领域的渊博学者,同时还是颇有建树的比较文学专家。尽管学界素来将其视为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法"的倡导者,但是并未对于他的平行研究视域及其相关实践予以应有的关注。鉴于此,韦勒克在文学研究者、文学思潮与流派以及国别文学研究史等层面所进行的平行研究无疑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文学的危机是学科理论的危机。比较文学亟待对自身做出明晰界定: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必须跨越民族和语言的界限;必须抛弃"三跨"或"四跨"之类的旧说,只保留"两跨"的基本要求;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文学关系;在理论与方法上应有高度自觉的比较意识。  相似文献   

3.
韦勒克的文学观主要是把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理论与文学研究方法融为一体。他认为文学具有其独立性和独特性,文学研究处于第一位的应该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不应该把文学的研究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混同起来,或者用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代替对文学的研究。韦勒克重视对作品本身的研究、重视"类型史"、"规范体系"对文学史的意义,这对文学史的研究无疑是很有创新意义的。韦勒克文学史观的缺陷在于未能把"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语文》,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是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旨在为有关专家、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一、栏目简介(一)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献的考证、作品共性研究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以及以文学文本为基础的相关研究)港澳台文学研究(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作家及作品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作家作品研究、外国文学理论、文学史研究等)比较文学研究(中外文学文本比较研究,中外作家比较研究等)文学理论研究(美学及文艺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向远先生的《东方文学史通论》比较详尽的介绍了东方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研究范式,其叙事手段与比较文学史的惯常叙事手法不同。首先,在历时的维度上详尽的介绍了东方文学及东方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其次,在共时维度上形成了国别文学自身内部的平行比较及国别文学之间的横向交错比较;最后,从微观的个案研究到宏观的比较研究形成一套具有纵横维度的比较视域,形成了整体的汇通。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时期以及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胡适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位风云人物。他所涉猎的领域,有思想史、文学史、宗教史,早期并致力于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和运用。本文试图指出,他也可称得上是中国最早明确提出“比较的文学研究”的概念,并身体力行用比较的眼光和方法,对中外文学现象作了探究的学者,以往的比较文学论著,似乎对此注意不够。  相似文献   

7.
"宏观比较文学"指的是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小单位、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的比较研究,是各民族文学特性、各区域文学的形成及其特性、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差异性与相通性的研究,是一门描述和揭示各民族文学、世界文学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应以"宏观比较文学"对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概论"课程加以改革,将以学科原理及研究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微观比较文学",置换为以世界文学宏观比较论为主要内容的"宏观比较文学",把"微观比较文学"划归为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把"宏观比较文学"确定为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解决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繁琐化、比较文学与西方文论等其他课程的重叠交叉化、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的无层次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分裂化、东方文学缺失造成东西方文学的失衡化等困扰已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建设和教学中,为最大限度整合教学资源,解决极其有限的专业教学时间与课程知识信息量极其丰富的矛盾,可以将外国文学作品选、世界文学史、比较文学等课程作为不同阶段的三级课程设置;并大胆调整世界文学史分期,对外国文学知识元素进行重组和定位,真正建立体现东、西方文学内在联系的世界文学史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存在的理由首先在于它跨越了国别文学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它的国际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它比其它学科与封闭性和宗派性更不相容;另一方面,跨越国别文学界限的前提又恰恰在于不同国家的各族文学自有其独特性,如果各族文学大体相同,比较就不可能进行.自从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H·M·Posnett)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到1986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回顾这一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应该说比较文学的国际性大体只局限于西方文化体系内部;由于西方中心论和殖民主义的统治,比较文学这一学科几乎泯灭亚、非、拉各民族文化特色为己任.在比较文学极为兴盛的本世纪20年代末,著名的法国比较文学家洛里哀(Frederic Loliee)就曾在他那部名著《比较文学史》中公开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文学史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为中心,包括文学观念、文学史观,比较文学等等。在讨论这些问题时,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学史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次重要的文学运动.而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革命 恋爱"小说,正是知识界主流从"文学革命"转向"革命文学"的产物.从这一文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变迁来论述"革命 恋爱"小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文学”至少有六种含义,即人们至少可以在六种意义上使用它;在其中任何一种意义上,与“世界文学”相对的概念都不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的真正含义是具有特定民族独特精神性格的文学。但在中国,“民族文学”常常被视为一种与普遍性文学相对的特殊文学(如,与汉民族文学相对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学才是“民族文学”),这是错误的。长期以来被广泛引用和宣讲的“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也是不准确的,实际上这句格言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桂军”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广西文学》作为广西区唯一一家省级纯文学期刊,对“文学桂军”的整体崛起起到了指导、宣传、策划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为广西文学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如今,中国现当文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企图把文学研究搞为"纯文学"的或"纯审美"的研究,一种是企图以"非文学"的"外部研究"取替文学的研究.企图搞"纯文学"的或"纯审美"的研究行不通."非文学"的"外部研究"有其存在的因素,但也是不合理的.文学研究要把握尺度,避免两个极端,打通不同领域,构成文学研究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农民作为自我与“他者”,主体与客体,被置于同一意义场中二元对立的位置,他们之间的冲突及冲突背后的身份、权力、意识形态以及自我表现的变化形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个核心主题。作者以对《在废墟上》中知识分子与农民可疑遭遇的解读为切口,追索二者在中国文化和政治谱系中长期存在的深切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文本中“物”的普遍存在入手,并分析其存在主义中的特定内涵,进一步说明“物”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物”与人、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情感中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文学史的"分期"、"入史"和"史实"是"重写文学史"浪潮中非常关键的三个问题。"分期"要尊重受众的接受习惯,"入史"要以"实绩"为准绳,"史实"更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只有这样,重写的文学史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洋淀在河北,古时候叫"燕赵之地".自古就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但以孙犁、刘绍棠为代表的"荷花淀派"却写出了那片土地的柔情."文革"中,一批知识青年下放白洋淀,在那里他们写出了叛逆社会热爱自然的现代诗,形成白洋淀文学的另一个传统.本文试图通过"荷花淀派"和"白洋淀诗群"说明地域与文学结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鲁迅早期关于文学与革命的关系认识主要来自于托洛茨基。本文比较苏联同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接受者的观念,进而确认鲁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源与托洛茨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