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跃亲 《青年记者》2007,(14):33-34
通读杨义先生的《中国叙事学》,你也许根本不会有任何收获。仅有的印象也就只能是深奥的标题、难解的语言、晦涩的内容。到底什么是叙事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泱泱大国——中国怎么会至今在叙事学上还留有如此之多的空白?学新闻的我们要怎样才能很好地借鉴叙事学这一文学理论来为我所用呢?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从叙事学中的时间、空间、聚焦方式以及整体结构角度,时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孔雀>进行解读,意在挖掘影片叙事体背后的深层内涵,进而揭示出创作者关于平凡个体生命历程与生命状态的深切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以制作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在屏幕风格上独树一帜,受到业界、学术界和观众的一致赞誉。《新闻调查》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叙事艺术,本文希望从叙事学及传播学角度对其叙事要素进行研究,尝试探讨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4.
金寅  卢小伟 《新闻世界》2012,(3):167-168
灾难的发生,因其突然性和破坏性尤其是对生命的威胁而备受关注,灾难新闻报道肩负着传递灾情,稳定民心,刻画人性,关爱生命的重任。如果说,叙事是与人类历史本身共同产生的,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就是讲故事的历史,那么面对灾难,新闻报道要讲好一个个与生死有关的故事,不仅需要一颗关爱生命的心,也需要讲故事的技巧与方法。本文试以《南方周末》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从新闻叙事学的视角,对灾难新闻报道讲故事的艺术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林籽舟 《青年记者》2012,(14):59-60
《传奇故事》是江西卫视2005年1月开办的一档独具特色的民生新闻节目,"以事为奇,以人为本","每天一个故事,纵览天下传奇",在每晚黄金时间讲述一个关于真善美、德义理的社会故事.  相似文献   

6.
《抹不掉的记忆》是《农民日报》原总编辑张广友年逾七旬时的精心之作。我同他一起做过农村调查,一起合写过文章,还曾在同一个机关工作过,是相识相交相知30年的老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以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为例,从其新闻文本中的叙事角度、叙述人物、叙事策略等方面分析民生新闻报道模式是如何高效引导舆论并创新舆论引导艺术的.  相似文献   

8.
9.
央视品牌栏目《新闻周刊》自开播以来,无论是收视率和口碑都相当亮眼。笔者认为,《新闻周刊》栏目在新闻叙事上的成功运用,是其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麻玥 《今传媒》2016,(3):87-88
2015年一部《琅琊榜》,在同期的电视剧中,可谓一压群雄.但有一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该剧自上线以来,豆瓣上的评分呈下滑趋势.笔者认为该剧在影像视听艺术上的突破,对中国电视剧来说确是一次大胆且较为成功的尝试,但在叙事上,仍存有漏洞.虎头蛇尾的计谋阐释和过于拖沓的叙事节奏,无疑成为了该剧优于吸引观众却困于留住观众的关键.本文将以法国结构主义叙述学代表:热奈特,所提出的叙事学理论,对该剧的叙事进行分析,力图从中找出该剧叙事力度不足的理论依据,供之后影视作品在叙事结构构建时,不单单关注镜语的发展,也着手于"叙事"的艺术琢磨,以期给以后的电视剧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非虚构的叙事文本,人物类新闻作品是研究新闻叙事学的重要范本。本文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为基础,以《南方人物周刊》的新闻文本为案例,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剖析深度报道作品的叙事规律,探讨叙事学策略对于新闻作品内容建构的可能性功能以及叙事学理论对新闻业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前新闻表达的主流形态,融合新闻的数字化、多媒性、互动性等特征,决定了新闻叙事的理论基础是数字叙事学。在叙事学的知识版图中,空间叙事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叙事观念和实践。所谓空间叙事,意为空间作为一种表征元素、符号装置或认知方式,积极参与文本的故事叙述与意义建构。从数字叙事学视角来看,融合新闻的空间叙事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作为现实表征的空间叙事,意为数字技术赋能现实空间的再现,如数字动画、VR技术、移动直播等创设了不同的空间表征方式;二是作为结构图式的空间叙事,意为通过对既定空间形式的选择、征用或再媒介化处理,形成相应的空间组织结构、信息整合结构及主体参与结构;三是作为认知媒介的空间叙事,意为打开空间本身的隐喻性认识功能,即以空间为方法,借助空间性的符号模型来把握抽象的、复杂的现实关系和结构;四是作为主体实践的空间叙事,意为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场景,其强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现实场景,拓展新闻感知的具身体验。  相似文献   

13.
易平 《大观周刊》2012,(17):19-20
苏珊· S· 兰瑟所建构的女性主义叙事学以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依据,从女性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角度对文本进行阐释,将叙事行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式研究与社会历史语境相结合,打破了学科界限,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就苏珊· S· 兰瑟的《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一文,旨在分析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杨兴荣 《东南传播》2010,(5):105-107
《蜗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评论和解读。本文主要从叙事学角度进行解读。首先对该电视剧的叙事主题进行提炼,分为欲望叙事和身体叙事;然后对该电视剧的叙事过程建构进行分析,从人物呈现、情节设置和开放式结局三个方面进行分解;最后对该电视剧的叙事进行思考,将其与现实对照,挖掘该剧的叙事深意。  相似文献   

15.
郑洁 《视听》2016,(6):75-76
《永生羊》是一部讲述哈萨克族人民生活故事的电影,展现出民族文化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表达出影片独有的民族心理与民族信仰的精神。本文围绕民族特色的意境美,从借景抒情传达意境,以实求虚、虚实结合,"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等三方面阐释哈萨克族电影《永生羊》所带来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林筠  陈小芬 《东南传播》2012,(10):69-71
"电视新闻杂志"己是我国电视媒体主流新闻栏目的重要形态之一,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从2003年推出以来,在经历了长时间探索后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而且成熟的栏目体系。本文以叙事理论和相关的新闻传播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节目,从叙事题材、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技巧等方面对《新闻周刊》进行分析。以期本研究能在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研究,提升节目可视性方面提供新办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文本内容为例,分析长篇小说<白鹿原>所使用的闪回、闪前、概述、省略、多次叙述等各种叙事时间策略,探究作家使用这些技巧对于小说史诗性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文化记忆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当今中国迫切需要构建城市文化记忆以此联结人们与城市的情感.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中就包含了很多城市文化记忆,文章以叙事学视角切入,探究在叙事学视角下新闻作品的城市文化记忆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一 <探索·发现>栏目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文史类电视纪录片栏目.它以科学的态度,讲述历史、地理故事;探索自然规律和文化内涵;诠释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中所蕴涵的生命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系;介绍中国和世界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自2001年7月9日开播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创造了不俗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以文献纪录片为主导的纪录片市场给人一种科普说教的感觉,缺乏人情味和故事性,而美食纪录片虽然看似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但往往以区域莱式划分.而《舌尖上的中国》则串起天南地北的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美食与劳作相连,解说与故事一体,给受众一种赏心悦目、意犹未尽的感觉.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舌尖上的中国·自然的馈赠》是如何讲故事的.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力求探寻更引人入胜的纪录片叙事方式,让更多故事化的纪录片走进受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