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琦  王茜 《新闻知识》2008,(2):65-66
一、电视广告中的人声语言的现状广告的发展,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进入电子媒介时代,电视广告以其声画结合、直观易解的特点深受广告商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相似文献   

2.
从话语的角度来看媒体,正如话语理论学者梵·迪克(Van Dijk)所说,"媒体从本质上说就不是一种中立的、懂常识的或者理性的社会事件协调者,而是帮助重构预先制定的意识形态."①话语是语言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的交汇点.新闻作为一种话语,反映着社会生活,也是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说话的音色不同,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张面孔,它是人际沟通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广告视频中嵌入人声,就形成了广告播音。广告播音并不是简单的"见字发声",它是将传统的播音个性化、艺术化。艺术化的文字或者影像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性情,所以,广告播音对播音员的声音、情感表达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同声音特色的人声和情感表达形式都会影响广告的品牌形象传播效果,这种传播效果体现在受众的心理反应和品牌的价值与营销上。本文将广告中的播音看做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符号,结合业界实践,从播音学、符号学、传播学的视角研究广告播音中人声符号的形成、样态及其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广播节目的录制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涉及面很广,而人声录制是广播节目制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把艺术家、编辑的创造设想,通过录音师的技术运用来实现。人声录制可分为语言节目的录制、文艺  相似文献   

5.
张颂 《中国广播》2002,(1):16-19
  相似文献   

6.
话语权力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颂 《中国广播》2000,(1):9-11
  相似文献   

7.
彭剑 《编辑之友》2021,(1):66-69,80
政治传播话语是我国历经宣传话语阶段、政治宣传阶段之后进入新政治话语阶段出现的一个概念,还未获得明确的阐释和共识.对此,文章通过对话语、政治与传播关系的研究,厘清政治传播话语的基本内涵,指出社交媒体环境下政治传播话语创新表达面临的竞争及出路.  相似文献   

8.
华语武侠电影具有明显的"中国性"(Chineseness),其叙事与传播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叙事与传播。进入新世纪,欧美主导的国际影坛上出现了两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武侠电影,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本文以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及文化话语构建分析框架对这两部经典影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李安的《卧虎藏龙》呈现高度的文化杂合与全球本土化叙事特征,即在中国传统武侠的江湖情仇语境下融合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呈现出一种侠义江湖和"理智与情感"的艺术糅合;张艺谋的《英雄》则呈现较低程度的文化杂合和全球本土化特征,但电影的核心思想具有高度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即,"家、国、天下、大一统"的价值观。影视文艺作品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作品内容的批评阐释,还需考虑其建构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为代表的经典华语武侠电影的文化分析,结合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与文化话语的维度,可为当今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的影像叙事与传播提供一个批评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已让新闻传播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包括党报已经感受到了挑战与冲击。如果说党报面临生存危机有些言过其实,党报的生存焦虑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以电影《图雅的婚事》作为个案分析,论述电影创作中导演应适当注意的话语意图和充分运用电影化本质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1.
陈昕烨 《视听》2021,(4):12-14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手段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电影文本从民族文化中得到启发.本文选取《至暗时刻》(2017)和《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分别作为英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品,通过文本叙事的话语分析探究两部影片如何通过人物重塑和传统话语的改写,使影片具有了对当下的时代性观照.同时,在文本中建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2.
唐祎 《视听》2023,(10):18-21
电影中的风景从来不是单纯的视觉审美对象,其构建包含了国家意识形态、社会集体印象、民族认同、审美情趣、阶层话语及现实批评等重要维度。从广西电影中风景的存在形式及文化表征来看,风景话语总体呈现出意识形态风景与民族认同、诗意想象风景与生态记忆、乡村欲望风景与景观消费三种模式。当风景以被“凝视”的姿态进入观者视角时,风景本身所携带的政治意义及价值导向便悄然地参与到电影的隐性叙事中来。  相似文献   

13.
张颂 《中国广播》2005,(9):30-33
当我们说到“交际”的时候,人们就会从人与人的往来接触的社交角度去理解,这是对的。因为,人与人的往来接触,可以通过文字语言或有声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互沟通,达到传递信息、抒发感情、寄予期望、求得认同的目的。这里,语言并不是惟一的途径,更不是最好的手段。握手、拥抱、眼神的示意……都不是语言所能替代的。列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社会科学形成了"空间转向"的热点话题,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是"空间实践"的产物,不是单个、孤立存在的。本文将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福柯的"话语、空间、权力"理论为基础,将华莱坞艺术电影置于整个电影生态环境中,从话语实践与空间生产的角度,试图探寻华莱坞艺术电影在话语实践中如何能动地建构"表征的空间",其中有何隐喻?电影本身作为一种"空间的表征"又如何参与到媒介生态的建构中?与福柯所认为的权力有何联系?空间维度为我们理解华莱坞艺术电影提供了一个重要视阈。  相似文献   

15.
李攀 《青年记者》2015,(6):36-37
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旋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总目标。而事实上,解决目前中国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依法治国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对于当前以新闻媒介为重要平台的社会话语场域中所呈现的众声喧哗、混乱无序的话语状态,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同样会对构建新时期合理有序的话语秩序形成现实的方法论意义。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急遽变化,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传统社会话语场域中的主流话语、精英  相似文献   

16.
色彩是最具感染力的视觉语言,作为电影艺术造型的一个重要视觉元素,它不仅能还原景物的原有色彩,还能表现影片的思想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传达人物情绪,烘托影片气氛,体现时空转换等。它更是构成影片风格的有力艺术手段。色彩的运用在当代电影画面语言的表现中达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7.
后疫情时代的各种新兴媒体形成了不同的公共文化场域,其背后有着诸多话语权力的汇合碰撞。自媒体电影批评在经历了BBS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弹幕视频网站等媒体平台的变迁后,其概念界定、表征内涵和外延探讨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电影批评新时代的到来。从媒介文化的研究视角来看,通过梳理新媒介时代下的自媒体电影批评生产传播现状,着重讨论自媒体电影批评的涵义、载体、表征进行身份确认;再探讨其背后话语融合的现状。对于厘清自媒体电影批评的概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族电影《鲜花》是近年来少有的几部出色的民族题材的电影,影片在音乐、主角身份的变化、矛盾的设定与故事情节的设计上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传播中女性话语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虚构性传播语境和非虚构性传播语境中女性话语的分析,显示了中国当代传播中女性话语的普遍受压抑状况。这源于男权中心主义的文化现实,更反映出中国女性独立意识的缺失和主动认同取悦于男权中心主义的后殖民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