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师法定权威是社会制度赋予教师的,以宏观的制度性角度而存在。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权威的这种制度性身份,可以使得教师成为规则的维护者和执行者,但教师也应当避免"权威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审视与超越:教师权威由非理性向理性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个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权威的影响,教师的权威也是学生获取自由的保障.但教育领域中现有的种种显性和隐性的权威主义背离了教师权威的本真,因而使教师的权威被演变为非理性的权威主义.要想实现非理性权威向理性权威的回归,首先必须明确理性权威的基点在于由"从"到"信"的转变;其次,教师必须树立动态的权威观;最后,教师要通过改变实践来构筑真正的理性权威.  相似文献   

3.
教师权威问题一直是个敏感话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开始对长期以来教师权威所起的作用表示疑问,不少人提出"去权威".但是他们却忽视了新课改下为什么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还会挥之不去.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有些时候只能被逼使用权威,而且在现代教育中很多情况下还是少不了教师权威的作用,教师权威还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崇拜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应该重构新教育理念下的理性的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道德权威包含法理权威、传统权威和感召权威三种成分,其中感召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实质权威.现实条件下,教师的道德权威有弱化的趋势,重树教师的道德权威是必要的,但应警惕过度道德权威对"权威主义人格"形成的消极作用.应从教师个人理性和制度两方面对教师的道德权威作必要的限制和约束,从而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成长的最佳作用方式和力度.  相似文献   

5.
教师权威消解是当代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教育事实.作为维系教育系统正常运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权威,在其建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路径: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事实上,自上而下型的教师权威建构路径,因其较为关注教师的外在权威而会产生使教师权威绝对化的倾向;自下而上型的教师权威建构路径.因其较为关注教师的内在权威而会产生使教师权威相对化的倾向.教师权威的重塑就是要促进社会赋予的教师权威与学生认同的教师权威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教师权威由"外在权威"向"内在权威"过渡,进而保证教师权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实现.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师权威在知识权威、制度权威、权威主义等方面存在缺陷。因此,构建新型教师权威迫在眉睫。新型教师权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身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公正富有爱心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信服。它的特点在于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地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达成师生双方的共鸣,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7.
权威主义在韩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韩国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和指导理念,影响着韩国教育政策的制定。20世纪60年代以来,体现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权威主义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经由后权威主义过渡到权威自由主义,在权威主义变迁的各个阶段,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过程与特征存在明显不同。通过对权威主义变迁与教育政策制定二者关系的考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基本的对应关系,权威主义的变迁影响了韩国教育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由于权威主义教育观、教师权威与教师个人权威以及现实权威的混淆等主观误读和道德教育的知识化、"知识大爆炸"、多元价值观的冲击、道德教育的边缘化等客观因素的消解,当今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呈现式微状态。只有实现道德教育中的教师角色转变、道德分层教育中的角色切换,把握教育客体的品德心理结构以及提升教师道德修养获得角色尊重以重新建构教师权威,才能充分发挥其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受多种观念冲击,学生道德教育呈现教师权威与现实权威相混淆、权威主义教育观和现实权威混为一谈、价值趋向多元化、道德教育边缘化等问题。想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实现道德分层教育中的角色转换,而实现教师角色转换需充分了解教育客体的心理结构特征,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建立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伦理学上看,教育权威有两种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个人素质,非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地位权势.两种权威的走向是不一样的,非理性权威是以权威强化权威,理性权威是以权威消解权威.非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类似于命令性的长官与下属的服从关系.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是楷模和仿效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改的语境下,教师的地位被解释为"平等中的首席",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放弃教师权威、片面理解教育民主的现象,导致教师权威在学生心中呈现消解趋势,对教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试图阐释重塑教师权威的必要性,并对如何有效重塑教师权威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2.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面临着诸多问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思维下,人们习惯于仅从教师方面思考教师权威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单子式主体的弊端,教师权威滑向教师权威主义。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多元世界的发展.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越来越成为诸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教师权威面临消散的危险。面对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双重挑战,如何突破以往的单向思考模式,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且在多元环境里守住教师对学生积极指导的职责,才是构建具有主体间性的教师权威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教师自由和教师权威是教育领域中探讨的两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过对二者的研究都是独立进行的,本文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比较,找到二者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和二者中存在的一些共同之处,比如他们和教师权力的关系、与学生自由的关系等等。对教师自由和教师权威的研究,必定也会带来一些师生关系方面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教师权威是保持教育教学秩序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以往的教育教学大多是在“外在依附”的先验教师权威下进行的 ,使生机昂然的教育教学活动蜕化为僵化、机械的过程 ,抑制了教师、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其独立人格的生成。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教师权威由“外在依附”转化为“内在生成”,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也是教师、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生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消解说”是关于教师权威问题的一种尚欠明确和欠系统性的认识,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消解”之含义不清,对于权威与民主、自由的关系认识不全面等。正确看待教师权威消解状况,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教师权威存在的基础及其具体表现。事实上,教师权威的实际运行基础并无本质性的改变,“消解”也并非一种根本性的变化,消解论者所指的教师权威消解实质上只是指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负面消解影响及表现,故不全面。  相似文献   

17.
刘志春  杨娟娟 《培训与研究》2009,26(5):99-100,105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权威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教师权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使学生信从的教育力量,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强制性手段的影响力,具有目的性、内隐性、综合性、互动性等特征。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不是支配、控制学生,而是影响、引导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快乐、自由的发展。本文就教师权威的现状及其特征予以分析,并提出了重建现代教师权威的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范兵 《中学教育》2010,(6):9-11
历史上各种思潮不断赋予师生关系新的内涵。广为大家所倡导的教育民主化又给予师生关系以民主的内核,与此同时,教师的权威式微。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时应厘清民主与权威的关系,重视教师合法权威。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的“两课”教学效果从总体上来看未能令人满意,这与教学主体的权威缺失有关。教学主体具备相当程度的权威对于“两课”教学中的“教”与“学”方面都有意义。“两课”教学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权威主体,即消极型权威、积极型权威与复合型权威。理想的教育权威应该是复合型的.可以在不同的教学语境中构建不同的权威类型,努力整合不同的权威类型可以提高“两课”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关注知识价值、教师理性权威与面向未来的教育,而忽视个体经验价值、学生的反思力量与面向当下的教育意义,以致心理健康教育遭遇瓶颈。“经验重构”对提升个体经验价值、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精神,丰富学生的个体经验以及加强“经验重构”的自我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