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荐 《兰台内外》2006,(2):71-72
2002年11月25日,是巴金老人99岁的生日,按照中国“做九不做十”的习俗——这位世纪老人迎来了百岁生日。这一个生日,无论对于巴金本人还是千百万读者来说,都是不同寻常的。华东医院321病房里,巴老静静地、安详地躺在可转起的升降床上。虽然,无情的帕金森氏病剥夺了巴金拿笔写作、开口说话乃至于发出声音的“牧利”,但老人分外善良的并不混浊的眼睛仍旧在转动,一颗属于世界人民的火热心脏在平稳地跳动……  相似文献   

2.
忙巴金百岁华诞的那一两年,与李舒接触比较多。尤其是为了给百万字的十六开巨著《巴金的一个世纪》配插图,我经常去向李舒商借甚至讨要他手中珍藏和李舒亲自拍摄的巴金照片。巴金去世那一天起到巴金第一个冥诞的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同几位同好合力赶制《浓浓乡情忆巴金》时,也得到李舒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文学大师巴金把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李舒的这本关于巴金的书名叫《老巴金》,本来早就该出版以献给巴金百岁华诞的。拖到2006年1月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舒说的“出版社和我一直没能联系上”,当然是一句幽默了。因为,我就是巴金故乡…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25日,巴金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这位与世纪同行的老人,以他顽强的生命足迹和丰富的作品涵盖了整整一个世纪。在巴金百年华诞之际,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称号。各地人民以不同的方式祝贺巴金的文学成就和对文化的杰出贡献。20世纪以来,巴金获得的世界性荣誉是无人所企及的,巴金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巴金以近千万字的26卷鸿篇巨制《巴金全集》;他翻译世界文化的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以及晚年震撼文化界的力作《随想录》和丰富的思想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构筑了一座世纪的文化丰碑。巴金对20世纪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还是…  相似文献   

4.
巴金七十年的著译生涯为我们留下一千三百多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李存光教授在《巴金传》提及的字数是一千五百余万)的文化遗产,相当于每年“吐出”二十万字。截至2005年10月25日,笔者从国家图书馆网站查悉的巴金读物有282种,其中可以在线远程阅读的电子图书有81种。巴金被称为20世纪的良知,他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巴老曾谦虚说自己的作品有一半是废品,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后,随着巴金《随想录》的出版,一时间“讲真话”成了全社会的共识,但真正做到又谈何容易。人们之所以推崇巴金的《随想录》,就因为这位世纪老人饱经风霜后才悟出一个真理,只有“讲真话”才能推动社会前进。  相似文献   

6.
《世纪良知——巴金》李存光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全书收入社会各界人士及巴金亲属和外国友人回忆评说巴金的文章70余篇,多侧面地层示了巴金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思想追求和人格魅力。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作品之外的巴老,他的忧患,他的律己,他的自剖,他的反思,他的热情和朴讷,他对于友谊、爱情的执著和坚贞,众多的笔触汇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巴金。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中国的良心,是世纪的良知。人文社出版此书意在贺伴随世纪走过的巴老九七华诞,同时也献给敬仰巴老的读者们。  相似文献   

7.
巴金与施蛰存,这两位世纪老人,身前身后的遭遇竟如此悬殊。这种“比较文学”,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悲喜剧的复杂含义。  相似文献   

8.
是文人出于对“第二故乡”的桑梓之情?还是一生著述编书从而对图书馆产生了特殊感情?总之,我国文坛巨匠巴金对上海图书馆怀有某种偏爱。打开有关记录,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位老人先后多次向上海图书馆捐赠图书和手稿的历史轨迹。当日历翻到九个年代第一个月。巴金欣然从他丰富藏书中挑选出一批图书作为马年礼物赠送给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旧时称高寿的人为“人瑞”。戴孝侯是商务印书馆的“人瑞”。2000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为戴孝侯百岁华诞举办了祝寿茶话会。这在版协历史上给一名普通的出版工作者举行祝寿会还是第一次。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桂晓风代表署长石宗源致辞祝福,称戴老是现代中国出版事业曲折发展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0.
谈谈巴金     
2003年11月25日是巴金先生的百岁华诞.《巴金全集》的责任编辑、现已八十三岁高龄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 王仰晨先生,不顾眼疾严重,亲笔为本刊写了一篇文章,就自己的亲见亲 历,满怀深情地追述了巴金先生为中国现代文学事业以及文学编辑出版 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为了使读者了解《巴金全集》出版过程,本刊同时配发了一篇访谈。 老一辈编辑家的敬业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赵兰英)轻轻地走进巴金病房,护士过来低声对记者说:“睡着了。”巴金伸在被单外的两只手,还紧紧攥着两只雪白的棉球,不时地颤动着。偶尔,身子也会突然抖动一下。疾病使巴金遭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连睡着了都这样。今年11月25日,是巴金百岁生日。不时有消息传来,一些省市正在积极  相似文献   

12.
何谓“预计新闻”?关键在“预计”二字上。顾名思意,预计即估计也。即把可能发生的事件当成已经发生的事件来报道。这种稿子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对重要活动提前作预计性报道。即在活动的筹备阶段,有人为了抢先报道,就提前写成了稿子,发到新闻单位。例如,去年的“五四”前夕,我们接到某村一个团支部报道“五四”这天举行的庆祝活动。这位团支部书记还在电话里给我们说:“这个活动没问题,因为是我组织的。”结果“五四”这天下了大雨。事后了解,他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范军 《现代出版》2002,(2):59-61,64
一作为文学家的巴金尽人皆知,其实,巴金还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著名的编辑家。巴金自己就曾说过:“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自以为两方面的甘苦都懂得一点。”犤1犦他作为编辑家的活动、思想和贡献,近几年开始受到编辑学界的关注。此处不打算就巴金的编辑实践与思想作全面的论述,只是从图书广告这个角度加以探索。二翻检《巴金全集》(18)“集外编”(上),我们发现巴金从上个世界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发表了不少图书广告文章,共计26篇。犤2犦其中,1929年6篇;193…  相似文献   

14.
刘海粟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位开拓者、创造者和世纪老人,他几近百岁的跌宕人生和87年的艺术旅程“既值得纪念,更引发思索”。这本《刘海粟》不是以往版本的重复和汇集,而是一份从学术构思到资料内容,从研究方法到编辑体例,从装帧设计到印刷质量都作为一个整体工程来把握和建构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未读之前,就知此书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读时,确实感到内容不凡,我一口气连续两遍仍爱不释手。为什么?其原因正如冰心老人在“序言”里写的那样:“看了此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文如其人”。此书的作者更不简单。让我们看看女作家霍达的自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闻图片编辑,我常常祈盼着稿件中会跳出几张会“说话”的照片,因为这类照片生动感人,又耐人寻味,能给人以激情。本文提到的4幅照片,就属会“说话”之列。它们无需过多的文字说明,读者凭画面就可感受到所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人物活动内涵。《百岁姐妹相逢又一载》(图一,吴元柳摄),是反映一对百岁姐妹相聚的社会新闻照片。画面上,一对老人手持拐杖,并排而坐,满脸的皱纹、黑斑和迟钝  相似文献   

17.
2017年4月24日,“筑梦太空”——航天文物展开幕式暨庆祝“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在我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筑梦太空——“掌中苍穹“雕塑入藏和航天文物展开幕式”为主线,同时启动“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计划”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并与北京、文昌、厦门等地庆祝“中国航天日”活动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  相似文献   

18.
李轩  赵彤 《视听界》2001,(2):13-14
世纪之交,江苏卫视于2000年12月31日晚至2001年1月1日凌晨,推出了《世纪--我们共同跨越》5个小时的大型直播节目。其中第一部分为55分钟的新闻专题报道“世纪写真”,在充分报道各地庆祝活动的同时,全方位地对2000年以及20世纪进行回顾,和对21世纪进行展望,这一档新闻专题报道可以说是一本新闻杂志,下面我们想就“世纪写真”的准备和播出,谈谈对大型电视新闻节目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巴金的编辑实践与编辑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金一生的文学成就极高,人们在研究中将大部分视线集中在巴金的文学作品上,却忽略了他在编辑出版方面的重要贡献。正如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所说:“巴金以文名太高,掩盖了他在出版方面的贡献,其实后者对新文学的贡献远比前者重大。”巴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始终与编辑工作紧紧相连,为我国出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出版史上一面辉煌耀眼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我在等待着     
这些年来,有些人一直主张应该把“文革”完全忘记,不让人再提“文革”。可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些血淋淋的岁月。巴金老人曾经说过:”只有牢牢记住‘文革’的人才能制止历史的重演,阻止‘文革’的再来,”“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我始终以为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我的那些遇过难的朋友们也都以为是对的。可是,不知为什么总有人觉得这些话听起来刺耳。于是,巴金老人倡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