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戴震"诗经学"论著的编纂形式,有三种类型,即专著、单篇文章和资料辑考.从内容分析,专著《诗经考》是戴震"诗经学"的奠基之作,《果溪诗经补注》是《诗经考》的增订稿,《毛郑诗考正》则是戴震《诗经》研究的代表作品,论者推为名著.戴震对《诗经》发表过许多重要见解,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戴震治《诗》,在训诂、校勘、资料搜辑整理方面,成绩卓著,体现着乾嘉考据学的求实精神.  相似文献   

2.
南宋郑樵著述《通志》一书,其中的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它对我国文献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十略中《校雠略》的原始文献及相关资料的检阅分析,对其在辑佚方面的成就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明末,有两部辑有宋玉资料的著述,即张燮《七十二家集.宋大夫集》和周圣楷《楚宝.宋玉》。我们通过对两书宋玉资料辑佚、整理、编辑的分析,认为张燮的宋玉资料辑佚与周圣楷的宋玉资料编辑具有互补作用,两者参看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宋玉,比较正确地认知宋玉,尤其是能够引导读者从文学的视角审视宋玉;张燮和周圣楷的宋玉资料辑佚、整理、编辑对于文学宋玉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应麟著述丰富,《通鉴地理通释》为其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学成果;该书是第一部《通鉴》地理学研究专著,在疆域沿革和历史军事地理学方面成就显著,其撰著体例及考察史地之法对后世学者影响较大,在辑佚、校勘等方面亦相当有价值;该书也存在阅读和使用难度大、引用史料不够严谨、考史有误、重复及错、讹、衍、脱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应麟著述丰富,其学术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诗地理考》是王应麟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学成果之一,该书也是第一部《诗经》地理学研究专著,其撰著体例及考察史地之法对后世学者影响较大,在辑佚、校勘等方面亦有相当价值,该书也存在阅读和使用难度大、引用史料不够严谨、考史有误、重复及讹、衍、脱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戴震在中国数学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完成了“算经十书”复原工作。“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辑古算经》、《数学记遗》,是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7.
《黄山学院学报》2006,8(3):F0002-F0002
明清间皖南数学家曾代表中国数学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徽州数学家群体则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代珠算大师休宁程大位(1533-1606),以其毕生的经历和积累,撰成珠算巨著《算法统宗》,对推动中国珠算的大普及、使之走向世界,在科技史上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清代大学者戴震(1724-1777)师从江永,在数学方面也有较深的研究。在四库馆,戴震精心校理了《永乐大典》中的中国传统算术经典《算经十书》,使中国古算得以流传,世人称颂“戴氏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9.
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考订《四库提要》得失成果极丰,然其中《水经注辨证》内容颇多可商之处.其关于戴震论《水经》作者、戴震撰《屈原赋注》、戴震修《直隶河渠书》及所谓与顾广圻之争等问题考辨均存在讹误,试一一予以辨明.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术史对戴震义理接受图景的描述,向前聚焦于乾嘉时期,向后聚焦于光宣时期,往往忽略咸同学界对戴震义理的接受。戴望作为咸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学家,是表彰戴震义理的重要学人。1863年,戴望系统阅读了戴震的考证与义理著述;1862—1864年,戴望与谭献曾围绕戴震义理展开激烈论争,推举戴震为清代学术史上一流的学者。而后,戴望撰述《戴氏注论语》,继承了戴震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天道、人道、王道秩序进行了论述,诸如气化的天道观、一元的性善论、以己之欲通天下之欲的修行工夫、体情遂欲的王道理想等等。勾稽咸同年间戴望对戴震义理的承续,可以推进学界对戴望其人其学、咸同戴震学术接受实况、清代学术思想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戴震与朱熹同出于徽州,又各领时代风骚。程朱理学受到统治者和理学家的大力提倡,却遭到戴震的猛烈攻击。有人认为,戴震早期是程朱理学的信徒,晚年转而攻击理学,是忘本。我们在考察戴震评价朱熹的大量具体材料后认为,学界对戴震与朱熹理欲观的对立方面注意太多,未能看透戴震对朱熹的态度是真正地“批判与继承”,所以造成了学术理解上的视差和误读。戴震对朱熹的态度看似很矛盾,但只要抓住戴震治学“实事求是”、空所依傍的特点,就能理解其中原由。朱子对戴氏有深刻影响,戴震对朱熹有公允评价,并且态度始终如一。本文力求公正地看待其间的传承关系,从而纠正那些认为戴震思想有前后期的不同以及晚年竭力诋毁朱熹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初开始的戴震研究热,历经百年而至今依然.戴震在治学取径、方法论、目的论及批评宋儒诸方面体大思精,论述颇丰.钱穆、余英时作为戴学研究的重镇,他们的观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某些结论是否成立尚可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3.
六书"四体二用说"的产生并非戴震一人之功,也并非戴震最先提出,而是有着一个肇源、逐渐形成和精密阐释与系统运用的过程。徐锴、郑樵、戴侗肇其端,周伯琦、赵撝谦导流扬波,吴元满、杨慎建框构架,至戴震方才精密系统阐释,段玉裁全面系统地运用,形成直至今日仍具有重大影响的汉字学上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4.
姚鼐和戴震之间的汉宋学术之争是姚鼐离开四库馆的主要因素。戴震其时正以考据功夫受器重,姚鼐虽亦重视汉学,但不能容忍他对朱熹的攻击。姚、戴之争时,姚鼐力单势弱,于是毅然辞馆。姚鼐辞馆反映了清代学术嬗变的重要轨迹。  相似文献   

15.
戴震提出的“二气”说(本受之气、所资以养者之气)是他在本体论上超越前贤关于气论的独特创获,此论不仅深化了传统气化流行的宇宙观,而且使其新伦理思想获得了坚实的形上理论的支持。由本体论上“二气”的辩证统一关系到伦理观上理与欲、自然与必然、内与外等完美结合,再到认识论上凸显联结“二气”的“智”,体现了戴震哲学思想的严密性和整体美。  相似文献   

16.
戴震的自由精神所建立的伦理基础有而且只有一个:把人当人。戴震将"人"这个概念作为其伦理思想建立的基础,他的情欲肯定论具有鲜明的"重生"的特征,矛头直接指向程朱的天理人欲之辨。戴震认为,生活的价值是道德价值的基础,不能在追求道德价值的同时将生活与道德完全割裂开。  相似文献   

17.
对戴震思想的“分期”研究由来已久,这一研究模式致力于戴震的早期与晚期之间划分出明确的界限,但其结果却形成了“考据学家戴震”与“义理学者戴震”两个难以兼容的形象,为我们理解其学问主旨造成了困难。“分期说”的主要缺陷是立论前提与论据使用的不当。唯有摆脱“分期说”,依照“通经以明道”这一贯穿戴震一生的学问路径,我们才能对戴震形成前后一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方志撰著的历史非常悠久,到清代达到鼎盛。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地理派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文献派。二者对地理沿革的地位的迥异,成为二者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戴震《转语二十章序》取虚词为例,按照意义和古音两条系联标准,用平行互证的方法重点证明了上古时地音变的一种类型——"位同",即发音部位发生了演变而发音方法保持不变。在"义同"的前提下,这种平行互证法可以证明上古发生过规律性音变、字形也发生过相应改变的虚词同源词。平行互证法是一种科学的、具有严密的推理逻辑的方法,戴震的平行互证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证明逻辑。运用戴震的这种方法和结论对九组常用虚词的语源和声转渠道的规律性进行探讨,发现上古汉语虚词的声纽相通渠道主要有泥匣相转、泥喻相转、匣/疑与喻相转,韵转渠道主要有鱼之相转、歌鱼相转、歌通过鱼与之相转。  相似文献   

20.
姚文田定古韵为8类26部(平上去7类17部,入声9部单立一类).与同时代的段玉裁、戴震、江有诰诸家的古韵分部可谓大同小异.本文在全面对比姚氏与各家的古韵分部之后,详细评判了姚氏的古韵分部分类及其离析唐韵的具体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