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上花列传》不仅是第一部表现现代都市的小说,韩邦庆自谓的“穿插藏闪”的叙述笔法更让它备受称赞。这种笔法不仅是对小说传统叙事手法的突破,更与转型中的上海现代大都市背景结合起来,成为现代都市叙述艺术的发端。《海上花列传》中,韩邦庆认识到现代都市这一主体的存在,跳出狭邪小说传统的狭窄视角,这是现代都市叙述艺术得以诞生的主观性前提第二,“狭邪”本身为特殊时期十里洋场的最佳映照,韩邦庆以“狭邪”为视角写都市,又为《海上花列传》的都市叙述打下了坚实的客观基础。两者的相得益彰和随之诞生的新的叙述艺术,使《海上花列传》成为同时期最耀眼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沈裕 《文教资料》2013,(24):13-15
《海上花列传》作为作家张爱玲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其世态人情、情感对话及“平淡而近自然”的美学追求,表现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及人生态度.细读张爱玲一系列“传奇”小说,不难发现《海上花列传》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本文从《传奇》第一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出发,通过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与《海上花列传》中的赵二宝的形象分析,体会此篇小说受《海上花列传》的影响及张爱玲对此的延续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探讨它对传统的继承和对现代性的开拓两方面,对于小说中关于"狗头名士"和四书酒令的描写,多以"败笔"视之。如果从分析作者生平和其他创作文本出发,将韩邦庆本人和《海上花列传》的创作结合起来,对于小说何以出现所谓"败笔"的问题可能得到更深入的认识,从而窥探在小说文本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内心传统与现代的对峙。  相似文献   

4.
曹月 《文教资料》2012,(34):54-59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施公案》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第一、第二阶段是建国之前,研究比较分散,没有系统,但对于后世的研究却有深远影响。第三阶段是建国后至80年代初,由于特定环境的制约,这一时期的《施公案》研究进展不大,总体评价较低,不管小说还是戏曲研究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符号。第四阶段8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随着公案小说研究的整体推进,《施公案》研究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将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翻译成国语版与英文版,使《海上花列传》越过方言障碍,传播到全国及海外.由于两人在性别、经历、思想、情感上的差异,张爱玲对《海上花列传》进行了事实上的再创作.她的女性主义思想给《海上花列传》中的女性形象增加了一些陌生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海上花列传》是“近真”型狭邪小说的开山之作.与《花月痕》和《贵楼梦》等“溢美”型狭邪小说相比,《海上花列传》突破传统,开启一种新的创作模式,在多个方面展现了时代和社会赋予小说的现代性特点.如,作者用一种历史与文化的眼光来审视海上青楼的庸俗之变,并将物欲横流的现实诉诸笔端;又如,《海上花列传》的人物刻画更丰满、更真实,每个人物都善恶并陈、妍媸俱现.这些都标志着狭邪小说创作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沈裕 《文教资料》2013,(35):47-49
《海上花列传》诞生于清末上海十里洋场,几度被埋没,却依旧掩埋不了众多知音的赏识与青睐.与同时期的狭邪小说及白话小说相比,其“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使它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本文分别从《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描写、人物刻画、叙事技巧等方面出发,试图细致呈现其“平淡而近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海上花列传》作为旧海派空前绝后的杰作,对现代海派小说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在都市民间文化突兀而现的20世纪40年代。当时海派文学的健将张爱玲更是对《海上花列传》有着难以割舍的钟爱,与韩邦庆产生了一次次的艺术共鸣,正是在对这部小说的传承和超越中,她的作品具有了“现代化和中国化的双重品质”。  相似文献   

9.
曹希霞 《现代语文》2007,(10):46-46
《海上花列传》是在近代上海都市崛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突破传统市井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探索出独特的"穿插藏闪"的叙述结构,拓宽了中国都市小说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方言文学的今译与翻译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关注了方言古籍今译的问题和形态。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丰富了方言翻译与古籍今译的实践,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为两种不同的翻译形态做出了新的解释,也为认知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基于清代小说《海上花列传》的中文今译和英文外译两个层面,本书涉及古籍今译的语言问题、文化问题、认知问题和形态比较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对二十世纪以来《海上花列传》研究的论著与相关论文的梳理与归纳可知,学界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深层化,同时也有许多空间有待我们去开拓。  相似文献   

12.
以印刷资本为依托的现代小说,其生成直接服务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意识形态的诉求。成熟于资本国际化时期的电影,全球化成为其必须面对的语境。在中国当下,小说与电影面临着共同的困境,以电视、网络等新型大众传媒为载体的现代娱乐及其产业发展,对小说和电影的冲击不言而喻。以小说《海上花列传》和电影《海上花》为个案,以安德森的民族国家理论和萨义德的东方学理论为依据,史料分析与文本细读结合,借此解析小说和电影两种叙事媒介在现代性历史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印刷资本为依托的现代小说,其生成直接服务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意识形态的诉求。成熟于资本国际化时期的电影,全球化成为其必须面对的语境。在中国当下,小说与电影面临着共同的困境,以电视、网络等新型大众传媒为载体的现代娱乐及其产业发展,对小说和电影的冲击不言而喻。以小说《海上花列传》和电影《海上花》为个案,以安德森的民族国家理论和萨义德的东方学理论为依据,史料分析与文本细读结合,借此解析小说和电影两种叙事媒介在现代性历史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上花列传》中的人物语言显示,造成苏州土白"软性"的因素有:表达否定因素的"不"的声音被压缩,叠词灵活多样,声调多而且运用大量的语气词,日常生活表达的雅化等。这种苏州土白塑造了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海上花列传》的语言整体而言有如下特征:叙事京语的冷静刚硬与人物苏白的柔和软绵相得益彰;吸收新的时间标记方式和器物新名词,显示了新的语言因素。如果从文学语言的转型角度看,《海上花列传》确实可以作为吴语文学的杰作,但不能以此断定它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标志之作。  相似文献   

15.
《风月梦》与青楼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楼小说《风月梦》,堪称中国第一部城市小说。它植根于特定地域,以描写城市生活为内容,通过人物的活动和视角,展现了扬州的城市风貌,对之后的《海上花列传》等小说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以“近真”的笔法和“平淡自然”的艺术格调为当时上海社会写真,是近代狭邪小说的压卷之作,但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众说纷纭,胡适从作者当时的经济状况、成书时间及作品本身入手,认为这决不是一部“谤书”;王燕从韩邦庆本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入手分析韩邦庆借此书行敲诈之术的可能性,两人都本着从客观出发的原则,力图恢复韩邦庆写作《海上花列传》时真实心态,还历史以真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梦境叙事构成了《海上花列传》独特的文体风貌。梦境虽为中国古代文人惯用的意象,但在《海上花列传》中,作者把梦境作为一种修辞话语应用于文本叙事结构的搭建,这既是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结构的化用,又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本文以为梦境叙事在《海上花列传》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片段连缀式"的情境结构、"窥视话语"的运用以及"没头没尾"的断章风貌。  相似文献   

18.
自从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逐渐成为最富有活力的城市。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娼妓业也蓬勃而起。韩邦庆创作的《海上花列传》便是专写勾栏生活的小说。这部小说人物众多,故事线索纷繁,但主要以妓女为描写对象,将长三书寓至花烟间中各种等级的妓女纳入视野,展现了一幅晚清上海租界妓女群像。  相似文献   

19.
试图以杨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理论为参照,以《金瓶梅》、《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这些第一流的明清章回小说作为参考比较的对象,从叙事学角度探析《海上花列传》叙事艺术的特殊性。《海上花列传》对叙事结构的选择,显性层面上是对《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优秀古典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隐性层面上,则反映出作者对海上花国这一主题的世界观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自从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逐渐成为最富有活力的城市。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娼妓业也蓬勃而起。韩邦庆创作的《海上花列传》便是专写勾栏生活的小说。这部小说人物众多,故事线索纷繁,但主要以妓女为描写对象,将长三书寓至花烟间中各种等级的妓女纳入视野,展现了一幅晚清上海租界妓女群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