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萧红的一生是极其不幸的,她以自己的不幸为出发点,关注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剧命运,特别是女性的悲剧命运。而所有的这些悲剧命运都在她的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并从中去寻找人生存在的真正意义。她的作品,充满着一种苍凉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2.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写道":《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系统的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实践经验,形成最早的以情节论为中心的悲剧理论,同时在历史上第一次概括了悲剧的定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可以说对后世特别是对西方悲剧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试就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进行解读,以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诗学》中悲剧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凡俗人生的悲剧——试论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方是新写实创作大军中重要的一员大将,她笔下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大意象群落:一是城市普通市民,二是城市普通知识分子。而方方尤其善于以犀利的眼光开掘深深埋藏在凡俗人生中人性的丑恶与虚伪,将一幕幕真实而普通的人生悲剧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方方的市民题材小说入手,再从悲剧产生原因这一角度把凡俗人生的悲剧分为生存的悲剧、复杂人性的悲剧、婚姻爱情悲剧三类。  相似文献   

4.
命运观与古希腊悲剧的审美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悲剧与命运的关系成为历代美学家研究古希腊悲剧的一个重要方向.命运观在古希腊悲剧中不是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而是作为审美因素表现出来的.完整性和必然性是古希腊悲剧命运的表现形式.关注个人的命运及其在历史境遇中的生存,是古希腊悲剧一以贯之的精神.古希腊悲剧以命运幻象表现人类生存之谜,显示了人类对自身生存之谜永远探求的精神以及这种探求行为孤立无援的伟大.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悲剧女性命运的结局是男性悲剧家对生命的一种自我提升,隐性女性命运结局成为显性男性悲剧性的对照。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伊娥、伊俄卡斯忒、卡珊德拉、克里泰墨斯特拉、美狄亚、安提戈涅等六位女性。以她们的命运结局的模式作为分析对象,阐述古希腊悲剧中女性命运的结局是男性悲剧的祭供这一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是一个具有悲剧情结的人。在王国维的生命历程中,悲剧情结如影随形伴其一生。具体表现在悲剧情结的萌发、悲剧情结的加剧、悲剧情结的诗词外化以及悲剧情结的总爆发这一情感历程中。因此悲剧情结是王国维生命轨迹中内心世界最为鲜明的情感脉络。  相似文献   

7.
谷亮 《文学教育(上)》2011,(13):116-117
爱情悲剧是电影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魂断蓝桥》是一部经典的悲剧爱情影片。该影片以丰富的艺术手段把内容表现得悲悯凄美,多角度地展现了爱情悲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韩少功在其一生的文学创作历程中,作品贯穿了文革、新时期和90年代以及新世纪每一个时期,而他的作品无不充满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从早期的政治悲剧到后来的文化悲剧,以及新世纪人性悲剧的种种历史演变,韩少功无不在思考这种种悲剧产生的原因,该文以韩少功的3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来分析这一悲剧产生的原因和悲剧发展的过程,以期全面理解韩少功的文学创作中隐藏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蘩漪与安娜作为两部世界名著中的主人翁,都是以悲剧为结局。她们的悲剧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她们的悲剧都是社会的悲剧;二、她们的悲剧都是从不幸的婚姻开始的;三、她们的悲剧都是将幸福的希望寄托于不能使之实现幸福的人身上造成的;四、她们的悲剧都是与自身思想上的不成熟性分不开的。不同之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反抗的过程中,蘩漪比安娜更积极、更彻底,方式更极端;二、她们的悲剧又各具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孽红》是一部以悲剧著称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作者精心描绘着一系列的悲剧。悲剧的经历者,感悟着悲剧的痛苦;悲剧的制造者,体验着悲剧的折磨。因此,本文以“悲剧”为突破口,结合具体故事分析小说的主题,挖掘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的小说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意蕴这悲剧意蕴中体现着鲜明的民间色彩。汪曾祺的悲剧意蕴并非悲观主义 ,相反是乐观积极的。他的目的主要是对缺失的一种形象凸现 ,以引起人们一同关注悲剧意蕴的深层内涵 ,以期寻到精神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2.
悲剧,在古希腊已经作为明确成熟的概念出现,并成为希腊戏剧的主要形式和古希腊文化的精华。直至今天,悲剧仍是文学银河中一颗璀灿的明星。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悲剧的主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的当代,悲剧主题走过了一条似乎封闭,实际上并不封闭的圆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是为了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起到净化作用,以达到内心的静穆和自我和谐。“要使听众发生恐惧之情,应使他们感觉他们会遭受苦难,应告诉  相似文献   

13.
奥尼尔是一位具有深刻悲剧意识的剧作家.以奥尼尔的生平为线索,分析了剧作家的生活与其悲剧艺术创作的相互关系.奥尼尔的悲剧意识既来自于其一生悲剧似的经历、他与家人以及家人与家人之间的爱恨交织的情感因素,因为这些为其悲剧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积淀了深厚的悲剧基础;同时其悲剧意识也深受叔本华、尼采、古希腊悲剧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的影响.生活是艺术之本源,而艺术则反映现实生活.奥尼尔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在其悲剧艺术创作中,他把个人和家庭的悲剧上升到人类悲剧意识的高度,从而赋予人生一种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4.
郝二涛 《文教资料》2011,(33):10-11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在悲剧人物、悲剧性格、悲剧冲突、悲剧情感、悲剧价值等方面与西方古典悲剧迥异。作者将《赵氏孤儿》与西方古典悲剧做对比.发现它所体现出的美学特色是以中和思想为基础的精神压抑的宣泄,以及对苦难现实的理想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不喜欢悲剧,中国传统文学的结局多是大团圆。然而,郁达夫痛苦地选择了悲剧。虽然五四时期写悲剧的作家不仅郁达夫一人,但郁达夫以惊世骇俗的勇气将“优郁”、“悲苦”、“色情”、“感伤”“自杀”、“孤独”等彻底宣泄给人们,让“自叙传”色彩的主人公在浓郁的悲剧氛围中苦苦挣扎,从而形成了他作品独具氛围的悲剧风格。 性格、情绪、言语构成 的悲剧氛围 “茫茫的长夜,耿耿的秋星,都是伤心的种子”。郁达夫前期小说,扑面而来的就是这样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悲剧氛围。这种悲剧氛围,渗透在人物性格中,铸就了人物性格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莎士比亚不仅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喜剧,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悲剧作品,尤其以四大悲剧最为著名。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还通过人物命运的叙写向我们揭示了人性,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的分析来总结出人性的相关特征,并由此探讨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李瑞龙 《文教资料》2007,(15):75-77
在我国古典戏曲中,悲剧人物往往以被动受难、善良柔弱的女性为主,而把这样的女性作为悲剧的主人公绝非偶然,是有其独特原因所在的。本文试图从时代所处特征、女性及戏曲在古代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中西方对悲剧的审美差异三个层面,来阐述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以“择主”为中心,塑造了一大批形态各异的悲剧英雄形象,其中陈宫、荀或、诸葛亮形象最有典型意义。陈宫、荀或的悲剧是道德悲剧,在群雄争霸的乱世中他们不追随流俗,依然坚持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只能被历史所淘汰。诸葛亮的悲剧则是一出命运悲剧,人谋无法战胜“天命”,理想终难改变现实。作者精心刻画了这些悲剧英雄形象,揭示了其悲剧原因,剖析了他们的痈苦灵魂,同时也通过他们寄托了自己的悲愤。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在其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对悲剧观念的一次整合。本文试从理论底色、思维方式以及最终之道三个方面,来探清《红楼梦评论》中悲剧观念的理论脉络,以使得王国维先生悲剧观念整体的构架得以清晰。  相似文献   

20.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跨世纪的文学巨擘托马斯·哈代的力作.亦是其悲剧小说的最后一部。在这部小说中,哈代以凝重的笔墨创作了一个哀婉悲戚的放事,再现了古希腊悲剧的瑰丽雄伟,堪称是其悲剧小说中的圆熟之作。本文主要通过对这部小说形式和内容的分析,探求其作为悲剧小说的艺术效果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