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是奥地利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曾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艰苦创业成功,形成粗暴刚愎性格,从小对卡夫卡实行"专横有如暴君"的家长式管教。卡夫卡一方面自幼十分崇拜、敬畏父亲,另一方面,一生都生活在强大的"父亲的  相似文献   

2.
陈奇琦 《神州学人》2012,(11):36-38
一座城市有千张面孔,就在你捕捉到她的一个瞬间,你已错过更多的分分秒钟。但是只有你记住的那个模样,可以证明她勾人的魅力——文学布拉格里尔克与卡夫卡对于和我一样学习文学的人来说,布拉格首先意味着卡夫卡。卡夫卡的一生都在布拉格度过,他的职业生活与创作历程,都与布拉格紧密相连。或者说布拉格在很大程度上就指向了卡夫卡,因为卡夫卡的出现,他在语言上所表现出来的天纵之才,让他成为20世纪现代  相似文献   

3.
布拉格对我的诱惑,除去德沃夏克、卡夫卡、昆德拉,以及波希米亚人,还有便是歌德的那句话“布拉格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歌德这句话是二百年前说的,那么今天的布拉格呢?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非同寻常的社会风暴之后,布拉格会是什么样子?我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黄昏进入东柏林时那种黑糊糊、空洞和贫瘠的感受。于是,我几乎是...  相似文献   

4.
村上春树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是表现主义的大师,两人都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村上春树坦言受到卡夫卡的启发,在《海边的卡夫卡》这部小说中,村上春树对卡夫卡本人、暴力和孤独等问题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村上春树与卡夫卡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一八八三年,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这是一位以观察、荒诞和小说切中人类精神要害的布拉格人。彼时的布拉格, 处于被昆德拉称为“雾”的特殊时代,它的上空飘扬着奥匈帝国残破发黄的旗帜,在人类物质文明的劲风吹拂下,猎猎作响,并且无所适从。每个人都在做着大工业生产时代的  相似文献   

6.
布拉格对我的诱惑,除去德沃夏克、卡夫卡、昆德拉,以及波希米亚人,还有便是歌德的那句话“布拉格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歌德这句话是二百年前说的,那么今天的布拉格呢?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非同寻常的社会风暴之后,布拉格会是什么样子?我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黄昏进入东柏林时那种黑糊糊、空洞和贫瘠的感受。于是,我几乎是带着猜疑,而非文化朝圣的心情进入了捷克的边境。  相似文献   

7.
你就是你     
最了解你的是你自己,最尊重你的也是你自己,否则,你怎么会有别人窥不见的秘密,你怎么会受不了别人的冷嘲热讽?既然如此,请你千万保持一个真正的、完整的自己。是春天就不必追求夏天的热烈,是秋季就勿需嫉妒冬雪的洁白,是小溪就不必仰慕高山,是平原就不必倾慕大海。你就是你!不要因西施捧心你就作东施效颦,也别因看了武打片就四处打抱不平。要知道,过多地模仿别人,你就会失去自我。大师们从不会因模仿别人而成为大师,真正的杰作从来都是自己的作品。想笑你就笑吧,想唱你就唱吧。我只希望,你,永远是你自己!这样世界就因有了你而更加缤纷美丽。…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1883-1924)是犹太人。他的家原先住在捷克的一个农村里,父亲在布拉格与人合伙开了一家百货店,后来和当地一位富裕的啤酒工人的女儿结婚。卡夫卡在捷克文里意为“寒鸦”,这只小鸟也就成了他家商号和家族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卡夫卡的作品内涵丰富、深刻、复杂而深奥,所有这些特点又反射出作者性格的矛盾性和人格的多重性.在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在卡夫卡作品中却发挥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尤其是"母亲形象"反映出卡夫卡对女性的多层面的想象.  相似文献   

10.
在德语系作家里,卡夫卡无疑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现象,他一生都深陷无边的恐惧里,影响了他的生活、爱情和婚姻,自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从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地洞》着手分析桎梏他生命的恐惧心理,分别从犹太身份、父亲、布拉格这三个构建了他"精神家园"的方面来论证造成他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布拉格对我的诱惑,除去德沃夏克、卡夫卡、昆德拉以及波希米亚人,还有便是歌德的那句"布拉格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歌德这句话是几百年前说的,那么今天的布拉格呢?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非同寻常的社会风暴之后,布拉格会是什么样子呢?于是,我几乎是带着猜疑而非文化朝圣的心情进入捷克共和国。布拉格散布在几个山丘上,很像罗马。特别是站在王宫外的阳台上放目纵览,一定会为它浩瀚的气势与瑰丽的景象惊叹不已。布拉格的屋顶几乎全是朱红色的,建筑师们使用的是一种叫石榴石的矿物质颜料,鲜明又沉静,而墙体的颜色大多是象牙黄,于是这红顶黄墙与浓绿的树色连成一片。百余座教堂与古堡千奇百怪地耸立其间。  相似文献   

12.
谷风云  郑雨 《文教资料》2006,(24):87-88
卡夫卡是20世纪文学主潮“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代主义文学大师。通过其长篇小说《诉讼》,读者都可以立刻看出卡夫卡自传式的影子——生活充满苦闷与挣扎,无助地寻求解脱之法,最后却被迫向生存低头。  相似文献   

13.
尼采说过:"当我想以另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只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另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的确,在欧洲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布拉格是一个嵌在欧洲心脏的神秘之城,在一个高度现代化的新世纪已经到了的今天,布拉格居然完整地保留了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建筑的精华。现代和古老相辉映。布拉格琢磨出世界上最剔透的水晶琉璃,也孕育了卡夫卡、昆德拉这样非凡的文学灵魂。本期的"域外风情"让我们跟随冯骥才先生的笔触去感受布拉格的辉煌、精致和浪漫。同时期盼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属于我们自己的古老建筑。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一束     
<正>阎连科获卡夫卡文学奖据捷克通讯社报道,以中国近30年以来社会巨变为背景、创作极具现实讽刺性和荒诞意义的小说而知名的中国作家阎连科获得了2014年度"卡夫卡文学奖"。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组成了今年的评审团,于近日做出决定,将第14届"卡夫卡奖"授予中国作家阎连科。"卡夫卡奖"是为纪念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法兰兹·卡夫卡所颁发的年度国际文学奖,该奖项被视为捷克所颁发具全球重要性和  相似文献   

15.
赵志 《文教资料》2014,(25):1-2
鲁迅与卡夫卡对于自己作品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鲁迅很注意整理和出版自己的作品,他生前的集子大部分是自己编辑,少量是经别人编辑自己校阅的。卡夫卡生前发表的作品不多,对于没有发表的大量作品,他曾在遗嘱中主张全部销毁。鲁迅的写作是功利性质的,致力于解放民族和启蒙大众,而卡夫卡的写作是非功利的。比较鲁迅与卡夫卡的写作态度,可以深入理解他们不同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黑色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 1924),这位中年夭逝的奥地利小说家, 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的惊服, 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的作品,特别是他的一些短篇小说和三部长篇小说《审判》、《城堡》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苦涩的《变形记》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的影响,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卡夫卡是个特殊的人物,他那矛盾而又特殊的身份,使得他注定没有归依之所:他是奥匈帝国的臣民,生长在捷克的布拉格曾在一家意大利保险公司做小职员;母语是德语,血统是犹太人而他本人又终生与犹太人的…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曾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流血的童话。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形容他自己,唯一不同的是,也许卡夫卡的伤口更深。他的那些童话或者寓言,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如《城堡》《变形记》《地洞》等等,无一不在昭示着苦痛、绝望和孤独的命题,这些东西被卡夫卡从人类几乎不可能到达的深处挖了出来,很多年以后,人们被卡夫卡的发现震惊了。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人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西方文坛“怪才”卡夫卡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没有结论的话题。作为一位西方作家,他对中国文化显示出了极高的热情,这可以从卡夫卡的日记、书信及谈话中清晰地看到,他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对中国新时期作家们的创作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如宗璞、余华、莫言等作家在言语中都表达过深受卡夫卡影响之意,并都将他当作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作者资料: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首府布拉格,犹太人血统。父亲是百货批发商。他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毕业后主要从事保险业工作。1904年开始用德语写作,1923年迁居柏林专事写作,但次年病情恶化,于同年7月3日病殁于维也纳。主要作品为短篇小说《地洞》(1923)、《变形记》(1912),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等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