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分  相似文献   

2.
洪建林 《陕西教育》2007,(11):37-37
一、借助生成的"差错",启迪学生探因下面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例:把一个长12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彩纸裁成长3分米、宽2分米的小长方形纸(不得剪拼),最多能裁多少张?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直观形象性的思维特点,让学生亲自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分一分、拼一拼等操作学具。在  相似文献   

4.
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画法。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我提出要学生画一个面积为2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按照一般方法,画正方形需要知道它的边长,这对小学生来说,显然是办不到的。学生在试画着: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分米,太小了;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面积4平方分米,又太大了;他们又分别画出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动手最重要,这个东西能创造一切。"心理学家也认为:"智慧处于手指上。"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学会动手操作。通过剪、拼、量、做、画等手段,使眼、耳、口、手和脑等各种感觉器官协调动作,感知数学问题,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一、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培养数感小学生是按照"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规律学习知识的。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强化感性认识,为建立清晰而正确的概念打下基础。如,在学习"千克"这一概念时,可以先称出1千克中的物体,再用手掂掂,就可以感受1千克的重量,从而加深对"千克"这一概念的认识。又如,在学习"米""分米"和"厘米"时,可以剪一剪、摸一摸1米、1分米和1厘米的小棒的实际长短,再量一量1米里面包含多少个1分米,1分米里包含多少个1厘米。在学习"毫米"时,可在三角板或塑料尺上数一数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2007,(18):44-45
家庭作业中,我布置了这样一题:小明用长0.9米、宽0.7米的长方形纸剪两条直角边分别是0.2米、0.3米的直角三角形小旗,他最多能剪多少面?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公开课上,上课的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李师傅用一张长14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剪直径为3分米的圆形铁片,最多可以剪多少个?学生的解答出现了四  相似文献   

8.
(镜头一)这是一堂四年级的数学课:只见每个学生或拿着小木棍、小竹棒,或各种各样的线,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经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最后汇报交流。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1厘米、1分米、1米的参照物。(镜头二)这是一堂在操场上进行的数学课:操场上学生与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学大师——我剪民间画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画的特点,学习创作抽象民间画的方法。2.通过欣赏如东民间画作品、马蒂斯剪纸作品、王桂英剪纸作品的造型和色彩,学习创作造型抽象的民间画作品。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胡良梅老师在《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4期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教学案例。这个案例是说,有位教师在公开课上曾出示如下一道题:李师傅用一张长14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形铁皮,剪直径为3分米的圆形铁片,最多可剪多少个?学生出现了以下四种解法:  相似文献   

11.
论点辑粹     
吴宗益:谈画外话 为了把校长岗位培训班各门学科基础知识勾通、学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讨论题——“谈画外话”。即针对一张儿童画,提出一个讨论题。由主持者按实际情况介绍画内话,然后由学员用所学各门学科观点谈画外话。 主持者介绍:我三岁半的小孙子从幼儿园放学回来,进门就高兴地说:“爷爷:我画了一张画,老师给了一百分加红旗。”我接过画左看右看不知所以,上面横一画,竖一画,左一画,右一画,乱七八糟地画了一满纸,我用怀疑口气问,老师凭么事给你打100分加红旗,究竟画的是个什么?他歪着脑袋说:“老师教我们画的面条。”我定神细看,是画的面条!我连声称赞,画得好!画得好!画得实在好!值得打100分加红旗。可也巧,就从画了这张打了百分加红旗的画后,他不逃学了,上学的积极性特别高。这里我不禁要问:一张小小的画为什么能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呢?大家沉思片刻,一场理论联系实际的热烈讨论展开了。  相似文献   

12.
动手操作,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对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动手操作,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对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
【教学案例】一、复习引入1.课题引出旧知。由课题"图形的面积",引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重点强调求圆的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圆的半径)2.教师画图,学生观察画图的过程。(教师先画了一个半径2分米的大圆,接着以同一个圆心画了一个半径1分米的小圆)学生叙述观察的情况。教师强调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我们要学会使用。3.引入课题:组合图形的面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直观形象性的思维特点,让学生亲自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分一分、拼一拼等操作学具。在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数学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操作的实效呢?  相似文献   

16.
皮亚杰曾说:“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拆一拆、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鼓励他们进行小制作、小发明,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不仅能获得显性知识,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积累。而隐性知识正是未来发明创造所必需的。如:“一块长方形菜地,长37米,宽25米,(如图)中间路宽  相似文献   

17.
教“轴对称图形”这个内容时,有的教师唱独角戏,自己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然后让学生观察,很快得出结论和概念,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我现在教这个内容时,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按老师的要求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再打开,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他们很快就能说出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让学生领悟像这样的图  相似文献   

18.
教<不教?     
朋友的儿子一星是个聪明的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在我教他学思维训练题“间隔问题”时,遇到了这样一个情况。出示题目:小明在一条长30米的路的一旁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共要种几棵?让他先试试看,一星迅速地拿起笔画起图来。30米6米6米6米6米6米得出答案:共要种6棵。我问:6棵是怎么得出来的?孩子说:从图中数出来的。我又出了一道题:小明在一条路的一旁每隔6米种一棵树,共种了5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我再问:如果这条路很长,要种很多树,你还能用图去画吗?你刚学过乘除法,会列式吗?孩子摇摇头,一脸困惑。我说:那好,我来教你吧!于是,我给他讲解间隔…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我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谈话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教材指导学生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用"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于是我这  相似文献   

20.
发言:江苏省无锡市许舍小学的同学们用剪纸、米贴画、布嵌画等艺术形式,描绘出心中的美丽家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剪出美丽的家乡刚开始剪纸的时候,我的手和剪刀总是不配合,剪出来的动物常常缺胳膊断腿的。我就去请教奶奶。奶奶说:孩子,多练练就好了,熟能生巧!听了奶奶的话,我一有空就练习剪纸,时间长了,我的作品也栩栩如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