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经学与传统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校100周年,2005年11月5日至6日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中国经学学术研讨会”。以下一组文章即为国内外著名学者为这次研讨会所撰的笔谈,涉及经学研究与现代学术的诸方面问题,现刊登出录,以■读者。  相似文献   

2.
两汉经学之争与屈骚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经学之争有三条明晰的轨迹。武帝时独尊今文经学 ,而又以《公羊》最为重要 ,因为武帝可以借之挪用经典文化资源 ,确立神授地位 ,丰富权变智慧 ,阐发神学政治“大一统”之要义 ,为自己的王权专制扫清思想障碍。加之董仲舒精研《公羊》 ,杂以天人感应、阴阳五行之说 ,使经义趋于系统 ,愈益神化 ,亦便于操作 ,更加迎合武帝的政治与文化取向 ,遂得以罢黜诸经 ,卓然而出。所以 ,武帝独尊儒术 ,究其实质是独尊今文经学 ,就是独尊《公羊》。此其一。由于《谷梁》后来的异军突起 ,石渠阁会议宣帝亲临御前裁决 ,旨在解决今文经学内部纠纷 ,以调和…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校100周年,2005年11月5日至6日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中国经学学术研讨会”。以下一组文章即为国内外著名学者为这次研讨会所撰的笔谈,涉及经学研究与现代学术的诸方面问题,现刊登出录,以■读者。  相似文献   

4.
5.
为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校100周年,2005年11月5日至6日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中国经学学术研讨会”。以下一组文章即为国内外著名学者为这次研讨会所撰的笔谈,涉及经学研究与现代学术的诸方面问题,现刊登出录,以■读者。  相似文献   

6.
论经学之训诂崔大华顾炎武在《述古》诗中咏道:“六艺之所传,训诂为之祖”(《顾亭林诗文全集》卷四)。可以说,传统经学最明显的学术特色就是训诂。就训诂的现代的语言学意义上界定来说,“训诂”是“以语言解释语言”。①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学之“训诂”,意义比较宽泛...  相似文献   

7.
自古文史哲不分家,史学著作往往用文学的语言来书写。《史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有"无韵之离骚"之称。史著之优劣,取决于文采的高下。然约当民国时期,文史逐渐显分离之势,至今已完全分离。同时,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影响,使史学著作已全无文采可言。现对史学研究和史学著作的弊端进行分析和说明,详尽论述其与文采的关系,以期引起学界共鸣,使现今之学者重视史学著作之文采。  相似文献   

8.
关于康有为经学思想的研究,在思想内容上难以与廖平的经学思想划清界限,从而不能凸显康有为经学的自身特点;在理论意义上又限于仅仅肯定为其变法维新运动的理论基础,从而无法消解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思想的矛盾。不仅于此,由于不能从整体上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康有为思想的基本特征,致使康有为思想研究长期处于哲学性质上的唯心/唯物之争、政治立场上的进步/反动之辩,歧见纷呈,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康有为思想研究之所以陷入进退失据,此是彼非的困境,根本原因并非在于研究对象本身的思想矛盾相反复无常,而是由于研究者自身缺乏一个把握研究对象的理论尺度,从而导致整个研究左支右绌、顾此失彼。如果我们深入检索康有为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见他的思想发展具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思维路径,这就是坚持经世致用的经学方向。因此,康有为的经学思想及其意义,应该是把握康有为思想的唯一现实的理论尺度;同时,经世致用的思维指向,又始终贯彻了由中外矛盾诱发的关于传统和现代化关系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旨归,又是主导其经学方向的一贯精神,且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校100周年,2005年11月5日至6日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中国经学学术研讨会”。以下一组文章即为国内外著名学者为这次研讨会所撰的笔谈,涉及经学研究与现代学术的诸方面问题,现刊登出录,以■读者。  相似文献   

10.
王云燕 《文化学刊》2022,(9):220-223
在清末民初的史学近代化历程中,乾嘉学人赵翼的史学著作受到学界关注,诸多学人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赵翼史学,评论角度不一、看法各异,折射出近代学术的纷繁面向。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史学家高度颂扬赵翼史学的进步性,与之相反,章太炎则承袭乾嘉汉学家的路径,继续以“经师”的眼光视之,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章太炎与梁启超学术根底不同,视角、立场各异,二人对《廿二史札记》的一抑一扬,特别是评点此书彰显的学术旨趣,其实异中有同,不乏相通之处,昭示着史学近代化过程中多元并存的治学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校100周年,2005年11月5日至6日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中国经学学术研讨会”。以下一组文章即为国内外著名学者为这次研讨会所撰的笔谈,涉及经学研究与现代学术的诸方面问题,现刊登出录,以■读者。  相似文献   

12.
清代初中期西学影响经学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传入中国的西学对于清代初中期经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自晚清迄今,一直受到众多学者关注的重要历史问题。西学是否影响经学?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层面以及达到了何种程度,这些问题皆成为了该专题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诸多学者的努力下,伴随着研究视域和方法的不断创新,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即尝试着对近百年来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并就其中主要研究成果做出述评。  相似文献   

13.
钱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其史学思想有许多闪光之处。他认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要注意"会通"与"求变"相结合,这样才能明白历史为何在此时"结以往""启将来"。研究历史要以文化为中心,研究此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在情感态度上,对祖国的历史应保持温情与敬意,只有这样,历史教育的目的才会达到。  相似文献   

14.
戴玄之为20世纪中国近代史专家,生平研治领域主要为义和团、中国秘密宗教、中国秘密会社,创见颇多,为学界近代史的研究者们开辟了新的境界。虽然学界对戴玄之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不足,还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此,笔者便简单综述关于戴玄之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解史——论史学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通史事史识史论,是当今解史的重要向度.史域三要是史事-史学-史神.史家三品是使者-饰者-释者.史学三状是史统-史痛-史通.就其超越性而言,史学是天人之际的津渡,是扬清去浊的澄净,是东西合璧的期待,是圆观宏照的审度.尚通是其不二法门的推敲,尚圆是其终极关怀的襟抱.圆通之为德,应是史学精神之感召.  相似文献   

16.
顾准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在经验主义哲学基础上他就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西方文明、如何通过历史认识现实和展望未来等问题提出了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17.
张霞  朱志先 《文化学刊》2012,(3):173-17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构建和批评史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首次以"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冠名,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内容及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乾隆年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编纂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目录著作,也是封建盛世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化巨著。以纪昀为首的众多著名学者对历代典籍以及传统学术所作的总结和评判,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9.
楚简中的诸"司"及其经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在楚地出土了多批卜筮祭祷简,其中常见有名为"司某"的神祗受到祭祷.据统计,大约有司命、司禄、司祸、司慎、司祲、司怪、司褨、司救等八种,它们通常并列出现,同时受祭,且居于天神"太"之后.本文认为,它们大多为天神,是以中官天极("太"太一")为核心的一系列星官,如司命、司禄、司慎、司怪四神.而司祲为主太阳云气之神,也与之有关.其它如司祸、司褨、司救之具体含义尚待进一步探索.对这些神祗的解读,有助于解决经学尤其是礼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例如,<周礼>的成书时间和"六宗"的具体内容,历代聚讼不决,楚简材料似乎倾向于<周礼>成书不晚于战国中期,"六宗"当以王肃说为胜.  相似文献   

20.
谈丽 《文化学刊》2008,(2):150-150
历史究竟有何功用,这是史学家常被问及的问题,也是每个具有责任感的史学家都必须加以回答,并在学术研究中时时将其置于脑海中的问题。对它的看法决定着史学家在学术研究中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从多数学者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