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肖像描写讲究的是“以形传神”,但如果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大量存在于学作品中的女性肖像描写,它折射出男性的审美观随着社会历史 的 变迁而变化的轨迹,“以形传神”几乎是个悖论。女性因为父系社会确立后迫沦为“第二性”,在家庭、社会各个领域遭到男性的全面压制,从而被异化。这种变异在女性肖像描写中的主要表现:一是弥漫着浓郁的色情味,男性从欲望出发把女性视为纯粹的审美对象;二是千人一面,男性中心主义的角度使他们很难有独具特色的女性美的描写。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的肖像描写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而把握特征、突出个性、善写眼神、画龙点睛、简笔勾勒、写意传神,立足生活、曲折统一,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几点,应该予以研究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不幸的马车里,坐着一个少女,两手反绑在背后。她穿着衬衫,长长的黑发纷乱地披垂在她的脖子上和半裸的双肩上。在这些像波浪样的、比乌鸦的羽毛还乌亮的头发之间,看得见一条灰色的、多结的粗绳子,擦磨着她细腻的皮肤,缠在不幸的少女的脖子上,就像一条蚯蚓缠在一朵花儿上一样。她的脖子上挂着一个饰有绿玻璃片的小符咒。  相似文献   

4.
肖像描写,是作品中常常碰得到的话题。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肖像,不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还包括人的表情、仪态、风度、声音及习惯、特点等等。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貌特征,就是肖像描写。我国古代的艺术家、作家在谈到绘画、写诗、作文中的人物肖像时,讲究"形神兼备",认为"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现代许多学者文人也强调:肖像描写应当而且必须密切配合个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才能适得其所,运用得当。而脸谱化、公式化、程式化的描写,则是肖像描写的大忌。  相似文献   

5.
五月中旬,北京市举行了“作文教学成功之路”专题研讨会。与会者听取了特级教师王序良的主题报告并观摩了两节颇具新意的课。这里,将杨竞红老师的一节初一年级作文课实录和王序良老师为这节课写的评论一并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细节描写是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细枝末节的描写,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描写单位。人物细节描写在整个文学作品中,虽属"细胞"、"一枝一叶",但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文学作品。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等之所以构成生动的形象,都是由琳琅满目细节描写组成的,运用典型的细节去刻画人物,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物的形象丰满生动,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从肖像细节描写和语言细节描写两个方面来阐述细节描写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肖像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相貌、穿着、神情等的描绘,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好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常犯的毛病之一就是"千人一面"。写同学,女生就是苹果似的脸、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男生就是国字睑、炯炯有神的眼睛……这样的外貌描写既可用于张三也可用于李四,失去了外貌描写应有的作用。毛病之二是面面俱到、求全求齐。往往是,脸上的五官都写到,胡子头发全写齐,结果既浪费笔墨,又没能把人物写活。  相似文献   

9.
描写在表现手法中极为重要,尤其是人物描写更为重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发现初中学生在学习人物描写中,对于怎样掌握人物的肖像、语言有一定的难度,就此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先来看一则小故事:齐王想找人替自己画像,先后找了很多人都不如意,最后找来齐国最有名的画工。画工说他画不好人,只会画别人没有见过的鬼怪。齐王感到很奇怪,齐国最有名的画工,怎么连一个人都不会画呢?画工解释说:"鬼怪最容易画,因为它本身就没有固定的形状,谁也没有见过,所以最容易画。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技术对于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水平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但目前仍缺少对具体治理实施方案的深入研究。文章从高等教育治理的数据需求和治理层次出发,提出了基于用户画像实现高等教育"依数治理"的"五步"实施框架,以典型教育治理场景为例详细阐释了画像构建与治理过程,并就治理难题、应对策略和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基于大数据画像的治理方案为实现高等教育治理智能化和科学化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对研究提升高等教育数据化治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人物妒忌心理描写,揭示了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家庭矛盾的人性心理根源,展现了妒忌心理对人性的扭曲、变态的巨大影响力。与类似的小说相比,《金瓶梅》妒忌心理的描写还展现出了它与一般描写妒妇、悍妇形象小说的不同之处:不仅借妒忌刻画人物性格,而且由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概括的历史脉络进程,结合社会、文化和宗教等元素,主要探讨肖像画的流派,研究肖像画技术的改进和历史的发展,以及人与精神的作用,归纳总结肖像绘画的本质,力图简明扼要地阐明欧洲肖像绘画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三国史记》是朝鲜古籍中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以记人为主.仅就人物而言,《三国史记》就包括国王在内的190余人的传记,大致把活跃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近十个世纪的重要人物都纳入了书中。本文仅以列传为倒,分析《三国史记》人物传记在人物材料的取舍上主要采取的方法——集中法。  相似文献   

15.
素描是一种艺术创造。教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及创造能力:探询真实的艺术语言,倡导素描表现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艺术性。采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部分人物话语进行分析,通过一些违反礼貌原则的例子,说明礼貌得体的言语是交际中的润滑剂,并对交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域由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三要素构成,随交际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特定情景中的人物有其独特的语域选择及变异规律。从语域分析的角度来剖析《红楼梦》两个译本中文学人物的言语翻译风格,可以比较客观地评述译者对原作人物的再现程度和再现手段,避免主观化的褒贬倾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运用庄子"缘督以为经"的人生观分析《贵妇人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人生选择。庄子的"无情"观、"无用之用"观和寓言"庖丁解牛"具体体现了"缘督以为经"思想。本文首先用庄子的"无情"观分析了伊莎贝尔片面追求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对其人生的负面作用;然后用庄子"无用之用"观分析了财产和激情对伊莎贝尔的"无用"价值;最后用寓言"庖丁解牛"分析了她回归无爱婚姻的原因在于扭曲个性以回避现实的矛盾,以寄托母爱的方式实现其自然人生。  相似文献   

19.
狄更斯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但人物之间的关系却错综复杂,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甚至颠覆了最初的关系.这有利于进行人性探索、道德批评和情节安排,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