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先进的备课和教育思想是网络技术在教师系统备课方法运用中的灵魂。教师系统备课方法的运用应当充分重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教师系统备课方法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科学来丰富,充实,发展和完,善自己。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应当积极适应教师的系统备课,改革运作模式上的僵化和一成不变,彻底摒 充那种固步自封,本位主义严重的落后思想,正确地借助于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的教师备课存在的信息,资料不足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转变,更新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和备课,授课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教师系统备课方法在科学方法中处于一般科学方法的地位上,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具有较大的适应范围,可以适用于作为教育教学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系统备课的方法指导。系统备课方法既是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的方法,又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是具有定性、定量或两相结合的分析、评价的方法系统。本探讨了教师系统备课方法中的系统分析的水平、方法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的特点,包括概念、应用范围、原则等;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包括目的、可行方案、费用、效果、教案、系统评价标准和系统的综合评价等要素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系统分析是具有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分析评价的方法系统。本文探讨了教师系统备课方法中的系统分析的水平、方法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的特点,包括概念、应用范围、原则等;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包括目的、可行方案、费用、效果、教案、系统评价标准和系统的综合评价等要素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人们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来称颂决策者善于洞察事物、精于分析和判断问题。受此启发,我想如何也让教师做到运筹帷幄,决胜课堂呢?经过研究和思考,我认为,只要教师能够正确地运用系统备课方法对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学法、教师、学生、社情、设备和反馈信息等九个子系统的内容作出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编制出符合系统备课法要求——整体最优化的教案,那么就完全可以为决胜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说,编制教案是保障课堂教育教学成功实施的基础。传统和现行的观点普遍认为,编制教案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经验、智慧…  相似文献   

6.
本从素质教育对语教师备课方法的挑战与呼唤及历史发展的必然等方面论述了系统备课法是顺应这一挑战而产生的产物,并论述了采用系统备课法的价值;研究了素质教育需要语教师加快备课法改革的几个有关问题:1.要加强系统备课法的研究;2.要以“系统备课、科学教学、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和方向来改革教师备课方法;3.坚持实践探索与有较高层次理论指导相结合;4.采用多角度多方向研究的方法;5.尽快建立系统备课法的研究与训练软件资料库。  相似文献   

7.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没有扎实的备课做基础,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所以说备课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一定的条件下,教师的备课层次,是决定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网络给教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去吸取多方面的知识。笔者简单谈谈网络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教师们对校本教研的深入研究,集体备课这种原有的教研方式也随着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模式。文章探讨通过“交互式集体备课网络”,将其网络优势和集体备课优势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教师在合作探讨中寻找最佳教学设计方案及形成方案的途径,形成独具特色的集体备课方式。  相似文献   

9.
系统备课方法的实际运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对教师原有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本文认为:与系统备课方法的运用和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师素质的内涵和主体框架结构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育公共关系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尽快与系统备课方法相适应的途径是:取消中等师范教育,加大高等师范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力度;加大学校教育改革力度,为系统备课方法的运用创造环境机制;在教育领导领域里坚持教学与科研创新并重;高等师范院校要开设系统备课方法学课程等。  相似文献   

10.
系统备课方法的实际运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能对教师原有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本文认为:与系统备课方法的运用和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师素质的内涵和主体框架结构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育公共关系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尽快与系统备课方法相适应的途径是,取消中等师范教育,加大高等师范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力度,加大学校教育改革力度,为系统备课  相似文献   

1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备课与教学中,教师对网络的运用主要体现为:利用网络空间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备教材、在教学中运用网络。研究网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备课与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许多各类学校建设了校园网络.网络硬件建设热潮过后,越来越多的学校把焦点转向网络应用。教师在校园网上进行无纸化备课。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备课中的重复劳动,让校园网络发挥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13.
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网络教研、CSCL中日趋受到重视,文献调研发现,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网络的1-模网络分析。首先综合应用1-模网络和2-模网络分析,对来自安徽省肥西县10所不同学校的33位二年级语文教师在学习元上开展的协同备课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对其网络结构图、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与"分派"展开分析,立体化展示了协同备课过程中教师群体和个人层次的参与特点,并重点从教师个体角度,分析其参与度、协作知识建构阶段和关注主题的分布情况及特征。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后续网络备课和区域教研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教师在运用系统备课方法的过程中,应当认真遵循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等级结构性、开放性和目的性与自组织性等原则。分析了教师使用系统备课方法时可能发生的若干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即系统并不是万能的,不能用系统方法去取代非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电子备课系统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子备课系统的优势电子备课之所以能被教师广泛采用和学生乐于接受,就在于它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因此具有了优于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许多特性。它不但能集图、文、声、动画、视频等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让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课文内容不再尽是对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过程等文字性的描述,还可以是绚丽多彩的真实图片、生动形象的模拟动画或实时记载的视频信息,而且这种现象和过程等都能被反复地再现。通过这种对视觉、听觉系统的全面刺激,复杂的过程将不再是只靠想象,抽象的概念也不再晦涩枯燥,学生对知识能掌握得更加透彻和形象,…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采用“百花齐放”型各自备课、“能者多劳”型组长备课或“步调一致”型集体备课三种传统模式。各自备课的备课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业务水平、责任心、信息处理能力和教材驾驭能力等综合因素。这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科教师从网上下载教案来替代备课,变成一种投机取巧、玩忽职守的备课行为。组长备课是“一脑替代众智”的备课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采用“百花齐放”型各自备课、“能者多劳”型组长备课或“步调一致”型集体备课三种传统模式。各自备课的备课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业务水平、责任心、信息处理能力和教材驾驭能力等综合因素。这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科教师从网上下载教案来替代备课,变成一种投机取巧、玩忽职守的备课行为。组长备课是“一脑替代众智”的备课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交互质量评价是教师网络教研效率效果的保证,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实施依据。基于此,该研究利用文本内容分析法,根据Gunawardena交互分析模型,对安徽肥西县10所学校的33位二年级老师基于学习元的协同备课交互内容开展深入分析,发现基于学习元的协同备课体现了群体知识的协同进化过程。而对教师在线讨论主题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学评价、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方面存有关注不足的现状,这都为后续教研主题的设计、教研活动的开展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代表着整个人类经济、教育的新走向,它将改变社会活动的秩序和模式。我国必须要重新思考和调整现行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容,包括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观念、内涵、关系和政策环境等。实现教育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注重运用知识(智力)的力量来不断提高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要以课程体系、教学评估体系、教育法规、教材建设、备课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为突破口,提高教师备课与教学的能力素质,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可持续化、资产投入的无形化、与世界教育接轨的一体化和决策的知识化的目标,优化素质教育实施的基础条件,奠定我国素质教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上网浏览一些网站时,经常在网站页面上看到一个类似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树形结构,这个树形结构让资源的显示一目了然,当超链接某个地址时方便快捷。本文简单介绍了ASP.NET2.0 TreeView Web服务器控件在网络备课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