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合理性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失衡。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择校现象。从教育政策和儿童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等几个角度来审视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2.
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事实上,我国各大中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开始这项改革,到1993年已基本实行小学就近入学,初中入学也取消了区、县、市毕业统考,除少数学生经保送、推荐入学外,多数学生划片升入初中。然而,随着新政策的推行,由于一些措施不配套,特别是学校问差别的客观存在,择校就读现象愈演愈烈。中小学择校现象始于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最早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现在已逐步扩展到小城镇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从所择的学校来看,  相似文献   

3.
《南昌教育》2006,(9):1-1
新学期一开学,沈阳市城区254所中小学的1977名教师将完成沈阳教育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流动”;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优质学校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如此“折腾”,目标只有一个:通过3年至6年的优质师资“大流动”,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杜绝择校现象。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06,(2):12-12
在各地“择校风”日益盛行的环境下,安徽省铜陵市历经10年,推行教育均衡化理念,扶持弱校,让各学校均衡发展,基本消除了择校生,创造了一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范例。家长说,“这里的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为此,他们不再挖空心思为孩子择校。专家评价,铜陵是“中国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择校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李秀芬 《云南教育》2007,(8X):46-47
择校现象一直存在着,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可以说,只要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差别,只要公民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只要教育资源不公平,择校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05,(12):10-12
在全国各地择校风愈演愈烈之际,铜陵这个仅有70万人的城市成为中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评价,“这里,也许是中国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择校的城市。”[编按]  相似文献   

7.
侯建平 《农村教育》2005,(10):17-17
择校现象古已有之,正所为“经师易遇,良师难求”。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宋代的朱熹。他们的人品、学识为人共仰.因此,慕名求学者不远千里而至,弟子满天下。今天择校与古代的择校有着显著的区别.即今天的择校一般是父母决定的.而不是学生本人。从所择的学校来看。不仅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类学校大量存在,甚至连义务教育的初中和小学也是大量存在。这种激烈的择校大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市场的混乱.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这种择校现象的原因和对策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择校政策的反思 仔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行的择校政策,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假设:即择校违背了教育公平,择校导致了教育乱收费和教育腐败,因此,为了保障教育公平必须“就近入学”,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要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择校现象就自然可以消除。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9.
国外义务教育的择校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飞 《教育与职业》2003,(24):37-37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整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义务教育阶段是否应当允许学生择校,是不少国家遇到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美国:择校呼声越来越高美国的法律规定儿童6~16岁必须入学。美国的公立学校由政府税收支持,学生免费入学;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支持,收费昂贵。美国历来实行公立学校就近入学的原则,但是由于公众对逐年下降的公立中小学质量不满,择校呼声越来越高。在美国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择校形式主要有:①开放招生制度:允许适龄儿童到居住地以外的公立学校就读。②磁石学校…  相似文献   

10.
随机选取北京市九所中小学校,围绕择校规模、方式、影响因素、特征和负面作用五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中择校行为背后隐藏着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配置不均衡的矛盾。择校问题的最终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疏导——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与满足公众合理需求并进。  相似文献   

11.
黄远春 《陕西教育》2007,(10):124-124
1986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学校,使儿童、少年能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限制与鼓励择校的有关情况,着重指出我国义务教育的政策是就近入学,提出了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以及坚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择校问题历来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时下,广大人民群众都感觉到子女上学难,究竟难在何处呢?从实质上来讲,难在不但要上学,而且要上好学校,不但要享受教育,而且要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老百姓只有通过子女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学业成绩,才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优质的高中、优质的大学去学习,将来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收费”现象的一般解释是,由于政府将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窗口学校和优质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并由此引发了择校热。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择校收费”现象形成的政策根结。  相似文献   

15.
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措施来加以解决,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在不鼓励的前提下,承认其需求的合理性一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支配、控制巨额的择校费,主要用于同一地域内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这样削山头,填山谷,使教育资源在同一地域内的配置和布局更趋均衡合理。  相似文献   

16.
近二三十年,中小学择校成为社会热点,相关研究文章也层出不穷,但研究大都集中在原因、对策、形式、现状、群体阶层差异或国别比较等现象的描述和评论,而有关择校的历史变迁、发展特点及规律探析甚少,本文拟就此方面做点浅尝,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彬 《文教资料》2008,(34):81-83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着眼点从普九转向享有均等的教育质量上来.农村中小学存在着教学质量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更加显著地体现在城区不同学校之间.本文认为,造成我国择校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简单地采用"堵"的方式是将教育均衡发展错误地理解为绝对的平等.本文在对美国择校制度概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合理的择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每年七、八月份,伴随着各个层次的招生,一场“择校大战”总是在各地如约而至。教育的公平、社会的公正,在“择校风”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百姓责问:“择校风”是否真的无药可治?据报道,安徽省铜陵市用了10年时间成功地解决了“择校”这一难题,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郑重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6月29日出台的新《义务教育法》则对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现在,距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已经两年了,但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的一些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却“涛声依旧”,个别县区择校之风甚至不降反升,越刮越猛。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