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职学生来看,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同时,又面临着专业学习及就业等诸多压力,他们的心理正处于转型时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中职学生的心理教育,对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地干预与矫正,这样才能促使其心理健康地成长。笔者首先就新时期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就这些心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最后,就加强时期中职学生心理教育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学生干部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支不容忽视的主力军,既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对象,又是学校教育管理最基层的组织实施者.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带头人,在学生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有时甚至比教师更容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但是学生干部当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和管理,以保证他们既锻炼了能力又服务于同学.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学生残疾类别多样,他们在智力、情绪、心理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每类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不同的需求,使得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非常的大,如:唐氏综合症的学生性格比较倔强;自闭症的学生交往能力比较差,但对别人对他的态度又非常的敏感;有些心理问题的学生又会有恐惧自卑;有些多动症的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多动的行  相似文献   

4.
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和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办二级学院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比较鲜明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心理素质,如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民办二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三学生表现出来的矛盾更加多重化,成熟中有时又有点幼稚;慎重中有时又有点冲动;勇敢中有时又有点腼腆;乐观中有时又有点气馁;包容中有时又有点计较……他们面临的学业担子越来越重,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学习、生活、情感、性格等各方面都处在一个逐渐定型的阶段,可以说,初三阶段是学生迈向成人的临界处.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须引入心理教育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对学生思想的把握与渗透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对学生的管理也陷入了双向增长的怪圈:即管理者的工作力度和范围在不断加深和扩大,而被管理者的消极因素也在悄然蔓延和泛化,使我们忙得晕头转向却又防不胜防,有时甚至面临无可奈何的境地。这种现象虽不普遍,但是程度不同地存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对此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大力引进心理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拥有着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和综合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把中职院校比喻成一个小社会,所以中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状态独特,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都是中职教育阶段重要的工作内容,做好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职业学校,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或心理不良的学生,我们称其为“问题学生”,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从小受学校、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方法失当。因此,教师要从学业、心理、人格等方面对“问题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施以传统的人文关照和道德理念教育,令其自信、自尊和自强,使“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  相似文献   

9.
90后高职学生出生在中国政治、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且信息极度膨胀的时代,他们的心理行为存在着显著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色。这些心理行为既有积极、向上的内容,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缺陷心,及时分析和研究广西"90后"高职学生心理行为特点,有助于进一步了解90后高职学生的心理,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促进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课堂发言交流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载体。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敢说,不管对与否,只要他觉得对,自己会就抢着举手发言交流;二是会说,却无意交流,怕说不好受批评或嘲笑;三是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四是课后谈笑风生,课内默默无闻等。这些现象都造成课堂发言交流的空白。后几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定势因素——心理上存在的不平等。教师授课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戒备或自卑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发言,有时即使发言也是言不由衷,与教师的脸色应对。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说话条件,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老师,我每天呆的最多的地方是教室,每天关心最多的是我的学生。学生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熟悉,那么亲近;但是更多时候,我总喜欢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种感觉好像特别亲切,特别舒服。虽然他们有时会很调皮,令我哭笑不得;有时会惹事生非,使我火冒三丈,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和他们之间的感情:他们活泼可爱的模样,时时吸引着我;他们快乐无邪的神态,时时感染着我;他们至真至纯的心灵,时时感动着我。  相似文献   

12.
张小丽 《小学生》2012,(11):94-94
教育评价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却又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日常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教师们对于学生的评价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见心理。同时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重"分"心理也是一大隐患。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一些优点往往容易被缺点和不足掩盖,所以很难得到教师对他们公正、客观的评价。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导致他的言行评价对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直面弊端,关注全面,清醒认识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李蔷 《华章》2013,(23)
中职学生是作为相对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教师则必须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诱因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地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心理引导的方式以及结合心理治疗的方式,让他们逐渐的从心理阴影当中走出来,并且培养出具有现代化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黄凤平 《广西教育》2005,(12B):16-16
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健康水平的三大标准之一。近几年的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心理健康令人担扰,心理障碍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尤其是处于“心理断乳期”的职校学生,他们既要承受自己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来的苦恼和焦虑,又要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竞争氛围,特别是他们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成了学业上的失败者,学生由此产生信心低迷、自觉性差、交往受阻、心理压抑、厌学忌考、学业困难等心理问题。同时,他们还要面临着择业问题,许多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感到茫然,缺乏就业心理准备。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徐艳 《教师》2010,(24):23-23
针对“问题学生”,作者通过观察分析他们存在的共同特点后认为,首先要爱学生,了解他们,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其次,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包容他们;第三,把自尊还给学生,以博大的胸怀,无比的爱心,坚持用温暖、尊重、信任来点燃他们自尊心和上进心的火种,让他们重新成为天使。  相似文献   

16.
徐艳 《教师》2010,(21)
针对"问题学生",作者通过观察分析他们存在的共同特点后认为,首先要爱学生,了解他们,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其次,只有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包容他们;第三,把自尊还给学生,以博大的胸怀,无比的爱心,坚持用温暖、尊重、信任来点燃他们自尊心和上进心的火种,让他们重新成为天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初中学校里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孤僻、懒惰、急躁、懦弱等不良品质,并且缺乏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及时地认识到问题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严重性,运用教育、管理、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本文主要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矫治策略,希望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薛浩 《江苏高教》2005,(3):90-92
高校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他们或表现为学业不佳,或表现为行为偏激,或表现为心理亚健康,或表现为生理缺陷,或表现为情绪失控。“问题学生”形成原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教育体制因素。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依据,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学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高职学生存在着对学校环境不适应、难以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90后高职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一)初一抓好衔接教育学生入校后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已有的心理结构和新的信息输入不相符合,以至产生不适应感,实际上心理方面的不适应是主要的。学生入校时的不适应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课程的增加使他们出现紧张感,只有被动接受而无主动适应,有时甚至难以应付;管理上的规范化,使他们有一种约束感;同学们之间知识、兴趣、特长等方面的差异,使有些同学产生自卑感或优越感等等。应该说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出现不平衡、不适应是难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帮助他们去建立新的平衡,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从不平衡向平衡过渡,从不适应向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