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而不实     
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  相似文献   

2.
华而不实     
1.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卫国,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一直都没有找到。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随他。"  相似文献   

3.
晋襄公释放三帅,阳处父追诸黄河,盂明视稽首舟中,答阳处父以“外交辞令”(文中着重号系笔者所加):  相似文献   

4.
华而不实     
《小学生导读》2012,(7):96-96
1.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卫国,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一直都没有找到。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随他。"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晋襄公手下有个大臣叫阳处父,平时喜欢高谈阔论,总是自以为是地教训别人。有一次,鲁国有个叫宁赢的人去投奔阳处父,可是没几天,宁赢就离开了阳处父独自回家了。宁赢的妻子纳闷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宁赢回答  相似文献   

6.
华而不实     
此语出自《左传·文公五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去魏国,回来时路过宁邑(今河南省获嘉县),住在一家旅店中。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一表人才,举止不凡,十分佩服。于是和他妻子商议说:"我多年来就想投奔一位高尚的人,但总找不到合适的人,今天看来这个阳处父是我中意的人,我决心跟随他!"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教师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时,常常崇尚朴实无华,而鄙视华而不实,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朴实无华和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都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应该提倡一种“华而有实”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历史学科教学,更应该如此。所谓“华而有实”的“华”,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提问频繁,华而不实 教师频频发问,使得整节课“一问一答”,场面热闹,但没有触及教学内容的关键,华而不实。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类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9.
8月中旬,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开赛。今年的参赛者中有不少是出过书的“少年作家”,但这些“少年作家”此次却无一人获奖。大赛还暴露了大量少年创作群体的问题: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评价一位教师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时,常常崇尚朴实无华,而鄙视华而不实,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朴实无华和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都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应该提倡一种“华而有实”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历史学科教学,更应该如此。所谓“华而有实”的“华”是指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丰富多彩,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知识信息量的博大。也就是说,一堂课要通过“华”激起学生的兴趣。所谓“实”是指教师通过“华”的方式,使学生在浓烈的兴趣中接受知识,增强思…  相似文献   

11.
《之战》集中体现了《左传》的高度文学成就 ,它是《左传》叙战争的名篇之一。在不满千字的文章中 ,由“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视馆”、“文嬴释俘”、“阳处父追囚”、“穆公悲迎败将”等生动的小故事构成完整的情节。描述了十几个思想各异 ,情态各别 ,个性各殊 ,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实在令人拍案称绝。蹇叔是全文的中心人物 ,也是作者用力刻划的人物。他活动在战前 ,而战事的发展、结局与他的分析、预见无毫发爽 ,千载而后 ,闻其言 ,似面其人。他是秦穆公时的元老重臣 ,国有大事 ,穆公多与之相商。当穆公…  相似文献   

12.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活动中发现,众多教师的教学存在两种倾向:华而不实,实而不华。华而不实是一种“表演”,是表演给评委和听课者看的,从表面上看,很热闹、很活跃,学生参与率高、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在热闹的背后学生得到了多少“实惠”?  相似文献   

13.
赵志 《四川教育》2010,(7):39-39
多媒体课件初登教学的“大雅之堂”时,琳琅满目、五彩缤纷让人惊艳,于是纷纷效仿。一段时间,判断课堂是“新”还是“旧”的标准就是有无课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有人对课件的价值提出了怀疑,认为有课件的课就是作秀,就是华而不实。在笔者看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我曾撰文批评现在某些“教育科研”:迷信权威,亦步亦趋;眼睛向上,追赶时髦;“课题”崇拜,华而不实;故作“特色”,“模式”泛滥;论著晦涩,不知所云;职称论文,虚假写作;虚张声势,热衷炒作;“科研”牟利,以饱私囊……并把这些现象不客气地斥之为“伪科学”(见《教师之友》2001年第3期《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  相似文献   

15.
左群英 《教育史研究》2009,(6):17-19,29
《老子》的“反道德主义”实质上是对华而不实的“伪”道德的反思和批判。道德教育的本质在顺“道”而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如天地滋养万物而不自居,都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非取消道德教育,而是顺应自然不妄为,力戒华而不实的道德说教。《老子》的“反道德主义”启示我们以一种反思和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并改革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袁建国 《学子》2013,(11):22-22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学习杜郎口经验,实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高效课堂。但是,也有许多课堂“动而低效,活而不实”,把“高效课堂”上成了“搞笑课堂”。 一、内容上华而不实 高效课堂的“高效”,是指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指向三维目标。在落实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动得越多,课堂效率越高。但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想着“让学生动起来”,忽视了目标的指向性,课堂乱而无序,内容华而不实。  相似文献   

17.
华而不实     
~~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华而不实@李月萍~~  相似文献   

18.
语文老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 ,雄辩的口才 ,幽默风趣的谈吐 ,但不能作华而不实的“表演” ,应该在语文教学上实行“三变”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作文有这样一种现象:无话可说——怕,假话连篇——编,东拼西凑——抄,华而不实——空.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作文应注重求真,即“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0.
《殽之战》(高中语文第五册)里写到秦将孟明被晋襄公放归回秦的途中,有一段对前来捉拿他的晋大夫阳处父讲的话。这是一段“记叙得很出色”(教材预习提示语)的外交辞令,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新编教材有关的一条注释对此把握欠准,给教师备课尤其是给学毕自学设置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