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以描述性概念的形式予以呈现。大家知道描述性概念是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概念,是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这样的概念是"发育不成熟"的概念,具有模糊性、不科学性,且与例子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外,还经常出现用描述性概念来学习新的描述性概念的情况。在教学中,如何做好这一类内容的教学呢?我的经验有以下三条。  相似文献   

2.
概念教学使用定义型的概念、感知型的概念与描述性的概念,对小学数学教学十分重要。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这个时候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一般可以根据数学概念的抽象水平,将其分为定义性概念、描述性概念两大类。数学中,对"数"的理解,其偶数和有理数,就是通过定义性概念揭示本质特征,而长方形、三角形则是通过直接观察就能直接获得其特征的描述性概念。数学课程中概念教学需要教师从概念本质上分析,并引导学生,教会学生怎样正确理解数学的公式、定理和法则,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数学知识,提高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我们总会接触到"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对于以上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不是难事,但因为各种文献资料、书籍材料在表述中,说法各一,边界模糊,让鉴赏者莫衷一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也不容易区分.以其"昏昏",何以"昭昭"?笔者试图以教学实践所得,廓清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利于学生认知并提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研究的基本平台.由网友的提问"-2~(1/2)是不是二次根式"为源头,用会议纪要的形式阐明教师和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谈论涉及了教育理念、数学文化、教育数学、教学设计和教学要求等多个领域.形成关于"描述性定义"这类数学概念教学理念的全面认识,有利于教师对这类概念教学深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小学概念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概念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往往不易掌握概念的内涵.因此,概念教学成为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关,笔者从小学生的年龄出发,将"童话"巧妙引入教学中,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容易接受"概念"这一概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以大概念为导向的单元教学是当前国际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为小学数学课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带来新的契机和可能。在确立单元大概念之后,教学应以单元大概念为导向,以预期结果为航标,规划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真实的深度学习。具体实践路径有三:以"大概念"逻辑重组"学习内容";用"预期结果"统领"学时目标";从"基本问题"演化"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多以描述性为主,应尽量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对概念要素进行感受和理解。一般认为,面积概念有三要素:1.面积是封闭的,有边界,不开口,内部的大小是面积;2.图形面积的大小与周长有关,与边界线的长短有关;3.面积是各部分之间的和(密铺),可测量,有可加性。王昌胜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这节课,其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面积概念的三要素展开。听课后,我们当场就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进行后测,结果显示学生的掌握情况非常  相似文献   

9.
正函数概念在初三教材中就已引入,如何依据初中生对函数概念已有的认知水平,在高一新生中实现同一概念两个层次教学的衔接,正确树立函数观点,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解决各类问题,是高一数学教学面临的首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使学生树立起函数观点呢?笔者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试作如下初浅探讨。一、理念和认知:深刻认识初、高中函数概念的本质联系,重视函数概念的理解一方面,初中函数概念是描述性的,描述中突出了"对  相似文献   

10.
正一、概念生成——不能忽略背景化学概念的生成远不是告诉学生一个概念本身那样简单,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概念,这个化学概念在化学知识的体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让我们的化学概念教学有一个丰富的背景,而这正是目前的化学教学所忽略的.化学概念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应当如何生成?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考虑了概念的生成背景与具体的生成途径,我们才能说这样的概  相似文献   

11.
概念是基础知识的核心,理解概念是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的前提。为此,重视和加强概念的教学,努力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1.直观形象、明确清楚是第一学段概念教学的要点。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第一学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形象直观,多举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这座桥梁达到抽象理性的彼岸,理  相似文献   

12.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则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解决这一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并与积极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展开操作活动。在教学中应突出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理一理"、"用一用"五个环节,以促使学生内化概念。  相似文献   

13.
物理概念是基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牢固的、正确的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本文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面上对物理概念的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较有成效的"实验-探究"概念教学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理论依据、实施条件、以及实施将带来的具体优点,并讨论了教学程序,指出了在初中物理中具体是哪些概念适宜用实验探究的模式进行教学,对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概念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盛 《华章》2010,(32)
由于初中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是直观图形,几何概念经常用描述性定义解释,抽象性不强.而初中生接触的是严密性、规范性很强的概念,必然增加学习的难度,可谓是"全新学习".并且这些概念又是进一步学习推理、证明的基础,对于后续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既然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里,缺乏对图形的常识性定义,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因此,掌握几何基本概念就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而且一些概念如平行线、四边形、圆周角等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因此,进行概念学习必须实现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再到"函数",实现了初中数学抽象的两次跨越.第二次跨越中数学思维一下子从静态转变成了动态,由离散转变成了连续,概念更抽象.因此,"函数"的入门教学一直是难点,其突破策略是初中数学教师苦苦探寻的课题.一、生活化突破"函数"入门教学的难点生活中实际上处处有函数,利用生活经验突破"函数"入门教学的难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例如,教学"函数"概念时,笔者打破常规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概念运用的精确性是避免引发教育学理论困惑的重要前提,以"教育实践"这一重要的教育学概念为例,分析其在日常语用中存在的矛盾与不严谨,指出运用通用定义、约定定义及描述性语言来表达教育理论,可以实现教育学概念表达的精确化,并避免产生理论困惑。  相似文献   

17.
<正>解题出错是学生学习中的正常现象,教师一般按"作业错题的整理与分析"、"作业错题的讲评"、"讲评后的练习与检测"三个步骤来合理有效地利用错题资源.其中错题的整理与分析是基础,教师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学生.事实上,错题的产生也与教师的教学有关,这一点很少有教师能够认真反思.集合是学生进入高一后接触的首个数学概念,它是一个用描述性语言给出的概念.学习集合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它,在使用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科学概念的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关键.以往教师对概念教学的方法是"讲透概念,再做练习"或"精讲多练"来建立对概念的理解,这导致学生概念运用能力较弱.而新课程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概念建构过程,以达到科学概念的建构的目的.因此.如何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可以学习、教师能够把握的具体概念,概括形成概念或一般的原理,将事实性目标转化成科学概念,已成为各国科学教育的热门话题.加强对科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笔者以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电压的测量>中"电压"的教学为例,阐述科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强调"过犹不及",数学教学要避免"揠苗助长".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逻辑基础,是学生理解数学本质的关键,也是教师理解教学本质的前提.在分析初中数学概念特点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初中数学概念理解教学中"度"的把握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用特定的数学语言和符号,以最概括、最简约的方式反映一类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共同本质属性,因此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然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抽象的概念往往是他们不易掌握的.要突破这一难关,就要做到"静态概念,动态演绎",让"静态"概念在引入、理解、深化的过程"动"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使他们获得积极、深层次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掌握、运用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