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文本细读是促进语文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带领学生深入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意图的主要途径,是精读课文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如何选择那些"细读点"呢?如何进行"细读"?本文通过课例,详加剖析,相信会对老师们备课有所帮助。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对话中理解文本内涵,感悟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过程中,如果"细读点"选择不当,就会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过程中,不可能对文本达到全方位的解读,因此"细读点"的确定是关键,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目的的实现.笔者在此谈谈如何在语文阅读中抓好"细读点". 一、在关键处细读,牵一发以动全身 古人读书,认为"看文字如抓贼",对关键的词句不能轻易放过.优秀的文章之中,总有几个关键的词句寄托着全文的思想,对文本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就是"文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领学生抓住"文眼"进行品读.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过程是否高质优效;首先建立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也就是取决于学生对文本的细读,即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揣摩课文主要内容以及这样的内容是如何表达的,并进行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否则,课堂对话只能是肤浅的、低效的,乃至无聊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所谓关键词句,是指在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准确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懂课文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的内容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个人认为:要上好阅读课,文本细读是基础。只有师生共同进行文本细读,贴近文本的意蕴,才能发展阅读主体的创造力。一、潜心涵咏,推敲词句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谈不上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关键在潜心涵咏,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理解文本内涵,感悟表达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过程中,如果“细渎点”选择不当,就会出现师生间对话脱离文本、课堂教学偏离目标的现象,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不能有效提高。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细读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对文本的有效阅读,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内涵,感悟表达技巧,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时常发现很多"无效化"的阅读。对于文本,我们并不需要对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去细细品读,而是应该有选择、有侧重地去阅读。一、文本关键词句——品一品关键词句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整个文本起到升华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文本关键词句找出来再放回文中去品味,学生就能真正体会到整个文本所表达的深意。例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作者用不多的笔墨就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奋发向上、不为命运所妥协的司马迁。纵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对文本的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咀嚼,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细读文本,又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呢?语文教学领域的文本细读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解读理念,是一条提升课堂品质的必由之路,是一项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一线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当努力实践文本细读。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谈谈文本细读的方法。1.抓住关键字词仔细推敲文本细读应从语言文字入手,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特别是对那些关键字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文本,这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语文素养的环节.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在品读选择上不分轻重,找不准细读的点,影响了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其实,对文本的品读,不是每字、每词都必须浅斟慢酌的,有效的阅读应从找准细读点开始,发挥好文本的例子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人本对话,夯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可见"人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突出"人本对话",强化师本对话、生本对话。1.师本对话是前提阅读教学,开始于教师与"文本"教材之间的对话。接触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是一名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旨意,要解读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11.
文本细读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亲近文本,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音,与文本进行亲密的对话。本文将从当前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文本细读"的内涵和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几个方面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捷 《青海教育》2013,(9):42-43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立足语言,运用多种品词析句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诸多文章内涵丰富,风格各异,可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这便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略。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具体有三点。1.品析语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品析语言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品析语言即对课文词句的品赏理解,旨在使学生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受到思想的启迪,获得心灵的陶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提升个人素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低年级阅读教学也需要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对话可以由浅慢慢入深,学生思维的火花可以被激发.教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与文本对话呢?笔者以苏教版第三册课文<梅兰芳学艺>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谈谈.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没有自己对文本正确的、细微的、深入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所以要上好阅读课,细读文本是教师的头等大事."细读"的字面意思并不深奥,就是仔细地、认真地阅读.语文文本细读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把它看做一种文本研读的方式;二是把它看做一种文本阅读态度:三是把它看做一种引导学生阅读的语文教学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或预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研究性的阅读,应该是三种理解合一的细读.细读要掌握方法,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就是文本细读的重要内涵.下面,本人就文本细读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及体会.  相似文献   

16.
"读""品""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读、品、悟首先要深挖教材,找准细读文本的切入点。抓关键词句就是有效指导的最佳方法,找准关键词句,能够使教学过程更为清晰,能够让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闪光处,有助于理解语言内涵,体会人物情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表达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8.
裘永丰 《考试周刊》2009,(48):61-62
由于重词句串讲,轻文本感悟,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正日益陷入困境。本文作者尝试通过反复诵读、研读、品读来有效实施文言文细读中的生本对话,真正让学生能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从而提高广大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和有效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捕捉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关键词句的内涵,感悟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并灵活运用关键词句。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来发展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实现个人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深入课文之中,进行细致的品味。随着阅读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虽然很多教师开始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读,但仍存在缺乏针对性、没有突出重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