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会放手     
一次某个朋友请客,同来的两个朋友都带着自己的孩子,一个是刚上一年级的男孩,一个是幼儿园大班的小姑娘。吃饭前两个孩子在一起玩,都非常活泼可爱。吃饭了,他们各自回到母亲的身边。看着饭桌上的菜,小男孩的母亲忙坏了,每上一样菜,她就忙不迭地给孩子夹上一些,并不断地对孩子说:"这个菜营养价值高,多吃一点;这个你也要多吃一些,吃了就会长高;这个吃了会更聪明……"一顿饭下来,这位母亲一直在为孩子夹菜、  相似文献   

2.
开学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很多孩子吃饭时挑食。这个不爱吃那个不想吃,尽管每次午饭前后,我一再叮咛多吃饭、多吃菜,可最后总有一部分孩子要倒掉剩饭剩菜。 一次午饭后散步,我发现有几个孩子正围在一起像模像样地表演某种食品的厂告。菁菁小朋友委屈地说:“我最喜欢吃广告中的东西了,可我妈妈不肯买……”马上就有几个幼儿附和着说:“我也是,我也  相似文献   

3.
财富     
阿宇住在一间四面透风的屋子里,既没有漂亮的衣服,也没有好看的鞋子,可是,阿宇一点也不觉得日子难过,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是个十分疼爱孩子的人,常常把好吃的东西让给阿宇吃。这天,难得阿宇过生日,家里于是多了几样好吃的菜。可是,阿宇和他的母亲都望着菜,端着饭碗,却没有动筷子。于是,母亲抚摸着阿宇说:“孩子,吃吧,反正留着也是要吃的。”阿宇先是犹豫一下,后来才慢慢地吃了,可是,总没看见母亲夹菜吃,阿宇好奇地问:“妈,你干吗不搛菜啊?多好吃的菜。”“我不喜欢吃,孩子,你若是喜欢吃,就吃吧。”母亲回答。于是阿宇毫不客气地把菜全吃…  相似文献   

4.
正我18岁那年,到离家三百多里的一所大学去读书,还没出门,母亲就开始担忧:你从未离开过家,嘴又笨,上初中还被街坊误认为是"哑巴",突然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会不会迷路?食堂吃饭时,你能"抢"到饭吗?你有那么多不喜欢吃的菜,如果食堂只有那些菜怎么办?整理行李时,母亲又开始担心:"你不会洗被子,被子脏了怎么办?你有轻微恐高症,住宿楼高不高?"一连串的问号,让母亲睡不安宁。总是睡  相似文献   

5.
开学一段时间,我发现班上很多孩子吃饭时挑食.这个不爱吃那个不想吃,尽管每次午饭前后,我一再叮咛多吃饭、多吃菜,可最后总有一部分孩子要倒掉剩饭剩菜.  相似文献   

6.
选择的幸福     
小时候,家里穷,可母亲总喜欢"制造"一些可能的事情,供我选择。早上,母亲会说:"孩子,早餐是吃红薯还是喝稀饭呢?"当我说喝稀饭时,母亲就会高高兴兴地下厨为我做起稀饭。过年了,母亲没有那么多钱给我既买上衣又买裤子。于是,母亲就对我说:"孩子,  相似文献   

7.
儿童教育专家把父母按其教育孩子的惯用方法分成以下三类:解释型、命令型和非干预型。如果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对你说:这个菜真难吃!你会怎么回答孩子? 解释型的父母说:这个菜很有营养,吃了它……命令型的父母会说:哪里来的这么多话,快吃!非干预型的父母会说;真的?让我尝一尝。  相似文献   

8.
左邻右舍,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到了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有的孩子闹着不吃;有的孩子尽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说“我不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有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好菜”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还有的父母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孩子则吃一口,玩一会。“吃饭”成了家长最伤脑筋的事。其实,这是家长自找的苦恼,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给惯成这样的。我的女儿已5岁了,长得活泼健康。一日三餐,无论荤素粗细,她都吃得津津有昧,从不要我操心。我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家有严母     
<正>(一)刚放下书包,就听到一阵河东狮吼:"快去洗手!""快过来吃饭!""自己拿碗!自己盛饭!"我迅速放下书包,急忙到水龙头下洗干净了手,小心翼翼地走到餐桌前。餐桌上摆了许多菜,全是鸡呀、肉呀什么的,蔬菜仅有一盘茄子,而且只剩下两块了。我拿起筷子准备将它们夹到碗里,却被母亲的筷子压住了。"怎么吃这个,这是你老爸吃剩下的,最没营养!"接着把两个鸡腿一并夹到了我的碗里,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爸爸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起来认识他。外婆叫我们吃饭,我正走向餐厅,爸爸一下子挡住了我的去路,我往左,他就往左挡;我往右,他也往右;我想从他胳膊下面过,他就蹲下来;如果我想跨过去,还没等我抬脚,他就"呼"的一下站起来……去一次餐厅真不容易呀!在吃饭时,他也不安分。每当遇见我和他都爱吃的菜,他就会说:"这个菜小孩不能吃,吃了会变笨。"如果我相信了,  相似文献   

11.
失去的信任     
有一段时间,母亲来台北疗养身体时住在我家。一天,正准备用餐,母亲随口说:"弹弹,快来吃饭。你跟外婆比赛,看谁吃得最快。"那时候的我正在炒最后一个菜,听到这样的话,马上回:"妈,吃饭有什么好比的?如果吃太快噎着了怎么办?吃饭就单纯享受吃饭,孩子有自己吃饭的步骤,比赛干吗?"因为我说了这样的话,母亲从此闭嘴,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教育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的邻居中有两位年轻的母亲。她们都有一个5岁男孩。其中一位母亲常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敬老人,团结小朋友,对人要友爱。另一位母亲说要想让孩子适应这个社会,就要从小从娃娃抓起。她对自己5岁的儿子说:你长大了要孝敬妈,妈有钱。你对妈好,妈的钱就全是你的。你从小就要立志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挣大钱,过好日子。”她还把她的理论落实到行动上,孩子多吃一点饭,妈妈会给钱;孩子自己穿衣服,妈妈会给钱;孩子打酱油回来,妈妈更是眉开眼笑地给钱……这孩子就在妈妈金钱的激励下“茁壮”成长着。渐渐地我发现,这个用金钱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13.
吃零食,是孩子们的享受,对成年人而言,也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回忆。但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在对待孩子吃零食的问题上,父母们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很多父母认为,吃零食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不应该让孩子吃零食。在访谈中,一位母亲抱怨说:“孩子小时候喜欢吃零食,把牙齿都吃坏了,开始长龋齿,硬的东西都吃不了,很多东西不能吃。”有些孩子也承认他们已经“尝”到了零食带来的恶果:“我以前喜欢吃零食,吃完零食以后就不想吃饭了。”“我喜欢在睡觉前吃零食,结果越吃越胖。”另一些父母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一、教会孩子正确的吃饭姿势。 有的家长和老师性子比较急,看孩子吃饭慢,就忍不住喂他。殊不知经常喂饭不仅不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吃饭姿势,还会降低孩子的食欲。因此成人应教会孩子一手扶碗一手拿好勺子或筷子,吃一口菜,吃一口  相似文献   

15.
一个周末,我和家人到餐厅吃晚餐,刚上第一道点心,一个穿着体面的奶奶带着一个小男孩在旁边入座.不一会儿,孩子的爷爷也走了过来.我观察到,从入座开始,小男孩的奶奶就一直没有笑过,紧绷着脸,一直斜着眼睛看着小男孩.小男孩背着书包,约四五岁的样子.在等上菜的时间里,那位奶奶一直盯着小男孩,生怕他做什么坏事.男孩嘻嘻哈哈地用筷子戳开餐具的包装膜,奶奶很厌烦地打男孩的手;男孩想翻书包,刚刚拉开书包拉链,就被奶奶呵止.菜慢慢上齐,男孩在几分钟里用筷子扒拉了一小碗面条,又吃了两块点心,然后坐在位子上发呆.奶奶又给他添了一碗米饭和一些蔬菜,但她的脸一直绷着,像生闷气似的.男孩一点一点地拨拉着碗里的米饭,好像吃不下去,我想他应该是吃饱了.奶奶又开始训斥了:"快点,给我好好吃饭!"当饭菜的油渍不小心溅到孩子衣服上时,奶奶又是一顿大声训斥:"你怎么那么不小心!"然后用力地去给男孩擦拭.男孩的爸爸随后也入座,一个人闷头吃着饭没有言语.  相似文献   

16.
幽默     
<正>营养不良儿子吃饭天天要吃马铃薯,其他什么菜都不喜欢吃。老爸劝儿子:"儿子,不能挑食,什么菜都要吃,否则会营养不良的。"儿子大声地说:"你骗人,我才不信呢!蚊子只喝血,绵羊只吃草,大熊猫只吃竹子,它们怎么不会营养不良呢?"心肠好小明在公交车上给一位大妈让了座,大妈坐下来就说:"现在的年轻人长得不咋样,心肠还挺好!"小明顿时泪奔了……  相似文献   

17.
张延伟 《新疆教育》2012,(9):178-178
为了让初如园的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采用了家长陪同幼儿入园适应的半日活动。该吃饭了,孩子们都坐在小椅子旁准备进餐了。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真香呀!刚吃了几口,一位孩子的姥姥大声对老师说:老师,再给我们的孩子盛点菜,孩子爱吃菜。话音刚落,一个爷爷也让老师再给孩子盛点菜……没几分钟,又有一些家长要求给孩子添菜,由于老师对孩子们的进食量不是很熟悉,转眼间孩子们的盘子里又都添上了不少的菜。老师,我吃不了。老师我不想吃了。有的幼儿索性在家长的带领下主动将剩下的倒进了垃圾箱。  相似文献   

18.
王爱琴 《考试周刊》2007,(21):17-18
我们中国人重视吃饭,民以食为天,一点没错。但现在的孩子吃饭是个大问题,不要吃,不肯好好地吃,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骗哄全用上,也难让孩子太太平平安安静静吃好一顿饭。  相似文献   

19.
<正>上午十点学生放假离校,可都十二点了,小辉的爸爸还没过来接孩子。更可气的是,无论我打多少个电话,那边一直无人接听。都这个点了,我只好带着孩子来到餐厅先吃午饭。也许是看别人都回家了,小辉闷闷不乐,低着头胡乱地将菜往嘴里塞。不一会儿,脸上、衣襟上就狼藉一片。"你就着馒头吃,别到处洒啊……"坐在他的对面,我实在没什么胃口,索性放下筷子,看着他吃。"老师,今天的菜真好吃,你也吃啊,一直等我爸肯定累了。"发现了我一直盯着他看,小  相似文献   

20.
惊喜与惭愧     
参加幼儿园的开放日活动,时间虽然不长,感受却是不少,概括说来,可谓一惊,二喜,三惭愧。所谓惊,是指孩子在开放日活动中所显示出的"本事",着实让人吃了一惊。"对于孩子的事情不能包办,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此,几乎所有家长从理性上都是认同的,但恐怕许多家长同我一样,远远没有做到这一点。孩子能走会跑了,我却总是不停地在后面唠叨"慢点,别摔着"。孩子入幼儿园了,一向由家长包办的吃饭、穿衣问题又成了我们的一大心病,生怕孩子饿着、冻着。而在开放日这天,我却看到:吃饭,孩子一口饭、一口菜,吃得像模像样,有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