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自始至终以浓重的笔墨刻画了悲剧主人公孤独的性格。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失望,对人生、社会、人类未来出路的探索与迷惘,造成了哈姆莱特性格的孤独,造就了他孤独的人生。文章从孤独的角度来解读这部悲剧,阐释在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强烈而独特的孤独性格。  相似文献   

2.
《哈姆莱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中研究价值最高的就是哈姆莱特形象的研究,他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哈姆莱特的形象都有不同的看法。在此我们摒弃以往的传统说法,把哈姆莱特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环境中,来解读哈姆莱特复杂性格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哈姆莱特形象以其矛盾复杂的内蕴为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人文主义与非人文主义交织混杂的思想、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和矛盾偏执的性格,由此构成了哈姆莱特形象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而这正是哈姆莱特形象魅力所在。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是莎士比亚对当时观众普遍的审美期待追随和超越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文化转型时期的艰苦探索者--哈姆莱特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形象.本文尝试运用性格组合论,把他定位为文化转型时期的艰苦探索者.文化的冲撞导致人物性格的矛盾性.在哈姆莱特身上,两种互相冲突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并存,多重互相对立的元素组合成其性格但又有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全世界被公认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创作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通常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中,以悲剧成就最高。而莎氏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中,《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一向被评论家认为是莎氏最重要的作品。别林斯基称莎氏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莱特》则是莎氏“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 《哈姆莱特》一剧的基本情节取材于丹麦王子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6.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著名的喜剧人物之一。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矛盾性格一直以来都是莎剧研究中令人兴趣盎然的话题。本文从作者角度出发,对福斯塔夫形象进行了探讨,认为,福斯塔夫这一形象得以不朽的深层原因在于,他身上所蕴涵的思想反省意义和莎士比亚的心灵是和谐一致的.他是莎士比亚用来表达其内心隐秘情感的一个手段,拥有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歌德有篇关于莎士比亚的评论文章,其名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有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就会有道不完的哈姆雷特。这是由于,在莎士比亚一生创作的三十七部诗剧中,“四大悲剧”占有了特殊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哈姆莱特》则是其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思想特点和艺术成就;而且,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这一典型人物被赋于的丰富复杂深刻的性格内涵,也的确给后人创造了不尽挖掘的条件。自从莎氏的《哈姆莱特》问世后,关于它的评论文章浩如烟海,有人统计,平均每十二天就有一部关于该剧的论著问世;其中对主人公性格的论述更  相似文献   

8.
哈姆莱特为什么一再拖延,迟心不动手为父复仇?这就是所谓“哈姆莱特之谜。”它是理解整部悲剧的关键。造成哈姆莱特失去行动能力的原因有二,一是性格上的矛盾冲突:为父复仇,重振乾坤的责任感促使其行为,软弱的个性又使其本能地逃避责任,行动缺少勇气,逃避又受不了良心的遣责,最后只好“听凭自然”;二是思想中的矛盾:他明了复仇的重大意义,但对人性的疑问和对人类的失望,使他感到现实无法改变,进而从形而上的生死意义上去追问人类的生存现实,并得出了“忍受命运的毒箭”和“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说不上谁更有价值的结论,最终消解了行动的意义。哈姆莱特不能克服自己身上的矛盾,这导致了走向毁灭。哈姆莱特之谜实质上是一个关于人类的司芬克斯之谜,它提出的是人是什么、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具有永恒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72):12-13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作者塑造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经典形象深入人心,但同时是千百年来难解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从作者对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着手,透过哈姆莱特的行为,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展示给众人一个与众不同的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10.
在莎士比亚的三十七部剧作中,分量最重的是《哈姆莱特》;在这些剧作所表现的典型人物中,最有时代概括性的也是哈姆莱特。剧中的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这是一个取材于历史传说的剧本。丹麦人沙克逊·格兰姆克在八世纪初期第一次记录下这个古老的传奇。传奇中叙述年青的王子,佯装疯子,麻痹并杀死了作为他仇敌的叔父,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传奇以王子的顺利成功而结束。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法国作家倍尔弗耳,在他的《悲惨的故事》中转述了这个传奇。以后十年中,伦敦舞台上演了关于哈姆莱特的剧本,剧本可能是汤姆斯·吉特写的,现己失传,仅存作家汤姆斯·罗兹在五九六年说的一段讥笑话,“鬼魂在舞台上诉苦地叫着:‘哈姆莱特复仇吧’!正象一个贩卖牡蛎的女商人在叫卖一样。”莎士比亚一六○一年写成了《哈姆莱特》,他一定是利用了这些材料。不过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既不是史料的复活,也不是真正的丹麦王子,而是来源于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并且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为什么这样说?根本原因在于莎士比亚把他的时代的先进人物,换上一  相似文献   

11.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其中的乔特鲁德和奥菲利娅这两个女性形象不容忽视。王子哈姆莱特的复仇虽然可歌可泣,可是,通过他对这两位女性的态度以及对这两个女性形象本身的分析,可见其对女性的偏见与不公,进而揭示哈姆莱特自身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丰满而完美的鬼魂形象,一是对其外形特征的描绘;二是对其内心世界的描绘。把鬼魂作为戏剧人物实写出来,并且把它与人们传统观念所接受的鬼魂形象连为一体,这就容易为读者(观众)所接受,于是这一形象就自然地入戏了。  相似文献   

13.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作家中,莎士比亚就是这样一位怀疑者和突围者,而他的《哈姆莱特》则充分体现了他关于人类精神领域的困惑和探索。文本中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诸多人物的自我意识总是处在以古希腊精神为代表的"小我"意识和以中世纪基督教为代表的"大我"意识之间的剧烈博弈当中,而且,这种博弈状态是多元、复杂、深刻和深远的,这体现了莎士比亚关于人类精神发展领域最为深刻的困惑与怀疑,他的这种困惑和怀疑是具有预言性的,对于我们今天人类精神的发展是具有启示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作家中,莎士比亚就是这样一位怀疑者和突围者,而他的《哈姆莱特》则充分体现了他关于人类精神领域的困惑和探索。文本中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诸多人物的自我意识总是处在以古希腊精神为代表的"小我"意识和以中世纪基督教为代表的"大我"意识之间的剧烈博弈当中,而且,这种博弈状态是多元、复杂、深刻和深远的,这体现了莎士比亚关于人类精神发展领域最为深刻的困惑与怀疑,他的这种困惑和怀疑是具有预言性的,对于我们今天人类精神的发展是具有启示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莱特》问世几百年来,引起文学评论界的浓厚兴趣。各派以其独到的视角考察该剧而得出的见解丰富了人们对《哈姆莱特》这出戏,对莎士比亚,以及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的认识。本文将世界主要评论派别的观察视角作一综述,以有助于对《哈姆莱特》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历来对《哈姆莱特》的评论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五种有代表性的评论,本文对五种观点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哈姆莱特》剧本本文,提出观点:哈姆莱特性格深处包含两种不同的文化因素和受这两种文化因素制约的两种价植系统,这两种矛盾性的因素的并存使哈姆莱特在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选择时无所适从而且常常错位,这是哈姆莱特悲剧的文化内涵;第三部分着重联系文艺复兴这一特定时代以及与《哈姆莱特》相关的作品,提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悲剧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它的英雄也因此是悲剧性的。这种文化蜕变的悲剧在人类发展中是普遍存在的,因而哈姆莱特的悲剧对读者具有永久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哈姆莱特之谜的形成,是没有揭示出哈姆莱特形象的丰富内涵导致的.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美学探索、道德探索和宗教意识的载体,是多种观念的复合体.哈姆莱特的典型意义在于揭示人与命运的冲突,展示了人类的理性与人性的弱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思辨精神.哈姆莱特的性格集中展现了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主题导读: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之中,《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可能是最为复杂和令人心动的人物了,莎士比亚在老套的“王子复仇记”(中文译名)中赋予了他人文主义者的光辉,使之既伟大又真实,在复仇悲剧后也蕴涵了光明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经典剧作《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身上,放烁出人文主义时代精神的耀眼光芒。哈姆莱特具有多面向的复杂个性特征,为读者呈示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并且,他的身上还蕴蓄着深邃的哲思内涵,能够启迪读者领悟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20.
豆豆:Hello!我叫钟敏儿,这是我第一次向大家推荐心目中的好书。我要推荐的是世界名著《王子复仇记》。谁都知道,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戏剧小说作家,而《王子复仇记》则是他的著名悲剧作品之一。《王子复仇记》的主人翁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也作:哈姆雷特)。哈姆莱特的父亲是个很好的国君,也是哈姆莱特王子心中最完美的人。在一场精心策划的宫廷阴谋中,父亲永远离开了他,而王位则由他的叔父继承了。父亲的死让他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把自己的私仇和社会上的普遍罪恶现象联系起来,看出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丹麦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