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油石化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石化企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国内外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流失现象凸现,特别是骨干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才流失是社会环境变化、企业人才管理体制不健全和个人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企业只有不断完善人才管理体制,疏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强人才激励,优化人才环境.建立人才防范机制,才能从根本上稳定人才队伍,防止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2.
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的君子之才,具体表现在君子的立志、为仁、尚义、守信、博学五个方面.对人才要做到知人善任.在选拔使用人才时应注意三点:对人才不要求全责备;用人要谨防伪君子;对人才的考评要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3.
达坂城区在普及和应用科学人才观问题上做了诸多工作,但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集中表现在人才工作目标不清晰,人才发展整体性推进力度不够、人才逆向流动严重,人才引进缺乏优势、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激励、服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价值观念存在误区等方面.因此,需要从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维度进行思考,真正为达坂城区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一个城市人才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着城市发展的空间,影响着区域发展的后劲.以沈阳为例,首先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沈阳市人才生态环境水平进行评价,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症结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沈阳市人才生态环境水平较低,人才发展环境亟待优化;(2)沈阳市人才生态环境在政治、经济及科技环境三方面劣势明显.基于评价结果,分析沈阳人才生态环境短板,提出优化人才生态环境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育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关键,而如何优化青年人才发展支撑体系,破除优秀青年人才职业发展瓶颈,也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工作关注的重点.对广东工业大学"青百计划"的调查、研究发现:"青百计划"的实施,面临学科发展失衡、25-30岁年龄段人才引进偏少、职称晋升通道拥堵、聘用待遇外部竞争力不足、二级学院(或学科平台)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服务配套支持弱化等问题.而调整优化聘用待遇、专项制定并实施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晋升机制、弹性降低青年人才准入条件、 提升二级学院在人才项目中的参与度、 建立较完备的青年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等,是提升青年人才计划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其核心价值现是尊重人、关心人和实现人的价值.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智力资本.现代企业只有在留人用人的理念、方法、制度、机制上与时俱进,按照科学人才观要求,实施人本管理,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从而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维持和穗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需要人才振兴.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对乡村人才的类型、数量、质量呈现精准化要求,管理型、技术型、文化型、领军型、劳动型人才成为急需.当前乡村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尚未形成,乡村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依然严峻.要解决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需要政府担当作为,通过开门引才、兴贤育才、精准用才、拴心留才等路...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类型、培养策略等发展问题展开深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人才诉求主要为龙舟竞技运动人才、龙舟礼仪服务人才、龙舟文化管理人才、龙舟商贸旅游人才、龙舟专业教育人才、龙舟制作工程人才与龙舟项目科研人才等七种人才类型;其主要培养策略可概括为"更新观念,提高人才培养地位"、"适应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类型"、"强化领导,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振教育,开拓人才培养渠道"、"明确目标,廓清人才培养规格"、"文化修为,开展人才培养研究"、"优化队伍,加强师资培养力度"、"制定法规,加大培养经费投入"与"加强协同,促进人才培养合作"等九大策略.上述龙舟体育文化人才类型的明确及其培养策略的制定,对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人才培养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经世致用","中体西用"观的理论指导下,郑观应极力要求培养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实学人才,阐发了设学堂、废科举、授西学、重考核的培养实学人才的途径.他把政治改良与开通民智、人才兴盛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才理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体育文化缺失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为现代奥林匹克文化视域下反思当今全运会体育文化缺失提供合理的参考.通过对历届全国运动会的体育文化理念理解、人才的发展、人才的需求、人才的选择、人才的培养和对体育道德、民间体育文化传承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国民对全运会的这些缺失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与探讨,形成具体理论观点,为全运会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从培养复合型传承人才和完善青少年竞技后备人才选拔机制,提升优秀运动员储备、提高体育文化传承经济待遇等方面来缓解人才诉求的问题.不断加强对体育道德管治与知识教育相结合来减少竞赛中的体育道德缺失的问题.从“惟金牌论”转移到全民健身上来不断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全民健身、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