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幼儿园的隐蔽课程,是指在整个幼儿园范围内,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通过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的途径,对幼儿的情感、意志、态度、动机、价值观、信仰等发生影响的总和。它包括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体系,幼儿园文化环境、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及交往方式,乃至幼儿园的建筑设备、作息时间、班级安排、游戏及一日生活等。在幼儿园,隐蔽课程不仅有机地渗入正规课程,而且内在地附着于游戏、活动、休息等幼儿园全部活动之中。它通过情感感染、引发、暗示等,以非理性因素影响幼儿,与正规课程构成价值互补。幼儿园隐蔽课程对幼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影响着幼儿体力、智力的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尤其在幼儿思想品德的形成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的环境教育课程主要可以概括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大方面.显性课程主要是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课程",诸如我们的主题活动,五大领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是"非计划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外所受的教育".它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如幼儿园建筑、设备等)、文化情境(如活动室的布置、园内文化等)、人际情境,家庭及社区的相关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朱清  彭云 《早期教育》2008,(12):18-19
幼儿园正规性科学活动也称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有步骤地开展的幼儿科学活动。目前,幼儿园正规性科学活动走过了20世纪80年代以幼儿接受与教师灌输为主的“常识”教学阶段,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幼儿主体与教师主导的“新观念”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来自西方的“做中学”理念正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并引发我们思考“新时期背景下,幼儿园正规性科学活动该如何指导?”  相似文献   

4.
浅谈隐蔽课程与素质教育●安徽省蚌埠卫校张承林“隐蔽课程”亦称“潜在课程”,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1968年首先提出的。与正规课程相对,指正规课程以外,学生在学校中受到的一切影响。隐蔽课程有如下特点:第一是它的无意识性。一个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必须有意...  相似文献   

5.
不只是教学     
众所周知,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每当我们想到、谈到或具体设计课程活动时,我们总会毫不迟疑地、理所当然地把它与幼儿园的教学(或曰“上课”“作业”)活动直接联系起来。这表明,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事实上,教学活动只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或者说,幼儿园课程不只是教学活动。幼儿园课程也可通过游戏、日常生活、环境创设、家园互动等活动来实现,还可通过班际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以及个别活动等来进行。毋庸置疑,幼儿园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形式上,都有别于中…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多元智能做中学”整合课程既有“全球化视野”,也注重“本土化行动”。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力图体现“主题连续体,纵横大贯通”,教师教学力求做到“计划课程具体到位,生成课程灵活创新”,保证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展计划课程,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不断生成课程。幼儿园课程不仅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的集体探究活动,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的个别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多元智能做中学”整合课程既有“全球化视野”,也注重“本土化行动”。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力图体现“主题连续体,纵横大贯通”,教师教学力求做到“计划课程具体到位,生成课程灵活创新”,保证教师合理有效地开展计划课程,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不断生成课程。幼儿园课程不仅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的集体探究活动,同时也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的个别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或“隐蔽课程”,指课程计划中有确规定的、无形的、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课程。它具有一种潜在的影响力。开发中等职校隐性课程,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确立开发设计隐性课程的新理念和行动策略,而且要注意从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系统建设、优化学校管理导向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9.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们开展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一、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具有如下特征。1郾游戏性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游戏性,也可用来…  相似文献   

10.
“园本课程”也称幼儿园本位课程,其实质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幼教专家、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幼儿园规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  相似文献   

11.
综观幼儿园课程概念发展的历史,可以概括出四种典型的定义: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所设科目。2.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计划或方案。3.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所获得的一切经验。4.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历程。它是一个具有多层面、多重含义的复杂概念。(袁爱玲:冷静思考园本课程的热潮,《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幼儿园课程政策研究”课题组所认定的幼儿园课程的概念是:“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一、隐性课程的概念及作用隐性课程也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国内外的学者对它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在此,社会和家庭里的教育环境一般不能被学校里的教育所控制和掌握,因此,以下所讨论的隐性课程主要指的是相对于显性课程(正规课程表里的课程)而言的,通过学校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类的、精神活动类的、和社会关系方面)有意传递给学生公开的和非公开的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和非学术的)。隐性课程的作用表现在:1.在德育方面,隐性课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周围的教育环境进行设置(如在校内张贴雷锋等先…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课程,也称无形课程,潜在课程。它是指学校开设的正规课程以外的能对学生产生教化作用和潜在影响的各种事物、因素和活动的总和。作为校园文化的积淀和体现,隐性课程以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的心理机制为基础,重视整个环境对个体的隐蔽作用,主张利用各方面的因素去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游戏计划的制订是切实将游戏活动纳入有目的教育过程的关键,它可以增强教师开展游戏活动的目标意识,指导其教育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以来,游戏活动出现了“淡化”和“滑坡”,不少教师将“区域活动”等同于“游戏活动”,而如何根据各类游戏的特点以及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情况来制订合理的游戏计划,是许多教师较为迷茫和把握不清的。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是中小学“研究型课程”向幼儿教育阶段的一种延伸。它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探索型主题活动是幼儿园二期课改的主要课程形态,它与传统课程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更强调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游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吲课程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实施模式、《幼儿吲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那么,幼儿园教师怎样才能创造性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开展活动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决定着教师由活动理念向活动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所谓“隐蔽课程”,是指相对于正规课程而言的非计划性的、看不见的课程。其基本特征是:以间接、内隐的方式,通过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途径,对人的情感、意志力、态度、动机、价值观和信仰等发生作用与影响。传统的书法教学,只注意课堂教学的操作和评估,注意教师课堂言行效果,而忽视能够激发兴趣、鼓舞信心、建立师生相互信任和情意交融关系的教育影响。事实上,“隐蔽课程”不仅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也附着在各种课外活动诸如书法观摩、比赛、讲座及师生朝夕相处之中。书法课技法技巧性十分突出,对多数入学前没  相似文献   

18.
浅谈潜隐课程的德育功能冯化友潜隐课程是相对正规课程而言,它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受教育者的非公开性教育影响(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它是学校的“活教材”,是没有被正式列入正规课程计划的,对受教育者的影...  相似文献   

19.
开发隐性课程 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隐性课程的界定及其特征所谓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是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教学内容。《国际课程百科全书》将隐性课程定义为:“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它蕴涵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等,人际情境如班级气氛、人际关系等,文化情境如校园文化、习惯、礼仪等。隐性课程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委于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课程汁划》中规定活动课程应包括班队活动、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等。班队活动属德育类活动课程。德育类活动课是指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特定的活动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向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一门正规课程。思想品德课属学科课程,它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