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又一个科技和经济大发展的新时代正在来临。”李鹏同志也说;“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飞跃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这是党和政府领导人对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当今中国地位、作用的高度评估。如何把科技报道写得生动有趣,吸引不同层次的读者,这是记者和通讯员共同探求的目标。然而,科技新闻中的上乘之作,通俗生动之作,有价值有新意之作较少。不少科技新闻写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形成一种“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的局面,归结到一点,还是科  相似文献   

2.
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为什么有的小评论写得那样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读者看了爱不释手,听众听了不厌其烦呢?我觉得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由头的选择。有许多小评论,读者、听众一看一听前面的新闻由头,便不由自主地被吸住了,非看完、听完不可。这就说明它的新闻由头选择运用得好。那么,小评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闻由头呢?我认为它必须典型、准确、应时、新鲜。  相似文献   

3.
文字求短,一直是新闻工作者为之追求的目标。古人为文,历来推崇“辞尚体要”、“篇无累句,句无累字”。列宁把新闻称为“电报文体”。毛泽东一直要求把文章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并且身体力行,仅用190字写出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宏伟场面。为了刹长风,兴短风,孝感报从1979年起,就提出把写好编好“豆腐块”作为奋斗目标,得到读者的普遍赞誉。1989年的一次读者问卷调查表明,80%以上的人对孝感报的“短”持欢迎态度。求短,不是单纯的文字删减,而是要达到文约意丰,言简意赅。短得有内容,短得有看头,短得有魅  相似文献   

4.
我在平时采写新闻稿件中,写长新闻,也写短消息,但更喜欢写短消息。总结经验,写好短消息成如容易却艰辛。短消息写的必须是活蹦乱跳的“活鱼”,或者是含苞待放的“嫩绿”。现代社会的新闻竞争,首先是时效性的竞争,如果不“抢”,转眼间,“活鱼”变成“死鱼”,“嫩绿”变成“枯黄”,新闻成了毫无价值的旧闻。“抢”来的新闻,必须抓紧去写,“过了端午不卖雄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抢”就失去意义。许多体育记者,边看比赛边写稿,比赛一结束,他们便冲出体育场,“抢”着发稿。只有立足于“抢”,消息才能写得短,写得快,才能成为读者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5.
怎样才能把新闻写得精炼、隽永、深刻呢?笔者认为,除稿件内容要绝对真实可靠外,还要在快、短、活、深上下功夫。“快”是指报道迅速。新闻是易碎品,很讲究时效性。今天发生的新闻,不及时报道,到了明天有可能是旧闻,没有价值。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么,如何才能把新闻写得快些、再快些呢?通讯员除有废寝忘食、敬业爱岗的精神外,把自己的爱好当作事业的追求,把平时自己认为有新闻价值的,就要赶快写,及时发。2001年11月1日,铁道部决定撤销临汾分局,并入太原分局,我及时撰写了这条改革新闻,第二天就被《山西日报》…  相似文献   

6.
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固然喜欢写长新闻,便更喜欢写短消息。因为如“活鱼”一般的短消息,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美餐”。要写好短新闻,关键是时效性。如果不“抢”时间,转眼间“活鱼”就会变“死鱼”。而“抢”来的新闻,必须抓紧去写,“过了端午不卖雄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抢”就失去了意义。许多体育记者,边看比赛边写稿,比赛一结束,他们便冲出体育场,“抢”着发稿。有的新闻单位提倡记者、通讯员站着写稿,这样消息才能写得短、写得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意思是客观景物虽然十分复杂,但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改进科技报道的关键,是在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使报道具有可读性,使科学技术更贴近广大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推进全社会形成重视学习科学、学习技术知识的风气。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为,人手改进科技报道,有必要明确以下三方面的认识: 一、社会需求。使科学技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推动科技进步,是90年代新闻战线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性任务。从宏观方面来说,全社会对加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宣传、为促进科技发展加油鼓劲的呼声很高;从具体方面来说,科技报道则面临着如何顺应这种潮流,满足不同社会层次需求的问题。比如,在科技报道的总体方针上,要大力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抨击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东西;向社会深入宣传把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发展战略首位的重要意义,澄清那些忽视科技作用的模糊观念;加强对“软科学”领域的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8.
新闻语言也应活起来国萍许多新闻稿件,特别是有关正面人物典型的报道,几乎一个模式下来,空话、套话太多,语言干干巴巴,别说读者,就是编者也是硬着头皮往下看。如写企业家,除了冠以“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等赞誉之词外,不是抡上几板斧,就是烧上几把火,’满纸“...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日益深入人心的新时期,在广大读者科学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的新形势下,科技报刊在保持原有的“短、杂、活、趣、新”特色的基础上,以贴近生产、贴近科学、贴近群众的大量专题报道,积极参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宣传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赞誉。1990——1993年,山东科技报先后组织和编发了“认真搞好小麦秋种”,“日光温室越冬黄瓜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10.
曾自强 《新闻窗》2008,(4):67-6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科技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目益彰显,在传播科技信息、宣传科技政策、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达科学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努力写好科技新闻,改进科技报道,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军事科技新闻采写的一般要求.军报的新闻函授教材上已经讲明了。从学员们的来稿情况看,目前在采写军事科技新闻方面需要重视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如何抓军事科技新闻:二是军事科技新闻如何避免写得太“专”,力求通俗易懂。下面,笔者结合一些实例,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一接到第五期《新闻爱好者》,就被《庄稼棵里也出新闻》这条标题吸住了。翻开一看内容,更是爱不释手。我边看边想,看了四五遍。我周围的几个新闻爱好者也争相传阅。我是初学写新闻的,写作水平和认识能力都很低,写的稿件常常石沉大海。原来总认为自己生活圈子小,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什么新闻可写。看了吴学斌同志既有经验,又有实例的文章后,我去掉了“没新闻可写”的包袱,也学得了吴学斌同  相似文献   

13.
一条新闻的标题写得好丑,新闻效果不大一样。怎样给新闻写个好标题.无疑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近年来。笔者发现一些见诸纸媒的新闻标题往往让读者觉得不是滋味,个中原因虽然有许多,但突出的一个便是因为标题“裸”得离了谱!近从某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标题曰:“43岁女子卖淫供儿女上大学”。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闻是关于科学技术和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相互关系中的新鲜事实的报道。科技新闻报道要讲科学性,既指所报道的科技事实要科学,也包括对科技事实的报道要全面、客观、真实,即报道方法也要科学。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科技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呢?我的体会是: 一、加强科学知识修养,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江泽民在谈到记者的素质时曾说:“要打好知识根底。知识就是力量。首先要掌握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科技知识也应尽可能多学一些。”在科技新闻报道的实践中,采编人员的科学知识修养如何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可能还记得“牛肉西红柿”的爆炸性新闻,这则科技新闻一经发布便轰动了全世界。西德一家著名研究所培育出了“牛肉西红柿”,这将意味着人类从此能彻底解决食物不足和蛋白质匮乏问题。这则消息被世界许多国家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我国一些新闻媒体也做了大量宣传报道,炒得很热。尽管当时这则消息的各新闻要素齐全,即研究所名称、科学家姓名、研究方法、新成果获得时间等都交代明确,无可非议,然而这的确是一则假新闻。它是西方一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闻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新闻报道。科学技术与数字是孪生兄弟,因为“数字不过是以数学为语言元素的一种抽象思维工具”,“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升到一定境界,即一种数学模式,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事实上科学技术的变革总是与数学相联系。科技新闻作为科学技术事实的报道往往也离不开用数学去描述和表达。科技报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有时候可能就是一大堆数学,不小心就将读者推进了数字的迷雾之中。  相似文献   

16.
郑莉民 《新闻世界》2012,(11):17-18
科技新闻除了要写得准确到位外,生动耐读更是其生命力所在。否则,科技新闻一旦进入“论文式”和“鉴定式”的误区,写出来的报道“圈内人”不爱看,“圈外人”看不懂,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不断提高科学性,趣味性,深入浅出,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将理性概念感性化,使报道贴近百姓,科技报道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靠形象表述内容。然而由于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许多重大的新闻或突发性事件难以取得视觉形象,而新闻事件的历史背景和观点、理论(包括一些方针政策观念上的东西)不能用视觉形象呈现给观众,因此一个电视新品种就应运而生,这就是电视口播新闻。那么如何写好、编好电视口播新闻呢?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除了使之具备广播稿的通俗口语而外,还应努力做到“精”、“明”、“快”、“活”。所谓“精”,是指善抽“豆精”,一事一报。抽“豆精”,是豆坊师傅的一门手艺,他能从一大锅烧开的豆浆表面,巧妙地抽出塑料薄膜般厚的豆精条。这玩艺儿晾干油炸后香脆可口。电视口播新闻的写作者和编辑人员应该学会抽“豆精”法.在大量的、事实中选取最能表现新闻主题的有新闻价值的重要事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闻难以“叫座”。原因在于许多经济新闻中专业性、技术性的东西太多,只强调指导性而忽略了可读性。其实,只要采写方法得当,经济新闻同样会写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我们在科技与专利系列报道(见北京日报1991年6月7日至10日一版)中作了一点尝试。专利意识是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发明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总和。向读者宣传如此之专、之深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一位科普作家说过:“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那么,如何让医学科技新闻更“好看”一点呢? 一、学做“全科医生”,重视写作技巧 平时多积累、采访多挖掘是写好科技新闻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科技新闻记者,平时要注重科技知识的积累。从事医学科技报道的记者要像“全科医生”那样学习各学科医学知识,不断积累,在采访时能与专家“对话”,从而发现和获得大量的、有  相似文献   

20.
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已经步入了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时代。我国社会发展也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许多瓶颈问题有待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来加以解决。但是,科技创新又不单是少数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为科技创新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这样才能形成水涨船高的社会效应。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向全社会普及科技知识,研究科学史,宣传科学家,传播科学精神,弘扬“第三种文化”——科学文化,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理解科学问题。因此,本期话题围绕转变科普观念,引导科普出版,请有关专家、学者发表看法,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