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记叙文要叙事,但所叙之事并不一定具有故事性。欧·亨利的小说"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叙事效果是具有故事性的典型代表。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篇小说,全文共17个字:"当地球上只剩下一个人时,他听到敲门声……"这篇小说的最大特征是只用17个字便构成了强烈的冲突:只剩一个人,那敲门声从何而来?只剩一个人是假的,还是敲门声是假的?种种冲突全被蕴含在这17个字里。这也  相似文献   

2.
人体摆字     
在学习"人"字时,老师说:"‘人’就是站立的一个人形。"这还真不假,分开两腿,双手紧贴身体,是不是就是"人"字?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人体摆出许多字形呢。你看小朋友们摆出的字,你认识吗?做一做吧!  相似文献   

3.
赵娟 《教师》2009,(17)
教学内容: 语文出版社S版第五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寓言两则>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狐、假、虎"等3个会写的字和"兽、违、抗、撒"四个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读文,演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A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里的表演很精彩,你不要假……"城关中学261班的黄小铭哼着小调扭着脚丫朝食堂走去,哪知"装"字还没哼出来,嘴巴张得老大,定格在"假"字上,人也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黄小铭身后的李小清有些  相似文献   

5.
《假文盲》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的作品。画的是四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假装不认识字,从"母子上车处"争先恐后地挤上车,旁边那位弱小的妇女抱着小孩无助地望着他们。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一书将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命名为"贾府",其实大有深意。贾府上下各色人等,说话办事中处处渗透着一个"假"字,简直到了无假不成书的地步。分析他们的作假艺术,揭示其作假意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贾府中人的生存状态,进而了解封建大家族内部畸形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植物界中常常存在一些表面相似,但实际有差别的器官(或结构),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常在某些器官名称的前面冠以"假"字,比如假根、假果等.这些所谓的"假"器官(或结构)来源、发育过程、构造及功能上与"真实"的器官(或结构)相比有一定的差别,下面是几种器官(或结构)真与假的对照.  相似文献   

8.
广西平南大新话的声韵调特点为,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阳平调读送气清音,其它调绝大部分不送气。古"精"、"从"、"心"、"邪"四母字声母今读齿间音[θ]。假摄开口二等和蟹摄二等合流,今读[a]。有12个声调,存在连续变调现象,两字连读时,前字上阴平55通常变为阴平33。  相似文献   

9.
"致"和"至"     
在荀子<劝学>中有这么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中两个"千里"前面分别用了"致"和"至".这两个字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第1册第1课<劝学>中没有解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3册第10课<劝学>中仅对"致"做了解释:"到达".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题目】题目:给心灵放个假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思路点拨】要写好这则命题作文,可重点在两方面做文章:一是审题要扣住题眼。我们先要弄清"放假"是什么意思,心灵为什么要"放假",心灵应该怎样"放假"?也可以换一个角  相似文献   

11.
对<经义述闻>中"王亦能军""波及晋国""天不假易"的训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王亦能军"应为"王不能军",意思是"王不能指挥全军";"波及晋国"中"波"字是名词作状语,非"播"之假借;"天不假易"中"假易"是动宾短语,意思是"资助慢易之人".  相似文献   

12.
湘北的流川枫在神奈川的名声很响,一半是因为篮球打得好,另一半是因为该人实在是太酷了。此君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假辞色,不要说笑容难得奉送一个,便是说起话来也是能用两个字就坚决不用三个字。  相似文献   

13.
<正>相遇却不能相守,是一场荒唐还是一声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假使人生只如初见,终究只是个"假"字。倘若秋风不必再悲画扇,也只是个若字。一直以为,只要在乎,便可以长久;后来,却不是那么简单。Y说,人的一生都是在错过中度过的。也是,人生又何尝不是将一个又一个拥有的变成曾经拥有;人生又怎外乎把一次又一次擦肩变成永恒的回眸。为了一个擦肩而过再五百年的回眸等待。  相似文献   

14.
《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两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很多学生在背默时常将"致"和"至"混淆颠倒,其实这两个字是不能随便混用的,在这篇课文中它们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在汉字中,"他"是一个后起的俗体字,最初写作"它"。最古的字书《说文解字》没有"他"字,只有"它"字,段玉裁注:"它,其字或(假)‘佗’为之,又俗作‘他’;经典多作‘它’,犹言‘彼’也。"徐灏笺注:"古无‘他’  相似文献   

16.
"假朋友"一词源自法语"Faux Amis",在英汉翻译中,主要用来描述英汉两种语言表面意义相同,但实际意义却截然不同的翻译现象。搜集了大量英汉翻译中出现的"假朋友"的例子,从构词,短语和句法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假朋友"现象,并从译者语言能力的缺失,英汉思维方式和地域环境的差异等方面探讨了造成"假朋友"这一现象的原因,旨在找出有效避免英汉翻译中出现"假朋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六年制第四册)。《狐假虎威》中的『假』字是一个多义字,学生并不陌生,但具体到这个成语中的真正含义,却不其理解。在向低年级学生解释『假』字在『狐假虎威』中的含义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巧妙安排的:这位教师在揭示课题后,先复习了『假』字的字音(读jiǎ不读jià),再辨析字形,然后又问学生:这个『假』字是不是说狐狸虚假的意思?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对这则寓言故事有了初步了解,马上否定了。接着教师启发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假』字的意思:『狐假虎威』是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百兽。  相似文献   

18.
改前语看漫画,写感悟,是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有这样一道作文题:请细读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漫画《假文盲》,联系实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画感",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19.
2017年首个网络流行语"我可能X了假Y"在各个社交媒体得到广泛使用,微信、微博等发布的"我可能X了假Y"就不计其数。比如"我可能画了假重点""我可能考了假试卷""我可能交了个假男朋友""我可能发了假微信""我可能放了假假""我可能是假人",等等。文章结合相关语料,考察结构"我可能V了假Y"中的X、Y的语法性质,"我可能X了假Y"结构的构式义,最后,探讨了结构"我可能X了假Y"传播的动因及模因论。  相似文献   

20.
<正>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一"字都是指事字,用一横表示数目。"一",笔画最少,古人根据一根手指的形状,造了个"一"字。它的形状,从古至今,从没变过。别看这"一"字就这一笔,它的内容可丰富了。有人从《汉语大词典》中查到"一"字有24种语义。以"一"字为头的词有2400多个,如果加上它在中间和末尾组成的词,那就更多了。"一"字用得最多的,是把它看作是最小的正整数。这也就是"一"字的本义。正因为是最小的正整数,所以很自然地成为序数中的"一"。如"一不做,二不休",这"一"便是序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