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论述了在古汉语中“者”字的语法特点和词性问题,同时也探讨了“老字结构”性质与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的”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广泛,也是我国众多学者和专家们在过去50多年来普遍关注的研究重点之一。我们从结构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对国内该方面的主要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提出目前研究的方向,以期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上古汉语"S之所以VP"结构中"之"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之"是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一种认为"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比较这一结构中"所"、"所以"、"所以VP"的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我们认同将"之"看做定语标记的主流意见。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说:“者字词组(按即者字结构)译成现代汉语有时候可以简单地译作‘……的’”。说的是“有时候”“简单地”,而不是所有的者字结构都这样翻译。本文打算讨论一下在什么情况下,者字结构可以译作“……的”,什么情况下,它不宜译作“……的”;不宜译作“……的”时又如何翻译。例句主要选自现行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5.
“者”字到底是一个什么词?有什么意义?历来说法不一。 我们认为:要对“者”字作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使认识渐趋统一,就必须把“者”字放在语言组织里,放在“者”字结构里来研究。要研究“者”字结构里几个主要成分的作用和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要研究“者”字结构在言语中同别的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要研究“者”字结构的本质属性。与此同时,还要从“者”  相似文献   

6.
"的"字结构作为现代汉语的特色句式在法律文本中高频出现,对其结构的正确分析、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精确翻译是法律文本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基于中国刑法、合同法及英文译本,根据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理论,结合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和法律条文实例分析,不难发现运用词语结构、不定式、介词短语、分词结构以及状语从句等来实现"的"字结构的英译规律。辩证分析美国宪法的中文译本,可知法律英语中的条件句大部分可以转换为法律汉语中表示适用条件的"的"字结构。  相似文献   

7.
对“者”字作代词和助词两种情况进行辨析,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来准确定位“者”字的词性和用法,具体分析判断句中的“者”字的使用情况,从而使我们对文言文中“者”字的使用情况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处在底层表音系统和上层表意系统的界面,可定义为"由一个带调单音节所构成的具有完整、离散性的语音形式,在汉语语言系统中能发挥区别性的价值功能,是一个具有社会心理现实性和现成性的关联符号单位"。汉语中还存在一个由"字"为基本结构单位构成的以双音节字组为核心的典型性缓冲结构层,起到了二次编码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汉语中有限语音形式表达无限概念的矛盾。汉语中缓冲结构层的存在使其难以用普通语言学理论所认为的人类语言具有三个结构层的理论加以准确描绘。"字"使汉语成为了汉语。  相似文献   

10.
法律文件语言以严谨、准确、正规、鲜明著称,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语言结构。“的”字结构是法律文件中一种常见的句式,要译好这一特有的结构就要掌握其翻译方法和技巧。分析我国权威法律法规中的中英文对照条款,可进一步探讨这一特有结构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1.
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是古汉语研究中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首先,关于“者”字和“所”字的词性,各家的看法就很不同。马建忠《马氏文通》把它们称为“接读代字”,①除说明其代词作用外,还强调了它们在句中的“接读”功能;王力先生将“者”和“所”字称为“特别的指示代词”;③王泗原先生称为“关系代词”;③还有的语法书把它们叫做“辅助性代词”;④中学语文教材则把它们视为助词,起帮助构词的作用。为什么众多语法家们总要在前面冠以“接读”、“特别”、“辅助性”、“关系”而不敢直言“代词”呢?显然,这反映了语法家们的科学态…  相似文献   

12.
“们”不但是普通话的复数形尾,而且在方言中尤其是北方方言中应用非常广泛。当前语法学界对现代汉语“们”的用法、性质、来源问题研究较为充分,这为进一步开展汉语方言复数标记“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样式和理论指导。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加大对汉语方言“们”字的田野调查力度,以此为基础,在先进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对“们”字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表示“谁(什么人或什么事物)是怎么样”的句子。这类句子对一定的“人”或“事物”进行描述,表达描述者对所要描述的“人”或“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行为,存在或不存在某种后果的认定。我们把这类句子叫做“是”字认定句。长期以来,由于“是”字被认作判断词,使“是”字认定句淹没在“是”字判断句之中。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许多学者赞同现代汉语的"体"范畴分别由动态助词"了、着、过"表示的这一观点。从时体角度出发,分别考察了"V的N"、"N的V"、"SV的N"、"的"字短语及其"是……的"中的"的",通过对汉语"的"和"了"的对比分析,发现"的"具有表示过去、已然的作用,可把它称为"时体助词"。  相似文献   

15.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者”字的解释是:“者,别事词也,从白(?)声。”并且说“(?)”是“古族字”。可见“者”是形声字。有的古文字家认为“者”在甲骨文和金文里没有出现,郭沫若先生认为“(?)”是古“香”字。许慎所说的“词”指的是虚词,“别事”是指区分、区别不同类事物的词。然而对于“者”字的理解,古汉语专家、学者亦不相同,有的认为是“结构助词”,有的认为是“代词”。通过古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我们认为“者”是特殊的指示代词,同时又是语气词,“者”同其他词组成的结构,称之为“指代结构”  相似文献   

16.
张华莉 《培训与研究》2009,26(7):22-24,42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以助词身分出现,文章从这点入手来探讨“的”字的用法。“的”字最常见的用法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形成定中关系。“的”字还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上,后面不出现中心语(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字结构,它的功能大抵相当于名词。“的”字用作语气词也很常见,常常出现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或决定的语气,在对它的这个用法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和另外一个语气词“了”进行区分。另外,“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用法,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用”字介词结构已经被学者们作了细致的描写和研究,然而现代汉语“用”字介词框架一直未被重视,很多学者把更多的眼光放在“在……上/中/下”、“从……到”等框架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用”字框架到目前并未有人提及,更没有做细致描绘。将“用”字结构纳入“用”字框架之中,在前人对于“用”字结构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用”字框架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常以助词身分出现,文章从这点入手来探讨“的”字的用法。“的”字最常见的用法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偏正结构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形成定中关系。“的”字还可以附着在别的词语上,后面不出现中心语(名词性词语),构成“的”字结构,它的功能大抵相当于名词。“的”字用作语气词也很常见,常常出现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或决定的语气,在对它的这个用法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和另外一个语气词“了”进行区分。另外,“的”字还有一些特殊用法,本文也将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A)有B者"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形式,该结构中"者"的性质的观点各有不同。本文基于汉语语料库,通过对大量实例地统计、分类和对比得出,B的性质决定了"者"性质。当B是专有名词,或者在四字句中B是形容词,或者B是小句的时候,"者"是语气词;当B是普通名词或形容词、动词或动宾短语时,"者"是具有指代作用的指示代词。"者"的性质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对象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20.
一般关系从句的限制性主要由对比重音决定,光杆“的”关系结构的确定性则主要由时态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