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酯化反应”的定义在不同的资料上不完全一致,举例如下:“一般指醇和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作用生成酯(无机酸酯或有机酸酯)和水的反应”、“羧酸与醇在酸作用下生成酯的反应”、“酸与醇作用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酯,这个反应叫做酯化反应”,而高中或中师课本上定义为:...  相似文献   

2.
固体超强酸S2O2-8/ZrO2-TiO2催化合成乙二酸二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ZrO2-TiO2用于合成乙二酸二丁酯,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催化剂焙烧温度、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带水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S2O8^2-/ZrO2-TiO2是合成乙二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乙二酸为0.2mol时,酸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130~135℃,反应时间为90min,催化剂用量为2.0g的优化条件下,乙二酸二丁酯的酯化率达95%.  相似文献   

3.
在无溶剂条件下,以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微波辅助合成笼状双环磷酸酯醇苯甲酸酯.最佳反应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为3:1,催化剂用量占总投料量的14%(质量比),反应时间为3 min,微波炉的功率为260 W,产率为71.2%,且过量苯甲酸可以回收.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化学教科书里,通常讲授酯化反应时,总是说;酸与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脱水作用,生成酯和水。这种反应叫做酯化。酸可以是无机酸,也可以是有机酸,一般说,有机酸酯较为重要,用途也大一些。  相似文献   

5.
考察不同改性分子筛催化合成乙酸戊酯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改性SO4^2-/FeZSM对合成酯的催化作用较好,并讨论了以该催化剂催化酯化时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与酯化反应的关系。确定了以该催化剂合成酯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120℃,酸醇摩尔比为1:1.1催化剂用量为0.4g,反应时间为3hr使酸转化率为86.33%。  相似文献   

6.
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TiO2-ZrO2,用于合成乙二酸二丁酯,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催化剂焙烧温度、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带水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S2O82-/ZrO2-TiO2是合成乙二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乙二酸为0.2mol时,酸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130-135℃,反应时间为90min,催化剂用量为2.0g的优化条件下,乙二酸二丁酯的酯化率达95%.  相似文献   

7.
醇与钠的反应类型,存在以下三种观点:(1)认为该反应既可看作是取代反应,也可看作是置换反应;(2)认为该反应是取代反应,不是置换反应;(3)认为该反应是置换反应,不是取代反应。本文作者同意第(3)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反应重要类型之一。中学教材定义酯化反应为 :酸跟醇起作用 ,生成酯和水的反应。教材中为了说明羧酸分子中羟基跟醇分子羟基的氢原子结合成水 ,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的酯化反应的过程 ,运用同位素 (188O)示踪原理来加以阐述 ,具体反应为 :CCH3OOH+ H  188OC2 H5浓H2 SO4△ CCH3O 188OC2 H5+H2 O 。是否任何一种酸跟任何一种醇发生的酯化反应都是如此呢 ?由于教材未作深入说明 ,这样 ,淡化了酯化反应的复杂性 ,以致于理解酯化反应时容易产生误解。酸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酸 ,这一点课本中作…  相似文献   

9.
用锗钨酸催化合成了水杨酸异戊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收率的影响。当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1.3%、酸/醇摩尔比为1:2.5、反应温度为135~153℃、反应3h,酯收率可超过94%,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相似文献   

10.
以6-溴己酸为起始原料,利用Wittig反应,制备以Z-8-甲基-6-壬烯酸为主的产物,然后在NaNO2—HNO3的作用下,转化为以E-8-甲基-6-壬烯酸为主的产物,经后处理得到E-8-甲基-6-壬烯酸。在酶催化作用下,E-8-甲基-6-壬烯酸选择性地与香草醛的醇羟基反应,得到辣椒素酯。实验过程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科学组合,更加贴近真实的药物研发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以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为催化剂,利用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采用分析游离甘油的方法测定酯转化率,探讨了酯交换反应中水的含量、醇油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底物加入方式为条件变量时对生物柴油制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条件为水含量6%,醇油摩尔比4∶1,反应时间12h,温度45℃,甲醇分三次加入,在此条件下该固定化脂肪酶催化大豆油的酯转化率可以达到45.2%。  相似文献   

12.
酸跟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其反应过程一般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跟醇分子的羟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相互结合成酯.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反应,酯化反应是历年高考有机推断题与合成题的考查热点之一.高中教材中仅重点讨论了乙酸跟乙醇的酯化反应,但由于发生酯化反应的酸既可以是一元或多元有机羧酸,也可以是无机含氧酸,而醇也包括一元醇与多元醇,这样酯化反应就有多种不同类型.下面列举几种,以供教师在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氧方酸在醇中回流制得氧方酸二酸后,低温下氨解,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伯醇和促醇的氮氧方酸酯。空间阻碍较大的仲醇,可得到氮氧方酸酯和氮氧方酸混合物。相同条件下,叔丁醇不与氧方酸反应。  相似文献   

14.
用磷钨酸为催化剂,以α-甲基丙烯酸和月桂醇为原料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研究了杂多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酸醇摩尔比等因素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法催化剂用量少,催化活性高,反应时间较短。酯收率较高,工艺较简单,最佳工艺条件是:醇/酸摩尔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0.4%,带水剂甲苯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24%,反应温度为155℃,反应时间2h,此条件下,酯收率为85%。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用微化氧化钙催化剂为填料的反应蒸馏法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研究.通过循环使用甲醇来维持高的醇油比,而且降低甲醇的用量,提高转化率.研究了醇油比,反应温度,塔釜温度,停留时间(循环三次)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醇油比是20:1,反应温度为65℃,转化率是81.7%,停留时间(反应时间)是22.5min,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过量的甲醇减少62.5%.催化剂容易分离和更换,产生的废水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抗氧剂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亚磷酸酯的三种合成方法,并以季戊四醇、三氯化磷和硬酯醇为原料合成了无酚或无酚官能团污染的抗氧剂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亚磷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物料配比、氯化氢气体吸收剂选择等工艺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合成过程分两步反应完成,第一步采用分段升温方式控制反应温度,季戊四醇和三氯化磷反应生成中间体二氯代季戊四醇亚磷酸酯(DDS),不必提纯即可与硬酯醇进行下一步反应生成目标产物。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产品收率为94%,所用溶剂和氯化氢气体吸收剂可回收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在有机物形成酯的知识点试题中巧妙设置新情景、穿插新信息,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成为高考热点之一。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有机物形成酯的规律,熟悉成酯反应类型,提高解题能力,特撰文如下:一、酸与醇反应生成链状酯酸与醇反应生成链状酯,其中的酸和醇的种类并不拘泥于一元饱和羧酸和一元饱和醇,可外延到无机含氧酸、多元酸(饱和或不饱和)、多元醇等。例1 ’97全国高考33题是一道框图题,其中一部分是:下面是9个化合物的转变关系  相似文献   

18.
羧酸酯是一种重要的精细有机产品。寻找新的酯化反应催化剂来替代浓硫酸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报道了一般酸型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杂多酸催化剂及超强酸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课本中关于酯的定义,“酸跟醇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叫做酯。”我认为不确切。因为酸可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而无机酸又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这些酸与醇之间的反应可分别用下述反应式表示。1.有机酸与醇反应的通式  相似文献   

20.
一、金属与过量的酸反应(这类计算不必考虑酸的问题) 例1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发现什么规律. 1.Zn+H2SO4=ZnSO4+H2↑ 2.Mg+H2SO4=MgSO4+H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