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 ,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己”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 ,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 ,我只想运用换位法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 ?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 ,他要在这小小的咸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孔乙己生存的社会 ,“长衫”与“短衣”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孔乙己既然科举失落 ,就不能够与长衫为伍。可…  相似文献   

2.
鲁迅曾说过,《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小说。在不足3000字的篇幅内,鲁迅不仅塑造了孔乙己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特别深刻地揭示出了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得凝练精粹,是一篇艺术精品。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孔乙己,环境是咸亨酒店。作者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视角,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的表现和处境,将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作品开头就对咸亨酒店这样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绘,揭示出它独特的“格局”,这是一种体现严格的顾客身份的等级制格局,分为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和坐着喝酒的穿长衫的上等人…  相似文献   

3.
三、“给鲁迅爷爷写信”的故事1.典型事例因为鲁迅在小说中详细地记叙了孔乙己喝酒、吃豆、偷书、欠款的可笑可悲的人生故事,所以成亨酒店为人熟知,遐迩闻名。改革开放以来,到绍兴游览的人们,每每要到咸亨酒店看一看,找一找鲁迅当年描写酒店的感觉,买上一碟茴香豆慢慢品尝,并且免不了在“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前留个影做纪念。  相似文献   

4.
孔乙己后传     
晓新 《山东教育》2003,(21):120-121
之乎者也先生孔乙己最后一次在咸亨酒店吃完酒,他双手扶地,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自此以后,鲁镇的人再也没见到孔乙己的身影。头两年,除了咸亨酒店的掌柜还“挂念”着他外。孔乙己早已淡出当地人的视野。本来嘛,孔乙己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我”这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了在鲁镇咸亨酒店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文中除了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我”在咸亨酒店的见闻截取孔乙己的生活片段加以描写的,同时也打破了小说叙事的传统结构形态,使其由“时间链”式变成“横截面”式。小说围绕“我”的“笑”和“我”看到的“笑”来叙事,“笑”字在作品中出现了十多次。其实仔细分析,可以把“笑”分成四类:  相似文献   

7.
细品味《孔乙己》中对比手法的妙用,真不愧为大家之笔,令人每读一遍都有一次新的收获,实在达到了“言虽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一.对比的广泛性。鲁镇咸亨酒店酒客,即短衣帮和长衫主顾的对比,对两种不同顾客不同侍候的对比,孔乙己与长衫主顾的对比,孔乙己与短衣帮的对比,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与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我”在咸亨酒店的见闻,截取孔乙己的生活片段加以描写,同时也打破了小说叙事的传统结构形态,使其由“时间链”式变成“横截面”式。小说围绕“我”的“笑”和“我”看到的“笑”来叙事,“笑”字在作品中出现了十多次。  相似文献   

9.
教了多年《孔乙己》,对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早已娴熟于心。近年又多次从报上读到绍兴咸亨酒店重新开张、生意兴隆的消息,更是向往着能亲眼目睹一番。假期中,学校组团浙北游。那天傍晚一到绍兴,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结伴上街,去寻找咸亨酒店。在古朴、宁静的鲁迅路上走了一段,“喏,到了!”抬头一看,灯光中映出“咸亨酒店”四个竖写大字,那是从路边的一座四柱塔形照牌中映出的。我们兴奋地快步走去,那临街的店面是一座三开间的平房,白底黑字的“咸亨酒店”横匾挂在屋檐下。据介绍,小说《孔乙己》的情节虽属虚构,但这“咸亨酒店”并非是鲁迅虚拟的店名。清光绪年间,鲁迅的几个本家在绍兴都昌坊口合资开了一家酒店。周氏族人都颇懂史书,几经斟酌,才取了个与众不同的店名——咸亨酒店。“咸亨”两字取自《易经·坤卦》“品物咸亨”句,“咸”作“都、皆”解,“亨”为通达、顺利之意。取名“咸亨”,是指望生意兴隆、万事亨通。可惜他们不善经营,只开了两三年时间。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咸亨酒店按原来的格局重新开张。如今的咸亨酒店,临街店堂左边的大柜台依然是曲尺形,台上摆着一碟碟茴  相似文献   

10.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已”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我只想运用换位法,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他要在这小小的成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揣摩     
《孔乙己》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可是篇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并非鲁迅自己,咱们确切知道鲁迅幼年没当过酒店小伙计,这就可以提出个问题:鲁迅为什么要假托这个小伙计,让这个小伙计说孔乙己的故事呢? 大概鲁迅要用最简要的方法,把孔乙己活动的范围限制在酒店里,只从孔乙己到酒店喝酒这件事上表现孔乙己。那么,能在篇中充当“我”的惟有在场的人。在场的人有孔乙己,有掌柜,有其他酒客,都可以充当篇中的“我”,但是都不合鲁迅的需要,因为他们都是被观察被描写的对象。对于这些对象,须有一个观察他们的人。于是假托一个在场的小伙计,让他来说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说的只限于他在酒店里的所见所闻,可是,如果咱们仔细揣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我”这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了在鲁镇咸亨酒店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文中除了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我”的形象。笔者认为:“我”虽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同情者。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咸享酒店和绍兴老酒凡读过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人都不会忘记孔乙己经常去喝酒的咸亨洒店。当年,咸亨酒店(古人有“品物咸亨”之说,作为店号是取其通达顺利之意)在周家新台门所在的东昌坊口,是鲁迅先生的远房本家开的。有个象孔乙己这样的人常常去喝酒,此人的绰号叫孟夫子。鲁迅写“孔乙己”并非为那孟夫子写照,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牺牲品中的典型人物。当时象孔乙己这样不肯脱下长衫去做工,却已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挪动着又红又肿的腿出了咸亨酒店。一路上许多“短衣帮”都对孔乙己指指点点。一个常去咸亨酒店的酒客打趣地嚎道:“孔乙己,那么久不见,你是不是又在偷东西啊个你看你被打成这样。活该啊!。说完还放肆地大笑起来。孔乙己在一片笑声中。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但他又能说什么呢?只是不停地挪动着,挪动着。  相似文献   

15.
穷困潦倒到只能和短衣帮一样站着喝酒的孔乙己,一直不愿意脱下表示自己身分的“又脏又破”的长衫。可是,当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咸亨酒店时,却只“穿一件破夹袄”,盘着腿,是用两手慢慢“走”来的。那么,这时孔乙己的长衫哪里去了呢? 对此,文中没有明说。作者通过孔乙己衣着的变化,给我们留下了启人深思的悬  相似文献   

16.
话说鲁镇伴着时代的步伐,也踉踉跄跄地迈进了数字化。孔乙己也不甘落后,学会了上网,网兴正浓。这天,突然想起多日没到咸亨酒店去喝酒了,便急忙跑了过去。但是,来到店门口时,招牌上没了“咸亨”二字,而是改成了“一网情深”。孔乙己以为走错了地方,当看到熟悉的店伙计小D时,才一边坚定地迈步进去,一边对小D说:“这店名称不错,只是应该是‘一往情深’才对。”小D说:“这么写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是网吧。”话虽这么说,可爱咬文嚼字的孔乙己看着招牌,心里还是挺别扭的。孔乙己本来是想在咸亨酒店喝酒的,没看到酒菜却看到了…  相似文献   

17.
不少人认为孔乙己教写“回”字是想卖弄学问,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其一,教“回”字能显示孔乙己的学问吗?这“回”字可是咸亨酒店经常用的,孔乙已应该知道酒店的伙计都能说,也大都会写。教一个别人能说会写的字,能显示教者的学问吗?孔乙己真要显示他的学问,可以随便背一段文  相似文献   

18.
小说的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它往往决定和影响着主人公的思想言行。《孔乙己》和《一碗阳春面》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就十分典型,它们都以主人公活动的场所为窗口,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化了小说意蕴。不同的是,两文展现的世态风情完全相反。“嘲笑”与‘流泪”:冷酷自私的精神摧残与同情悲悯的精神关照。咸亨酒店掌柜对迂腐穷酸的孔乙己,极尽嘲笑挖苦之能事,常常“引人发笑”,还破例允许伙计“附和着笑”,即便后来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时,也“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竭力摧残…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文摘     
“酒里羼水”与主题 《孔乙己》一课中咸亨酒店掌柜指使小伙计往酒里羼水,这件事与主题有什么关系?乍一看来,好象无关,细想,往酒里羼水,这是变相的偷酒。由此看来,这篇小说中有偷窃行为的不只一个孔乙己,还有咸亨酒店的掌柜。但孔乙己与掌柜偷窃的动机。手段、情节,以及对自己行为的看法等等,有什么不同呢?①“孔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读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心头总不免觉得很沉重,这一方面是由于孔乙己最后的结局那样悲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吞噬了无数个孔乙己的封建社会那样无情,那样凶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恐怕都会有我这样的感觉的,这正是这篇不朽作品所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影响吧。但是,值得深思的是:表现这样一个悲剧性的主题的作品,却多次地写到了“笑”。例如:“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甚至直到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完最后一次酒,用双手“慢慢走去”的时候,给他送行的仍然是一阵“说笑声”。作者这样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