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名师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快名校建设步伐的一项重要工程。打造名师团队,学校应成为名师发掘的"伯乐",名师培育的"摇篮",名师成长的"阶梯",名师展示的"舞台",发挥名师效应的"红娘"。  相似文献   

2.
名师应当是思想者——谈教学主张与名师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师"是教师中的精英人物。但他们作为名师的"职业命运"却千差万别。为什么有的名师昙花一现,而有的名师到了七八十岁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为什么有的名师总是原地踏步,而有的名师终成大家?到底怎样才能成为名师?"名师"又该如何发展?名师的真正价值与魅力又在哪里呢?下面这篇文章将带您进入思考的丛林。  相似文献   

3.
私塾是中国传统教育的"老字号",私塾建筑空间、教育价值丰富,私塾教育产品、科学价值广泛。私塾名师长期积累的教学"绝活"——语言技能、教学技能和书写技能都已失传。名师教学技能的失传,表明名师教学"绝活"具有难以传承的个体性,名师很难复制名师,增加了名师队伍建设的难度。要破解建设一流教师队伍的难题,必须保护名师的教学遗产,承继名师的教学技能,修炼名师的教学"绝活"。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出现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旨。然而,名师工作室运行的现实状况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主旨,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绩效评估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引发教师反思"我为什么参加名师工作室"、"我如何参加名师工作室"和"我对名师工作室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提升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功能,需改善名师工作室的入口、强化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拓展名师工作室的边界。  相似文献   

5.
大量名师工作室的出现反映出教育和管理者对名师的需要和名师成长的预期,在以行政推动的环境下,工作室往往注重"磨课"等活动,成为集体备课或教研活动的延续,制约着名师的成长。从名师的内涵和名师成长的途径看,名师工作室应以"磨人"为目标指向,着眼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理性经验的形成。该文围绕名师工作室的"磨人"指向,对具体实践中的操作路径进行了分析、探索,提出了现实背景下"磨人"操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名师工作室引领下的县域教师培训现已成为各地教育部门的一种新选择。本文从构建研究型"名师工作室"的内涵及价值、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研训实践和关于构建研究型"名师工作室"的思考等三个方面,介绍洪泽县"魏书彬名师工作室"在以研究型名师工作室培养研究型教师方面所做的探索,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下,各地教育部门如火如荼地打造"名师工程",旨在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然而,不少地区评选时热热闹闹,评选后却冷冷清清。许多名师刀枪入库,按兵不动,出现了名师不"名"的窘境。那么,缘何没有评出一批鹤立鸡群的名师呢?主要是评选操作中存在一些瑕疵。一、门槛太低,鱼龙混杂评选门槛太低,抬起脚跟即可跨过。含金量不高,名师不"名"就在情理之中。有些教育部门以为名师多多益  相似文献   

8.
陈文 《湖南教育》2020,(8):60-61
<正>2020年春节过后,教育界有一则新闻不时"刷屏",这就是深圳某小学副校长、名师抄袭他人教研成果事件。之后,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对该老师的学术不端行为作了处理——撤销其副校长职务及获得的所有荣誉,调离教学岗位。时至今日,网上还有对这个事件的反思文章,有的把矛头直指向"名师"和"名师工作室",甚至呼吁淡化名师的宣传和取消名师工作室。仔细思考"名师"这个事儿,我觉得有话要说。少数"名师"何以"牛气冲天"这几年基础教育领域里组织名师评审和名师  相似文献   

9.
"名由实生,故久乃大"。名师的形成需要渐进的过程。没有人可以打造名师,表演"成名"的教师并不就是名师,没有丰厚的内蕴和卓然的品行,最终也会"泯然众人矣。"名师都是经过历炼的。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苦学,"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清思,"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跋涉……在无为之中有所作为,终成名师。这是我们应从名师成长历程中汲取的。——编者  相似文献   

10.
名师工作室是十年课改期间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它以一位名师领衔,传承中华民族固有的师徒授艺"同门"群体形式,既是一种新颖的教研工作组织,又延伸了教师培训的特定职能而活跃在中小学教育界。名师工作室的个性特征是"名师",由名师带导名优教师进行专业研修。名师工作室的专业特质是它的聚合性、建构性、前沿性、辐射性和品牌性。名师工作室的效能特性在于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家"——温馨的"新家";一个"场"——互动的"气场";一个"堂"——自由的"讲堂";一个"台"——起飞的"平台";一个"型"——提质的"范型"。  相似文献   

11.
李曾 《辽宁教育》2012,(13):8-9
"名师工作室"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名师工作室"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形式,为发挥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打造学科骨干队伍,促使新的名师不断涌现,不断壮大名师队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主要从内涵、价值、作用及运作策略等方面对"名师工作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教学名师专业持续成长要求教学名师实现"二次成长",通过深化对教学名师的认知更好地分析其"二次成长",可以推动教学名师队伍建设。采用质性研究法剖析某重点学校教学名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二次成长"困境及其解决策略,并将其行为背后的"二次成长"与教育生活进行了联系。重点归纳一名教学名师突破"二次成长"困境的策略,即自我统整、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研究发现,教学名师的"二次成长"与其教育生活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3.
时代呼唤名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成为名师?名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精气神"?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的成名历程证明,精进之心、锐意之气以及由乐于科研、课堂创新和同伴互助而产生的"神来之力"是锻造名师的三个核心要素,三者相辅相成,构成名师的强大"气场"。  相似文献   

14.
正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许多地市相继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笔者注意到,大多数地市的名师培养工作方案的制订,立足于教育行政视角,侧重于名师的管理与考核。如何从业务指导角度来培养名师?这值得基层学校及教科研机构深入去研究。本文,笔者结合龙岩市首批中小学及幼儿园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以及外地名师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以教学主张提炼为抓手"的名师培养工作思路,希望对推进我市名师培养工作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名师的培育中,容易出现名师"打造"的功利化、名师评定的悖理化、名师工作室的形式化和名师再成长的停滞化。要突破这些困境,在名师培育中要坚持内外因的有机结合,在名师评定时要回归教师的原本使命。另外,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和建立有效的名师再成长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名师们的课堂教学常常因其精巧独特的设计、热烈融洽的气氛和扎实显著的效果而受到一线教师的追捧与膜拜。他们在感叹名师课堂"气象万千,浑然天成"的同时,也在一心一意地进行着"描红":照搬完整的教学设计,套用精彩的教学语言,然而教学效果却与名师们大相径庭。有些教师也常抱怨:我用的是名师的设计和语言,为什么就达不到名师课堂的效果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学习名师只知其形,不知其义,一味"描红",差之千里。"描红"是学习名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一带一路"+"广西"+"海外名师"的国际音乐交流模式的构建,通过"一带一路+音乐"背景、"海外名师"的计划政策、"一带一路"广西"海外名师"国际音乐交流的价值,立足广西省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广西"海外名师"国际音乐交流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正>毋庸讳言,一名教师成长为"名师",内因是决定性的,外因是修炼名师的重要条件。名师工作室是教师合作发展共同体。工作室中主持人对成员的有效指导,使其更快的成长为"名师",是"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之一。笔者认为,当前名师工作室建立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名师发展急于求成,有些教育部门往往会采取一些干预性措施去发展教学名师,希望借此大批量生产教学名师。这种状况的存在,要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对成员的有效指导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为此,我们就工作室的主持人对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有效指导,促进教师更好地成长为"名师",提出以下四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我看来,名师如"书",尽信名师还不如没有名师。的确,名师身上有许多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学习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省在名师培养工作上成效显著,"5522工程"的完成、"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的成立、"浙派名师"概念的提出及相关实践等都在力推浙江名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