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温庭筠的《菩萨蛮》词中"小山重叠金明灭"一句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尤其是对"小山"和"金明灭"的解释,更是说法多样,拟将从不同角度对前人的解释进行分析和评述,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小山"是指古代女子的某种发式,如抛家髻、椎髻或高髻。"金明灭"是指女子头上的发饰品发出的光亮,最有可能的发饰品是步摇或金凤簪。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温庭筠代表作《菩萨蛮》进行仔细品鉴,首先介绍作者生平和花间集的词坛意义;再次通过字,词,整句的词句意象解释和领会花间词对于后世词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读者历来对《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小山重叠金明灭"句的理解争议颇多。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多种观点进行梳理、分析,最终得出"小山重叠金明灭"句中的"小山"既非"小山眉"也非"屏山",而是女主人公额间的"额黄",且本句是描写女主人公额间额黄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爱美人尽皆知。教读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时,总是惊羡于词中女主人公的娇慵之美,妩媚、多情之美,喻之于心,有不吐不快之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历来不乏研究者,对作品主题的认识也因所处时代、文化背景、思维角度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感士不遇"说(如张惠言《词选序》、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闺怨"说(如刘熙  相似文献   

5.
关于唐代温庭筠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女主人公的身份,浦江清、刘学锴等当代学者多认为是歌妓舞女,笔者通过考察,认为是闺中的贵族思妇则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的诗与词都以"秾艳"风格著称,造成这种印象的原因与温庭筠善于使用色彩词有关。在这些色彩中,温庭筠更偏爱于"金"色,金色在诗中出现110余次,词中出现28次,分别占到33%和43%,如此高的使用频率,当然不能仅用偶然一词解释。通过分析发现,金色不但显现了温庭筠建功立业的志向,更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奢华时代,而且对自身及后世的词风都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是晚唐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经刘欢作曲、姚贝娜演绎后成为电视剧《甄嬛传》的插曲之一。在《甄嬛传》中该曲的音乐与画面相结合,将美学效果展现的淋漓尽致。"音画美"主要从"辞藻美"、"音乐美"及"音画结合之美"来剖析,从而体会其人物情节及音乐意境。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在评说温庭局词时所用的喻示─—“画屏金鹧鸪”,既可看作是对温词堂皇富丽、红香翠软的题材范围的界定,也与温词意象密集、色彩艳、品物高洁的艺术特征相合。而温词的题材范围正与时代心态、文坛风气、作者际遇有关,其艺术材征也因蕴含着生成艺术魅力的潜在能量,具有重要的多方面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论温庭筠诗歌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诗歌显现出"艳"与"清"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取向,其中"艳"代表了中晚唐以后滋生于繁华都市中的艳俗思潮,是时代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而"清"则反映出孕育于山林乡野中的冷淡作风,是晚唐寒士心底式微的感怀与咏叹.这两种诗风在当时各自具有其现实基础和典型意义,展现了过渡时期晚唐诗风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关于他的生平,不仅“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就是唐宋笔记虽间有补充,也不够详细。多亏夏承焘先生博采“正史”和诸家笔记,并结合他本人的作品,写出了《温飞卿系年》(收入《唐宋词人年谱》),我们对这位重要作家的一生才有了大致的了解。最近,施蛰存先生又根据《宝刻丛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廷云](817-866)本名岐,字飞卿,是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初期词风的开拓者.他的作品现存诗三三九首,其中七律一百一十余首(长律十一首),五律一百二十余首(长律十九首),歌行体二十多首,乐府二十多首;词六十八首.温庭筠出身于破落的贵族家庭,  相似文献   

12.
运用韵系列表法和韵系数理统计法考察温庭筠词的用韵,将温词的用韵与初唐、晚唐、五代、宋的诗韵、词韵以及他本人的古体诗用韵进行比较,发现温词以诗韵入词,有一定的存古性。晚唐时词受到诗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后来的词韵格局。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坛"温、李"并称,将温庭筠诗歌美学品格仅仅归结为绮艳,失之偏颇。全面深入品味温庭筠诗歌,发现温诗具有三重美学品格:俗艳、雅健、清逸。这是温庭筠三重人格的折射:叛逆浪子、传统士人、一介寒士;也反映和浓缩了温庭筠的三种人生:酣歌淋漓的人生、积极进取的人生、闲居田园的人生。三重美学品格表明温庭筠诗歌是一个多层的立体的美学结构系统,深刻地理解这三重美学品格,就能深入理解温诗意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晚唐各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把追求形式美作为诗歌创作之能事。温庭筠对于诗歌的形式美,确实有一种执著的追求。他的诗歌不仅对事物的描写非常细腻,使用铺叙委婉透彻,而且对诗歌中的典故进行了精心雕琢。文章通过对温庭筠诗歌的分析得出其诗歌艺术手法的三个方面,采用这样的艺术手法的目的在于使诗歌给人一种清新流丽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晚唐词人温庭筠在词的创作上,有其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情与景交融的意境特征;曲折跌宕、婉曲含蓄的结构特征。同时,通过温庭筠、韦庄对比,说明温词对两宋婉约词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是词之为体的奠基者。从他开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体裁;并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从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这篇文章我想从意象的形成、组合等方面作一探讨,以对温庭筠词的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 一、(?)词的(?)象群 温庭筠是晚唐一位诗人,生活放荡,薄行无检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旧唐书》),日常出没于青楼楚馆之中。因而,其词以描写妇女生活为主,开晚唐柳词风之先河。自此时,其词笔也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向内心的深秘之处努力挖掘,从而走上了一条狭而细的道  相似文献   

17.
论温庭筠词意象的虚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现象学对意象的理解与温词的特殊美质,在外在装饰之美、女性形象凸现、物象组合三个方面来探讨温词意象虚实运用中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说起晚唐填词大家、重要诗人温庭筠(山西太原人,字飞卿),人们总是存在着一种坏的印象。历代对他的评论颇多微词。于其人,一言以蔽之,德行无取,于其作,一概冠之以艳丽绮靡。且看一些颇有影响的著作和论文是怎样论断的:“由于性情浪漫,行为放纵,为当时统治阶级所痛恶摧抑,所以终身沉沦”(胡国瑞《论温庭筠词的艺术风格》,见《文学遗产增刊》第六辑),“行为不检,和一般贵族无赖子弟出入歌楼妓馆,赌  相似文献   

19.
温庭筠是晚唐文人词的开山祖,词之大家,其词作较好地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俗曲的创作技巧和民间语言,因此,可从构思和语言的运用两方面来分析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构思上包括联章、比兴、绘画、时空跳跃等手法;语言上浓艳纤细,又由于受到民间传统的白描手法的影响而清新可感。  相似文献   

20.
李煜那首著名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最后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历来是传诵的名句.而对这两句词,特别是后一句四个字"天上人间"的解释,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说法.我查了几个比较有名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本,先把相关的解释抄在下面. 袁世硕先生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册第540页,对"流水"一句的解释是:"胜景难再,今昔有天壤之别,恍如隔世,不堪回首,怆然欲绝."并引张泌<浣溪沙>中"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两句作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