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6,(9):82-82
尽管柳承敏的劈长威胁颇大,但总体来看,劈长、搓长的手法还是在善于相持的横拍选手中更为多见。并且,这种手法的运用并不局限于接发球,在没有很好的上手机会时,借此来控制对手,再伺机转攻,也不失为一种绵里藏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6,(9):79-79
马林 VS 波尔是左右手之战,实际上右手对右手的机率更高,但应用搓球摆短的原理并无质的不同。这时,你可以像王皓 VS 施拉格这样,在接发球时借对方的旋转,将球摆短至对方的正手小三角处。随后有两种常见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搓球也疯狂     
几乎所有业余选手,都在为改进接发球而费尽心机。其实,接发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搓球的好坏。初学者练球,往往都是从正手攻球开始,然后直拍反手推挡,横拍反手快拨,年轻球迷甚至快攻练习的过程很短,很快就过渡到拉球的阶段。许多人练球到"痴迷"的程度,看电视转播、技术录像,读技术文章、专家指导,再悉心观察身边"高手"如何打球……问题在于,即使是这样的投入,与专业训练相比,也不够系统化。比如说,大多数人都喜欢练板爆冲,看上去既潇洒,打起来又过瘾,然而。在实战接发球中,这种爆冲的机率其实远远低于搓球。笔者将乒乓球中制造旋转的技术分为三大类:发球,完全可以自己掌控;拉球,毋须多言;搓球,包括削球,因为削球其实是搓球的放大。自从日本发明弧圈球以来,这种强烈的上旋球技术突飞猛进,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大家都把它作为主要手段来使用。但大家往往重视了上旋球,忽视了下旋球。这里所说的下旋球,指的是搓球的环节。对发球环节中的下旋,大家都不会忽略,因为太重要了。但是对于搓球,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即使到今天,即使是在顶尖水平的较量中,许多回合仍然是从下旋、从搓球打起的,而在业余选手中,搓球的比重还要更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步骤来强化自已的搓球能力。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6,(9):88-89
再看 J 组图中,马林的手法更绝:在双方的控制与反控制中,马林突然晃搓梅兹的正手大角直接得分。直到 J15之前,马林的眼神似乎都只盯着来球,从他的拍形和动作也看不出他的出球线路,谁知到了 J16,他手腕猛地一转,球直奔斜角而去,梅兹完全猜错了方向,再从侧身位扑正手,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6,(9):80-81
与中国直拍擅长抢冲下旋球不同,韩国直拍选手更自信上旋球的对拉对攻。因此柳承敏也比马林,王皓更敢于使用劈长技术。道理很简单,摆短过去的球,对方多半回搓,回来多是下旋;而劈长过去的球,对方不攻也得攻,回来多是上旋,利于韩国直拍迅速进入“阵地战”,在这两组图中,柳承敏接发球时,分别以犀利的正、反手劈长直逼对方(均为横拍)中路追身,直接迫使对方拉球下网,如果你也想自己的劈长具备如此威力,需向柳承敏学习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6,(9):86-87
虽然王励勤的晃撇对吴尚垠奏了效,但要论这种搓球衍生出来的"假动作",当今乒坛首推马林,他那灵活的手腕、百变的花样,每每令对手蹙眉徒奈何。I 组图中,面对梅兹的搓球,马林没有平淡地回搓,而选择了主动发起变化,用正手晃搓到梅兹中路追身(I12→I15),迫使梅兹侧身抢拉下网(I16→I19)。注意对比图 I12和 I13中马林触球前手上的变化:手腕打开,拍形稍立,这样更有助于在较短的出球线路(近乎直线)中给球加速加转。再对比图 I13和 I14,不难发现,马林整个击球动作是以横向为主,由于梅兹搓过来的球带有下旋,马林这样接触球的侧面横向发力,能够避开来球的强转区(球体正面),从而主动改变旋转轴,而且利于控制向前的力量,避免出界。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6,(9):91-91
类似晃搓这种“假动作”,不仅可以主动出击,也可以用来做救命稻草,K组图就是一个借助晃搓反败为胜的成功例证。梅兹搓球后,马林本想侧身抢拉,球拍已沉至台面以下(图K2),待发觉灭球太短再匆忙上前时,已错过了第一点的击球时间(图K3)。但马林自有应对之道,他深知此刻已很难给球加转、加力、唯有用变化扰乱对手,只见他手腕一晃,球拍侧向划过一段优美的弧线(图K4→K6),球在空中拐着弯向梅兹的正手大角飞去。由于这种球的弧线飘乎不定,不易找点借力。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6,(9):83-83
当双方都在用搓球控制对手时,看似难以抢攻,其实不乏机会,F 组图就是一个例证。王励勤接发球劈长(圈 F1→F2),李静回搓(图 F3→F4).却被王励勤轻易挑打正手空当(圈 F5→F6)。是王励勤挑打技术精绝吗?未必,关键在于李静的回搓质量不高。图F2显示,李静对王励勤的接发球出现了误判,过早地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6,(9):84-84
对于横拍选手来说,像张怡宁在 E 组图中那样反手搓长,或是像柳承敏在 C 组图中那样用正手直接劈对角斜线,都并非难事。但要像波尔在 G 组图中这样,用正手在中路偏正手这个横拍的命门处,将球劈到对方的中路追身,就并非易事了。通过对比图 G5和 G6中波尔触球前后的手腕和拍形,我们将了解到横拍选手应该如何在这个位置上打开手腕。正是因为充分地打开了手腕,波尔才能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6,(9):85-85
只要像波尔那样打开了手腕,你不仅可以自如地劈长,更可以练习晃撇技术。图 H1→H5中,王励勤在接发球时侧身用正手将球晃撇至吴尚垠中路,这种晃撇有双重效果:既可以借助身体的晃动令对手判断不准出球的线路,达到抑制对手发球抢攻的目的;又可以抢占侧身位的"有利地形",争取场上的主动权。迫于这种无形的压力,吴尚垠被来球逼住后,不得不以重心后坐为代价,来换取向上发力的空间。勉强用反手将球"挂"起后,吴尚垠踉跄后退以回复身体平衡(图 H6→H9),以至离台过远。这一漏洞被王励勤洞若明火,他巧妙地快速迎前轻挡,回球弧线较短而不往前走,令吴尚垠回天无力(图 H10→H12)。  相似文献   

11.
接发球后第4板的反拉要点: 1.接下施发球时迎前快搓,搓球要加力控制,提高质量,迫使对方只能拉高吊弧圈球。高吊孤圈球进行反拉反剃,如对方快拉则可挡一板过渡。 2.步法尽量到位,反拉对方的高吊孤圈球时,击球点应该是球的上升期。 3.反拉不能光用手臂,同时还要用腰和身体的力量。对弧线短的球,步法要到位后再打,并注意身体用力要一致。图片说明 瓦尔德内尔发强烈的下旋球至马林的反手位,马林接发球时用正手摆短的击球时间快搓至瓦尔德内尔的反手底线,瓦尔德内尔用反手拉高吊弧圈球至马林中右位置,被马林反拉正手空当。 …  相似文献   

12.
采用控制破解对方的发球 图中,蔡伟在接发球时控制得很严密,他采用轻挑的技术,手法十分灵活。这板轻挑把球控制在了离网较近的位置,目的是为下一板进攻创造条件。这种接发球的手段风险很大,稍微控制不好就会造成近网半高球的局面。蔡伟在接发球时,对来球的旋转判断很准确,自己对力量的控制和手法的运用也非常到位,这样,会给发球方的第三板击球制造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弧圈球是当下进攻型选手必备的技术。而且随着技战术的发展。反手在接发球环节、进攻的发动环节,甚至直接得分等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早期训练时。教练员应该比较早地为小队员建立技术,以期为日后的打法定型提供更多选择,达到特长突出。正反手技术均衡,无明显漏洞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14.
对横板选手来说。对反手位的长球最便捷的回球方式就是直接用反手起板。尤其是女子选手,反手进攻技术的使用比率非常高,这与她们自身的技术特点有关:两面的相持能力强,但是大范围的跑动能力差。  相似文献   

15.
对直板打法的选手来说,前三板技术通常是制胜的法宝,而发球和接发球则是前三板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马琳作为我国当今优秀的直板运动员,其前三板技术一直是公认的模范样本。在马琳前三板技术体系中,其摆短技术可称为一绝:他不仅能摆加转下旋球,也能手腕的小动作,利用来球的旋转摆出侧旋球;  相似文献   

16.
全方位进攻是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尤其是在前三板环节,无论是发球者还是接发球者,都会想方设法地为自己创造机会。总体来看,前三板技术并不神秘,因为发球和接发球的种类和手段都是有限的,而难点在于对这些技术的灵活运用。每个运动员都有其典型的特点和技术风格,这些特点会形成一种规律,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只要能摸清这种规律,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